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景氣在2000年第三季急轉直下,使得許多電子產品的成長不如預期,但數位相機在降價之趨勢下,市場規模大幅超出原先預期。根據In-stat與MIC的資料顯示,2000年全球數位相機銷售量高達1,210萬台,較1999成長73%,而預估2001年亦將有1,880萬台的規模,成長率高達55%。如此高之成長率,在景氣一片低迷的電子產業中,著實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如(圖一)。
由於看好數位相機未來之發展,國內不少廠商紛紛投入生產的行列,使得台灣在產量及產值上都有大幅的成長。由於國際大廠中低階機種代工訂單大量釋出,根據Lyra Research與IEK的資料顯示,我國2000年數位相機產量達380萬台,較1999年成長153%,並佔全球出貨之34%,產值亦有424百萬美元,較1999年成長95%。而由於全球數位相機市場需求仍持續成長,預估我國出貨量在全球佔有率將會繼續攀升。如(圖二)。
全球廠商競爭激烈
在高度成長的魅力下,數位相機產業吸引全球眾多廠商投入競爭,各國際大廠為提高本身的市場佔有率,除了持續推出更高畫素之產品外,降低售價也成為刺激買氣的重要手段。故競逐者眾造成產品生命週期短,以及價格下降速度快,便為數位相機產業的重要特徵。
由於日本投入數位相機研發甚早,加上擁有CCD影像感測器、LCD顯示幕、鏡頭等關鍵零組件的掌控能力,使得日本在數位相機的發展上,一直居於領導地位。而隨著數位相機價格持續下滑,為降低生產成本以維持獲利,並配合市場需求成長而擴充產能,日本大廠紛紛改變過去僅在日本本地生產數位相機的經營模式,增加海外生產計畫,赴大陸、東南亞等人工低廉的地區設置生產據點已成為趨勢。
代工為台灣主要商機
台灣在數位相機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品牌知名度與行銷通路之力量太薄弱,廠商在自有品牌之策略下,市場規模將相當有限,故目前台灣數位相機廠商業務型態仍以代工為主,自有品牌比率不高。2000 年下半OEM/ODM比重高達9 成以上,且以百萬畫素以下之產品為出貨主力。代工客戶包含Agfa、Epson、Kodak、Konica、Minolta、Polaroid、HP、Casio等,面對國際上主要代工競爭廠商有Sanyo、Fujifilm與Chinon等。
關鍵零組件仍仰賴進口
數位相機之關鍵零組件包括影像感測器、鏡頭、LCD顯示幕、晶片組等,其中影像感測器可分為CCD與CMOS兩種,鏡頭亦分為固定鏡頭與變焦鏡頭。國內除CCD影像感測器與變焦鏡頭外,其他關鍵零組件國內均有廠商有能力供應,但此僅於百萬畫素以下的低階產品,面對百萬畫素以上之數位相機,關鍵零組件目前仍須仰賴國外進口。
台灣數位相機廠商之隱憂
2000年我國數位相機產業雖然呈現相當亮麗的表現,但未來發展仍具有一些隱憂。首先,數位相機為一涵蓋光學、電子與精密機械的電子產品,高階機種之技術障礙高,加上產品生命週期短,廠商需投入相當的研發經費與時間,方能在技術與量產上獲致成果,故國內發展至今,真正有能力接獲高階產品訂單並順利出貨的廠商並不多見。其次,縱使接獲代工訂單,但面臨全球大廠激烈競爭而難以獲利的情況下,勢必壓低代工價格,使得台灣廠商獲利空間亦遭壓縮。最後加上關鍵零組件如CCD影像感測器,以及變焦鏡頭等皆須仰賴國外進口,故廠商毛利率普遍偏低(約7-8%左右),目前國內數位相機業者實際有獲利者仍為少數。如(圖三)。
未來觀察重點
由於全球數位相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業者紛紛降價以求刺激買氣,國際大廠在成本的壓力下,中低階產品逐漸交由代工廠生產,且訂單大部分落在日本代工廠如Sanyo、Fujifilm等的手中。
以台灣的處境來看,若欲在數位相機市場上獲利,唯有擴大市場佔有率,以發揮規模經濟之優勢。台灣OEM/ODM比重高達9成,分析訂單來源,多以歐美知名電腦品牌及區域性品牌居多,日商訂單也是不見於銷售排名的廠商。台灣若要擴大生產規模,應以承接日本一線廠商的代工訂單為最主要的目摽,故未來台灣數位相機產業是否能大幅成長,觀察重點將為日本是否會釋出大量代工訂單給台灣。但就現階段發展來看,許多日商紛紛擴充產能,不少業者甚至已至大陸或東南亞設廠生產,故短期內接獲日本一線廠商訂單的機率不大,但面對市場日益擴大,且價格下滑迅速,未來日本是否會在成本的壓力下釋出代工訂單,為台灣廠商需持續注意的。如(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