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新聞分析
 

【作者: 編輯部】   2001年07月01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6206】

辦公室軟體文件的標準之爭

Office XP不能再以獨大的心態來看待市場

隨著網際網路通訊的日益密切,辦公室軟體文件互傳與交換的標準格式也越來越重要,例如透過E-mail帶檔互相交換讀取相關文件、簡報或試算表,不僅非常方便,更由於所讀取資料本身已經是共通的軟體環境,所以一取得資料後互相溝通就沒有障礙,甚至可以馬上利用與再生產。而目前的軟體環境當然是由微軟Office 2000所獨霸,這是微軟長期以來挾其作業系統優勢所獲取的市場高佔有率,幾乎所有使用電腦的人都有使用Office軟體,因為即使不喜歡Office軟體的人,也要用Office軟體來解讀所收到的文件報表。


然而Office 2000仍舊沒有充分的網際化,因此第一套將.NET概念導入的辦公室軟體Office XP就應運而生了,其軟體環境向下相容過去的文件資料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新產生的文件資料就需要使用者更新軟體版本為XP才能讀取,也就是說,Office XP必然再度面臨辦公室文件標準的保衛戰。不過據了解,Office XP為了防止盜版使用,透過加裝「產品啟動」的版權保護功能,用戶必須向微軟的伺服器核報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這個號碼旨在防止軟體被同時安裝在多部電腦上,號碼不符者將無法使用相關軟體。如此一來Office XP想要普遍化、標準化,恐怕就有得奮鬥了。但是據了解,就在Office XP英文版正式上市前一個月,網路上已流傳著完全破解的版本,使用該版本不須註冊就能全功能的使用,這不知是諷刺還是另藏玄機,微軟的軟體銷售或服務戰略將是最高的機密,而且這個密招,不會訴諸文字的記載,只能存乎一心。


也許微軟認為使用者已經習慣MS Office的格式與環境,XP版本加裝了保護措施後,必能順勢賣出更多的合法版權軟體,並且仍將保有最大的市場佔有率,這一點如意算盤,相信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也有廠商趁此機會要爭奪辦公室軟體的標準,也有使用者想趁此擺脫微軟的控制,於是紛紛推出了免費的或低成本的辦公室套裝軟體,例如昇陽電腦的Star Office、開放原始碼的K Office,以及Corel的Perfect Office。所以此次微軟的策略必須更加小心,一步小小的差錯就可能丟掉大片江山,這一點微軟應該知道,但人在成功順境的當頭總不免有自信過度的誤判,或為了得到邊際利益而必須走一些險徑,像台灣微軟總經理邱麗孟自己說到,微軟Office在台有二百四十萬名用戶,其中約一百多萬是合法用戶,Office XP的推出主要在企業用戶的市場,他們預計可賣出四十萬套。其實一百多萬合法用戶應是對的,但台灣如果只有二百四十萬名MS Office用戶,那就太低估了。如果新版的Office XP不能快速佔有用戶,我們相信局面將大為改觀,因為企業只有追隨最多數的使用者才能得到方便與利基,而不只是要一套功能強大的辦公室軟體而已。


老大心態總是那些成功者的致命傷,過去製造個人電腦的老大哥IBM曾經為此吃了虧,相信微軟也難以避免地成為例外,也許這是必然的宿命吧!只有等市場重新洗牌後,微軟再謙卑的回過頭來追隨新的標準,這也算是能屈能伸的英雄好漢了。想想看,IBM PC過去正是個人電腦的標準,從PC/XT到AT、Turbo AT都是其它廠商做為相容的業界標準,然而就在此時自以為老大、不顧一切的發展PS/2系統,包括軟硬體與零組件都要全包,結果雖然也引領一時的風潮,也賣了很多產品出去,但是最後還是不敵通用的且屬於眾志成城的386相容電腦,還好IBM有勇氣再回頭追隨新的個人電腦標準,否則整個IBM也不夠賠下去,且其如今還在PC Server及Notebook上佔有相當大的市場,也頗令吾人佩服哩。所以,依止來看微軟Office XP也很有相似之處,特別是應用「版權保護」功能的措施,將是其最大的敗筆!(黃俊義)


位元垃圾或財富

SAN or NAS ? It's a question.

東方科學園區的大火,對於資訊業界的影響仍餘波盪漾,從災難復原、到異地備援,再到更基礎的儲存管理架構,這些原本被漠視的議題,現在一一被拿出來探討;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過去只看得到精業等少數大廠在這個市場中大力著墨,現在突然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多的廠商已默默耕耘許久,如今也趁勢站上檯面來了。


在儲存管理的架構上,目前最熱的話題是“SAN or NAS ? It's a question.”這也是Internet普及應用後的症候群之一,今日的資訊環境強調資源整合與共享,傳統各掃門前雪的分散儲存管理方式,已顯得不敷需求了。SAN或NAS皆強調伺服系統的網路化、多元化,但在儲存管理上則可以集中管理、共享資源,但由於技術架構上的差異,兩者共享資源的意義並不相同,SAN強調磁碟空間的共享,NAS則著重檔案資源的共享。


以光纖通道為基礎的SAN,在傳輸速度上自然遠勝於NAS,但其架構為獨立於LAN之外,而且基本元件包括了光纖通道、伺服器、儲存設備、光纖交換器、集線器、轉接卡(HBA)等,建置上的工程與經費不容小覷;NAS則單純許多,使用一般乙太網路即可直接進行傳輸,尤其在NFS及CIFS的產業標準出現後,企業使用的門檻更是大為降低。


SAN與NAS的比較還有很多,各有其優缺點,是否能集兩者優點於一身,正是當前所謂Storage over IP新儲存架構的發展趨勢。其中,IBM與思科兩大廠即共同推廣iSCSI技術標準,可將SCSI的資料流量簡化,並在TCP/IP的網路上傳輸,利用TCP/IP網路的普及性與低成本,以進一步幫助企業減輕管理儲存網路的總體成本。而未來,當數據網路服務業者也能提供IP協定的SAN光纖通道環境,企業的資料長途儲存傳輸將因此產生極大變革。


但不管是SAN、NAS或Storage over IP,儲存的架構做得再完美,若無法善用,所儲存的資料只會是占空間的位元垃圾。讓數據產生效益,才是資料儲存的目的所在,這在Internet時代,更顯得意義非凡,因為網路使用行為的搜集易如反掌,但如何在搜集後,與過去長期的企業經營資料相結合,透過模組化分析來獲得市場決策上的幫助,將會是網路應用的下一波焦點課題。(歐敏銓)


八卦新聞背離科學精神

任媒體網路八卦成風!將置人文科技於何地?

最近有香港來的壹傳媒集團,即將在台發行《壹週刊》,由於內容強調所謂「八卦新聞」,掀起了台灣媒體對八卦新聞的注意,也因為人們對聳動、煽情的新聞內容興緻高昂,很容易成為新聞焦點,或者稱為賣點,所以類似的八卦新聞只要一經報導,通常會再被展轉傳播與炒作。例如一平面媒體挖出一八卦新聞後,便會成為電子媒體追蹤炒熱的新聞題材,接著其他各式各樣的媒體跟著起哄,社會的各類輿論或評判也紛紛出籠,最後當初的八卦新聞恐怕已經面目全非了。所以掉了一根羽毛的小事,可能會被輾轉傳成獵殺了一群天鵝,其距離真相豈只十萬八千里呢!事實上,網路自從普及化之後,在一般對網路精神不了解且缺乏自律者的使用下,上網的內容或訊息,也變得越來越八卦,如此也犧牲了網路的公信力與真實性,更是網路泡沫化的一大幫凶。所以今天一定要把所謂八卦訊息認識清楚,至少不要以訛傳訛。


可笑的是壹傳媒集團所標榜的「狗仔隊」精神,竟也大剌剌的說是為了「發掘真相,鍥而不捨。」天下就有這麼多荒謬乖張的事情,我們如果不用科學的精神來破解它顛倒黑白、積非成是的觀念,身在台灣的人們本來情勢已經相當險惡了,再受到《壹週刊》「洗三溫暖式」的心靈虐待,那麼其痛苦指數將倍增矣。當然,我們也不全然是悲觀的看待這件事情,因為畢竟台灣人民的科學與民主素養甚高,《壹週刊》那一套不見得在台灣有市場,就以本地一大堆報導八卦新聞的週刊,如《獨家報導》、《美華報導》或《翡翠週刊》等,從來也不成為主流的媒體刊物。


但是,我們還是要把所謂「八卦新聞」是什麼東西探討清楚,就好像為大家打一劑預防針後,就不用跟著傳媒人云亦云、終日惶惶了。不過很難對八卦新聞下一定義,就連「八卦新聞」此一名詞的來源也很難去考究,只能綜合各種自稱為八卦新聞的內容來描繪出它的全貌。所謂「八卦新聞」我們大體歸類幾個要點:第一是完全捏造與無中生有的報導。這種新聞完全背離專業道德,是八卦中的八卦,非常的不可取與無恥,不過畢竟毫無事實,就看當事人要不要控告並要求賠償了,通常公眾人物會礙於本身的社會地位而作罷;第二是僅憑自己推想、臆測的報導。由於利用捕風捉影來編織一些既有的情節或片斷,所報導不僅往往與事實出入極大,也是很危險而不負責任的作法;第三是藉口新聞自由之類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極盡挖人隱私之能事。這類新聞為了迎合人們的偷窺欲,而有很大的消費市場,不過既是隱私,也必然有其它不可知的隱情在其中,所看到隱私那一面,只能說是一種表相,或者是傳媒為了營造戲劇性張力的偏邪想像罷了;第四是強化報導社會上自己產生的羅生門事件。這個社會人心險惡、無奇不有的事件也很多,很多傳媒強化這類新聞而不問是非輕重,例如JoJo林與王文洋、呂副總統與楊照、黃義交與周玉寇...等等太多了。


從上面幾個構成八卦新聞的要點來看,可以說都是不具科學精神的報導,相信任何有識之士都不會隨傳媒起舞,然而一但八卦新聞流俗成風,不僅會侵蝕寶島台灣多年勤勞務實的成果,也會破壞我們尚稱敦厚的社會倫理,且無法建立新的網路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多年來在民主與科學上的教育將付之流水,而建設人文科技島的基礎則不復存矣。(黃俊義)


知識經濟發展不患寡而患不均

近二三十年來,人類在一連串的電腦化、數位化、網路化等過程中,逐漸把傳統的經濟運作模式帶向新的境界,這種新的經濟模式,脫身於一般人所習慣稱呼為「e化」的過程。而因為e化牽涉到大量的知識管理與取得,所以我們就把這個過程總稱為「知識經濟」。傳統的經濟模式重點在於資本、勞動力的掌握,而知識經濟乃是將知識變成經濟活動的過程,所以過去被視為生產要素的資金、土地及勞動力等,都將逐漸被知識所取代。循著上述的歷史軌跡發展,知識經濟也是現在與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主導力量。


我國政府也在推動知識經濟方面,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加上台灣在知識經濟的發展上,早已有高科技產業的成熟基礎做為後盾,因此在某些領域確實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經濟部日前公佈一項調查數字,「近三年我國申請專利件數的前十大企業,大多集中在新竹科學園區」。單單台積電、鴻海、聯電等公司,每年每家所申請的專利案件就都超過四百件以上,這項成績與國外大廠相比,實不惶多讓!科學園區在知識經濟的表現上,足堪為各界學習的典範。


然而,就國家整體資源來看,台灣傳統產業的數量畢竟比高科技產業多,一般人也誤以為知識經濟的運作只適合於高科技領域,其實傳統產業為了增加競爭力及生存考量,更需要引進知識經濟的概念與技術。但是,傳統產業在人才與技術的取得上,有其先天上的困難,因此,政府有關單位必須扮演仲介或橋樑角色,輔導傳統產業跳脫死胡同。原因無他,台灣這彈丸之地,大家都同屬於一個命運共同體,缺少了傳統產業的基本命脈,相信高科技產業也無法有好的養分供其滋長,這是「唇亡齒寒」的淺顯道理。


總之,台灣知識經濟的建立與發展,不在於患寡,而患不均。希望透過政府居中的穿針引線,將台灣傲人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經驗移植,以平衡台灣目前偏失的經濟發展局勢;而高科技業界也應用雨露均霑的感恩心情,來分享其成功的經驗,扶植彼此,相信若能健全此知識經濟的發展環境,誰說台灣不是個寶島呢?(馬耀祖)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 AI浪潮來襲!伺服器面臨高熱密度挑戰 Vertiv協助矽谷主機代管商在既有機房突破散熱瓶頸
» 英業達捐贈台大高效伺服器 引領學術研究高算力大未來
» 數位部辦理5G專網國際論壇 機械業看好提升短鏈勞動力
» 歐盟6G計畫主席來台 與經濟部簽約合作跨國研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118.14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