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2002年主機板主流架構探討
 

【作者: 歐敏銓】   2002年01月05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4382】

2001年真可說是寒風颼颼、大家勒緊褲帶過日子的辛苦年。不過這波由網路泡沫化所引爆的經濟衰退,經過一年多來的過高庫存出清,看來總算觸底反彈,對於這個新的一年,不論業者或分析師的看法一致認為只好不壞。


所羅門美邦全球半導體產業首席分析師喬瑟夫(Jonathan Joseph)即指出,半導體產業已進入復甦期,這波產業復甦可望拉長到12個月至36個月;美林證券則預估亞太區半導體產業去(2001)年與今(2002)年的營收成長率將分別為8.5%與21%,復甦速度將快於全球半導體產業;另外,摩根士丹利證券也預估,到了2003年時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成長率可望快速回升至20%至25%。


半導體產業無疑是今日世界經濟的龍頭產業,其市場表現對於全球經濟而言是牽一鬆而動全身。台灣身居此產業的關鍵角色,自然和它的波動聲息相契。在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去年12月11日所發表的2001年整體資訊硬件產值年度報告中,MIC表示,今年整體產值衰退9.2%,而2002年預估景氣將逐漸轉好,整體產值將增長11%,達607億美金。


在半導體的各項應用中,台灣長久以來一直在PC生產製造上無人能出其右,本期所探討的主機板更是PC的精髓所在。其實在去年3、4季景氣仍普遍不佳時,國內主機板業者的出貨就已在持續提升,這自然也帶動了龐大的相關零組件銷售成長。MIC即預估台灣主機板業今年產量將達8529萬4千片,較去年成長5.9%,產值則成長3.5%。而探究主機板市場成長的驅動力,業者普遍認為幾項新架構,尤其是Intel的Pentium 4、DDR記憶體及微軟XP作業系統的彼此呼應,將會刺激消費者換機的需求。以下我們將一探2002年主機板上關鍵組件的重要規格與市場趨勢。


《圖三 揚智產品總監戴宏展》
《圖三 揚智產品總監戴宏展》

CPU挑戰0.13微米製程

在主機板的處理器戰場上,Intel與AMD的技術之爭仍然打得火熱。Intel的P4與AMD的Athlon XP皆已進入0.18微米銅製程量產階段,而雙方也都預告在今年一月會將製程再推進到0.13微米的更高階段。


Intel預計在1月7日發表以0.13微米製程生產的P4處理器,除了晶片面積大幅縮小外、耗電量也降低外,前端匯流排的傳輸速度也將由現行的400MHz再提昇到533MHz。Intel表示,這項里程埤將為Pentium 4系列的運行速度在今年年底達到3GHz打下堅實的基礎。相對於此,法人的消息指出,AMD原定在一月進入0.13微米量產的時間可能延後,由於0.13微米製程是雙方下一世代產品在競爭成本優勢上的關鍵,AMD應會盡快克服量產的瓶頸。


另外,在處理器的時脈上,Intel的P4在今年的主力產品將達2.0GHz,且仍不斷向上衝,由於一直以來客戶已形成時脈等於效能的觀念,所以高時脈的處理器往往佔有數字上的競爭優勢,這也讓時脈提升較慢的AMD在產品命名上改採型號(Model)標法,如(表二),雖然這種標法很容易造成使用者的混淆,不過,AMD此舉也算是不得已的。但處理器發展至今,時脈與效能已非同義詞,在一些玩家網站的測試報告中也顯示,加入了SSE(AMD 稱 3D Now! Pro)指令集的Athlon XP,在效能表現上其實並不下於P4。


表一 Athlon XP 的時脈與型號

時 脈

型 號

1.33G

1500+

1.40G

1600+

1.46G

1700+

1.53G

1800+

1.60G

1900+

 


P4缺貨,Athlon搶進

至於通路賣場上,P4正為市場打下一劑強心針,甚至在2001年第四季形成缺貨的現象。目前Intel 1.5GHz、1.6GHz P4處理器的缺貨,使得多家主機板業者出貨不順,壓抑到第四季營收成長幅度。而在這新舊架構與新舊世代(PIII、P4)的交替形成缺貨的空窗期,AMD Athlon XP新處理器正好趁勢切入,多家主機板業者改採Athlon XP作為替代方案,使得在台灣銷售逐月成長,成為最大受惠者。


通路業者表示,缺貨主要是因Intel計畫以新架構(Socket 478)的P4處理器取代舊架構(Socket 423)P4,為加速產品改朝換代,刻意控制新架構P4供給量。但估計到去年底舊架構P4可望出清完畢,待Intel在1月調降P4價格後,P4 1.7GHz將在今年第一季成為主流機種,至於P4 2GHz則可望在下半年成為主流產品。


晶片組兩大趨勢此消彼長

PC處理器的市場極為單純,除了威盛仍積極切入外,這個高門檻市場兩強分立的態勢相當穩固。至於主機板的靈魂 - 晶片組的市場,就顯得熱鬧許多。


晶片組發展的兩大議題,一是記憶體架構,一是獨立型與整合型之爭;前者由DDR做為主流架構的趨勢已經明朗,而將繪圖功能整合到北橋中也成為一大趨勢,這也迫使NVIDIA與ATi兩大繪圖晶片、繪圖卡廠商不得不跨入四大晶片組廠商(Intel、矽統、威盛、揚智)耕耘已久、地盤相當穩固的晶片組市場。


DDR主流地位確立

自Intel在去年9月11日宣布推出支援PC133 SDRAM的845晶片組,並接著在12月17日開始對廠商供應支援DDR SDRAM的新款晶片組後,DDR SDRAM成為主流架構的地位再無疑義。在這之前,Intel一直堅持擁護Rambus公司的RDRAM,有意將它力拱為PC記憶體的新標準,但RDRAM的高成本以及量產的延誤都讓記憶體及PC製造商難以忍受。


由於採用RDRAM的生產架構必須大幅更動,而且在同樣製程下,RDRAM之Die Size 比SDRAM大了約10%~15%,良率相對較難掌握,因此晶圓生產之成本相對為高;在封裝方面則必須採用μBGA的封裝方式,成本約TSOP的2倍;而在測試方面,由於RDRAM震盪頻率較高,還得採用較先進之測試機台。這種種原因都讓RDRAM的成本居高不下,而Intel這一錯誤的決定,也讓AMD及威盛趁機而起,因支援SDRAM而加速擴大了市場佔有率。


目前除了Intel的腳步仍是最慢外(表二),威盛、矽統、揚智早在去年年中即陸續發表支援DDR266及DDR333的產品(圖一)(圖二)。其中揚智對於DDR的用心極深,不論整合、獨立、桌上、NB、AMD、Intel…等規格DDR晶片組都已發展完備,效能表現上也受到主機板廠商的肯定,揚智產品總監戴宏展即表示,ALi這一波產品的價格/效能很有競爭力,再加上省電與輕薄短小等特色,其應用的領域也不會只限制在PC,也會推廣到廣泛的行動設備上。


表二 Intel晶片組Roadmap

 

i850

i845

i845-D

Tulloch

Brookdale-G

記憶體

支援

 

PC800

RDRAM

 

PC133

SDRAM

 

PC1600

DDR

SDRAM

 

PC1066

4-Bank

RDRAM

 

PC2100 DDR

SDRAM

PC133

SDRAM

FSB

400MHz

400MHz

400MHz

533MHz

533MHz

ICH晶片

ICH2

ICH2

ICH2

ICH4

ICH4

USB支援

USB 1.1

USB 1.1

USB 1.1

USB 2.0

USB 2.0

ATA

ATA/100

ATA/100

ATA/100

Serial ATA

Serial ATA

發布日期

已發布

8月發布

2002年第一季

2002年第三季

2002年第三季

 


《圖一 矽統DDR266/333晶片組SiS645/SiS961架構圖》
《圖一 矽統DDR266/333晶片組SiS645/SiS961架構圖》

另外,矽統技術行銷經理李志村則表示,過去推DDR200的經驗很辛苦,但現在的情況已大有改變。李志村指出,雖然相較於DDR266的最高傳輸頻寬2.12GB/s,最高2.7GB/s 的DDR333更能將P4處理器的系統效能發揮到極致,技術也已成熟,但他相信基於策略性的考量,今年廠商力拱的主流仍會是 DDR266,至於DDR333或未來的DDR400應會鎖定高階的市場,他預估今年下半年DDR333能有三成的市場就很不錯了。


整合型與獨立型晶片組各有所需

至於獨立型與整合型晶片組,由於各具特色,分別適合於組裝與品牌電腦兩大市場。在2001年年初時,獨立型晶片組與整合晶片組比例約為6:4,其中Intel和矽統分佔有70%及20%的市場,至於威盛和揚智則分別約5%;至於獨立型晶片組中,威盛可說是一家獨大,市佔率約在7到8成間,Intel約為2成5,揚智不足1成。不過在去年當中,各家對自己較弱的一環皆著力開拓,實際的市場成績則待研究單位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Mercury Research的調查報告,三年前整合繪圖的晶片組只佔PC繪圖市場的5%,在2001年第二季結束時,已經佔了50%了。這除了突顯此一市場的重要性外,也讓NVIDIA與ATi兩大繪圖廠商不敢掉以輕心,為了不自限於高階的PC市場,他們也積極投入整合晶片組的市場之中。NVIDIA已發表為AMD/Duron所設計,整合了繪圖與音效功能的nForce晶片組,除了微星、技嘉已推出相關產品外,陞技也已採用;ATi則表示,其A3晶片組已獲得四家ODM廠採用,相關產品預計會在2002年第二季開始量產。


若就整合型P4晶片組產品推動速度來看,威盛P4M266與矽統的650腳步最快,11月起已開始量產,下游客戶的板卡產品也進入驗證生產階段。反觀Intel方面則落後約兩季時間,內建繪圖核心的845G晶片組,預定2002年第二季才會登場。在市場的壓力下,Intel日前表示其整合型晶片組上市速度可望提前一個月,將在2002年5月開始量產。


主機板功能新樣貌

除了基本的CPU、晶片組及記憶體的提升外,今年將引領風騷的主機板還會有什麼功能模樣呢?我們可以從Intel不久前在Comdex Show發表的新一代主機板設計標準 - Hannacroix中,見到一個端倪。


這次在Hannacroix主機板上,整合了許多Intel認為新一代PC所應具備的功能,其中包括Serial ATA連接、六聲道音頻以及802.11b和藍芽等無線技術標準;僅管盡管微軟Windows XP中仍未正式支援USB 2.0,Intel仍決定在Hannacroix上同時支援USB 2.0和IEEE 1394a(Firewire)兩種連接數位相機、MP3播放器等設備的介面標準。對於Intel所勾勒出的這一個藍圖,宣布支援並已推出產品的晶片設計廠商已有不少(表三)。


表三 支援Intel Hannacroix的廠商及晶片功能

廠商

支援功能

NEC

USB 2.0控制晶片。

Agere系統

IEEE 1394a晶片

Cirrus Logic

支援六聲道的低價音效晶片

Marvell

提供的晶片可讓製造商可以將更新的Serial ATA介面連到

 

舊型Parallel ATA電子產品

Kawasaki LSI

提供可以讓製造商把100mbps乙太網絡卡加到USB 2.0連

 

接器上的晶片。

Silicon Wave

提供藍芽的無線網路晶片

Intersil

提供的晶片可以在USB 2.0介面上加上802.11b「Wi-Fi」

 

無線網絡功能

Cypress半導體

提供的晶片可以將USB 2.0橋接到目前連接CD及DVD

 

光碟機的ATAPI標準上

 


USB vs. 1394

從表三中可以看出,晶片廠商集中開發的功能是USB 2.0,而這也是Intel目前最著力推動的一項標準。去年秋季英特爾科技論壇中,該公司即提出2002年將是USB 2.0關鍵年,希望努力推廣UBS2.0被市場接受,成為市場的成熟規格。


USB 2.0規格這次一舉將電腦連線速度提升了40倍,從USB 1.0的12 Mbps提昇到480 Mbps,進而超過了對手IEEE 1394a的400Mbps。但兩者的速度之爭並未結束,由蘋果電腦所主導推動的下一代IEEE 1394b新規格也已出爐,1394b的傳輸速度可達800Mbps,將再度領先USB 2.0,而未來在利用光纖技術下,1394b更可讓速度高達3.2GB。此外,一些廠商正嘗試開發無線上網版本,讓電腦可利用IEEE 1394規格,透過802.11這一類無線網路傳送資料。連結埠的速度發展請參考(表四)。


就Cahners In-stat估計,2000年配置有FireWire的電腦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出貨量就高達3500萬台,預計到2005年更可增加至2億台。而因數位攝影機的熱門助長了FireWire的成長率,In-Stat認為FireWire與802.11a傳輸的結合更可讓需求大增。基於市場的考量,在去年十月推出的Windows XP作業系統中即優先支援了IEEE 1394a,而對USB2.0的支援,微軟預計在今年推出的更新版中才會加入。


由於USB 1.1在PC配備上的普遍性,以Intel的全力站台加上USB 2.0的向下相容性,USB 2.0的後勢仍然看漲。Intel強調其合作廠商將在明年廣泛推廣建置USB 2.0,此規格將於明年真正普及廣為市場採用,並且指出,現在消費者已經可以採購到此類週邊搭配產品,包括愛普生新款掃描器同時支援USB2.0、IEEE1394規格,臺灣也有揚智、威盛、宏碁、華碩、仁寶等大廠提供晶片組、週邊等相關產品。


矽統李志村指出,兩項技術在使用方向上仍有區隔,USB是在PC連結週邊上使用,而IEEE1394則多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因此,兩種規格將並存於不同的應用市場上,也就是說未來FireWire可能在儲存裝置、掃描器、攝影機和消費電子產品居領先地位,而滑鼠、鍵盤等其他週邊裝置則會是USB的天下。而依國情也有不同,在台灣或美國市場,USB是PC的基本配備,但在日本,1394反而是必備的標準規格。


ATA vs SCSI

由於PC、家庭網路和消費性電子設備應用到愈來愈大量的資料和娛樂內容,資料傳輸介面也被要求提升。在這領域則是ATA對SCSI的戰場,兩者的主力市場分別為PC與商用伺服器,但都積極朝對方的市場拓展。為了突破傳輸速度的瓶頸,目前兩者都朝序列連接(serial connections)的方向來發展,並分別制定了Serial ATA與Serial SCSI標準。


在Serial ATA方面,除了可望將傳輸速度達到每秒1.5Gb,幾乎是現行ATA 100每秒800Mb傳輸率的兩倍外,並且支援多重磁碟機系統。另外,由於Serial ATA具備hot-plug能力,因此,能簡化新一代ATA設備的使用,例如:汽車電腦和音響等。其未來功能還包括強化的命令佇列(command queuing)等,將能在正確的時刻快速地為使用者提供正確的資料。由於Serial ATA採用超簡易且更小的電纜,功率需求低,將應用在PC、行動和消費性電子各領域的更小設備上。


至於Serial SCSI方面,目前「序列連接SCSI工作小組」(Serial Attached SCSI Working Group)希望在2004年時能夠看到支援該技術的產品。雖然該組織尚未發表新標準的傳輸速度,不過就Serial ATA的經驗來看,其效能應該會有重大的突破。


3GIO vs. HyperTransport

另外,在匯流排的技術上,多年來PCI一直是掌管電腦內資料傳送的主流技術標準,但為達到更高效能的連結,由CPU兩大廠所主導的新規格,預料將再展開一場主流標準的爭奪戰。


由Intel所推動的「第三代輸入/輸出」(third-generation input/output)技術,目前多稱為3GIO,此技術別稱還包括:Arapahoe和序列PCI,日後可能以PCI 3.0稱之,Intel相信此項技術將可延續十年,甚至更久。3GIO的資料傳輸速度可望比最高速的PCI技術(PCI-X)快六倍之多 (32-wire的版本每秒可傳輸6.6GB),進而能提升各種應用的執行效能。不過這項技術仍在發展階段,Intel表示,3GIO的規格可望於2002年底完成定案,預計支援此規格相關產品在2003年下半年將順利推出。


至於Intel的頭號對手AMD也在去年2月發表用來連結中央處理器與電腦內部的其他晶片,例如網路晶片或PCI匯流排晶片的HyperTransport技術,。AMD表示,HyperTransport技術初期可提供最高每秒6.4GB的資料傳輸速率。為推廣此技術成為業界標準,AMD已設立HyperTransport Consortium,開始免費授權廠商使用此技術。雖然AMD並未將HyperTransport定位為3GIO 的競爭者,但由於兩項技術的重疊性高,未來零組件製造商可能仍得面臨選邊靠攏的為難處境。


目前主導3GIO的PCI-SIG委員會有9個成員,包括:AMD、Broadcom、康柏電腦、惠普、IBM、英特爾、微軟、Phoenix Technologies與德州儀器公司,HyperTransport技術組織則包括AMD、Nvidia、思科系統、昇陽電腦、全美達和API ,以及新加盟的蘋果電腦和PMC-Sierra。目前總計已有45家公司取得HyperTransport授權。


結論

台灣以主機板為核心所延伸的上、下游PC產業,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早已形成龐大而完整堅實的生態體系,別人想打進來相當困難。耳濡目染下,論到PC組裝的玩家實力,若台灣的高手認第二,怕沒有別的國家敢稱第一。因此主機板或PC可說是台灣人的驕傲,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發展的呈現飽和,PC業者也正面臨拓展市場的新挑戰。


PC一直以來的最大瓶頸,就是局限於辦公室或書房,一直打不進客廳這個家庭休閒的核心地。但拜Internet興起之影響,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之間的界限愈來愈模糊,也就是說,三大市場的既存廠商與產品都面臨重洗盤的可能性。以家用市場為例,未來會有愈來愈多家電產品具備連網功能(資訊家電;IA),而PC主機可望進駐客廳,除了處理數位視訊節目外,也充當各項設備的控制中心。


因此,除了上述既有的PC技術外,主機板及零件商將需更重視有線、無線的多樣化連網能力,例如IEEE 802.11的無線區域網路技術、Bluetooth或HomeRF等等,以及具備不輸電視、音響的視聽品質能力。目前日本從影音家電的優勢,已大舉推出結合PC與家電的AV電腦,而台灣則可挾資訊生產的優越能力,往消費及通訊領域再打開一片市場新局。


(註:Pentium4-1.5G(478) vs. Athlon 1.0G--1.4G 測試報告:http://www.1bits.com/doc/200110/review17.shtml)


表四 連結阜速度一覽表

連接埠

引進年份

初始速度

Serial port

1960s

20kbps

Parallel port

1981

1.2mbps

SCSI

mid-'80s

40mbps

USB

1995

12mbps

IEEE 1394a

1995

400mbps

USB 2.0

2000

480mbps

IEEE 1394b

2001

800mbps

Source:USB Implementers Forum, 1394 Trade Association,Webopedia.com, Edward Chan/ Cnet news
相關文章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滿足你對生成式AI算力的最高需求
生成式AI刺激應用創新 帶動軟硬體新商機
使用 P4 與 Vivado工具簡化資料封包處理設計
MIC:CES 2024五大重要趨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調查:社群平台有顯著世代差距 35歲以上為FB重點用戶
» 資策會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趨勢 助企業導入生成式AI應用
» AMD攜手合作夥伴擴展AI解決方案 全方位強化AI策略布局
» 資拓宏宇雲端永續智能方案 打造數位轉型新解方
» 嚴苛環境首選 – 強固型MPT-7100V車載電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201.2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