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套裝軟體可以分為系統軟體與應用軟體兩大類,而從使用者的角度可以再將市場區分為個人消費市場與企業應用市場,而企業應用軟體 ( Enterprise Application Software; EAS ) 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營運所需的應用軟體,而 EAS 所涵蓋的主要產品就包括辦公室生產力軟體、群組軟體、進銷存軟體、財務會計軟體、人力資源管理軟體、ERP、CRM、SCM 軟體與電子採購 ( e-Procurement ) 軟體等。
根據 MIC 預估,2000 年我國套裝軟體市場成長 21%,市場規模達新台幣 450 億元,由於經濟成長趨緩與ASP租賃計費模式的興起,預估 2000-2003 年我國套裝軟體市場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 ( CAGR ) 將向下修正為16%,而在套裝軟體的子區隔中, EAS 市場未來三年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仍然可以維持在28%,可見 EAS 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EAS 市場趨勢分析
企業 e 化的風潮,不僅提升企業資訊應用的程度,也改變企業建置資訊系統的初衷,過去,企業將資訊系統定位在提升營運效率,所以資訊應用的重點就集中在企業的內部。
網路的發達不僅創造 .COM 的新公司,也提供企業經營新的商業模式。
更重要的是,資訊系統的定位轉變為提升客戶的滿意度與強化合作夥伴的深度,所以資訊應用的重點逐漸轉移到與外部系統的連結,這就是為什麼 SCM、CRM 與電子採購軟體成為繼 ERP 之後,成為未來 EAS 市場主力的原因。
電子採購軟體將成為北美市場的明星產品
相較於 ERP 軟體每年不到 30% 的成長率,CRM 與 SCM 軟體每年接近50% 的平均複合成長率,不僅吸引 ERP 軟體大廠投入開發相關功能模組,以滿足既有客戶需求,同時也帶動系統導入、顧問諮詢與教育訓練等專業服務市場的成長。
電子交易市集的風潮,是刺激電子採購軟體市場大幅成長的主要原因,預估 2000-2003 年電子採購軟體市場規模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將高達 71%,而此軟體產品所帶動的專業服務市場,每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 125%,居各專業服務市場成長之冠。
CRM 軟體將取代 ERP 成為我國市場最大產品區隔
根據 MIC 預估,2000 年我國 EAS 市場大幅成長 34%,達到新台幣 131 億元,政府推動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計畫、企業體會 e-Business 的重要性,以及產業外移需要資訊系統做兩岸三地的管理是 EAS 市場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前三大產品區隔分別為辦公室生產力軟體、群組軟體與ERP軟體。
展望未來,受到全球經濟趨緩的影響,2000-2003 年我國 EAS 市場年平均複合成長率將向下修正為 28%,從產品區隔分析 2000-2003 年年平均複合成長率最高的前四項產品,分別是 SCM 軟體 ( 68% )、電子採購軟體 ( 62% )、CRM 軟體 ( 55% ) 與 ERP 軟體 ( 34% ),而 CRM 軟體更將於2003年超越 ERP 軟體,達到新台幣 56 億的市場規模,成為我國 EAS 市場最大的產品區隔。如,(圖一)。
《圖一 2000-2003 年我國 EAS 市場規模預估》 |
|
EAS產品趨勢分析
從技術的角度分析,.NET 與 Java 將會成為軟體開發的主要平台,從應用的角度分析,目前具有競爭優勢的 SCM 軟體與電子採購軟體將逐漸成為企業的基本配備,而強調應用深度的新一代 ERP 軟體 ( ERPⅡ ),將會成為企業創造 e-Business 優勢的策略性工具。
.Net與Java成為應用軟體主要開發平台
根據 Dataquest 的調查,2005年全球超過75%的套裝軟體,將會以 .NET 或 Java 為主要開發平台,其中Java開發平台的佔有率,成長幅度更是驚人。如,(圖二)。
《圖二 1998-2005年全球軟體開發平台佔有率預估》 |
|
從全球程式設計師的市場佔有率分析,Java 的程式設計師從2000年的50萬人快速成長到2005年的250萬人,是影響軟體開發公司選擇以 Java 為開發平台的主要原因,其次是Java 的中立色彩,也是其獲得非 Microsoft 陣線大力支持的原因,但是專職的程式設計師比例過低( 約30% )將會造成使用Java平台的最大困擾。如,(圖三)。
《圖三 2000-2005年全球程式設計師市場佔有率預估》 |
|
ERP 淪為企業資訊應用的基本配備
從企業資訊應用的角度分析,可以依照軟體對於企業的策略價值,將 EAS 分為基本配備、營運優勢與競爭優勢三種等級。
根據 Gartner Group 的分析,2000年提供企業競爭優勢的SCM與電子採購軟體,到2005年將淪為企業的基本配備,而CRM軟體、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 )軟體與電子市集整合軟體是持續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產品。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強調應用深度的 ERPⅡ 將會水漲船高,從企業的基本配備 ERP 蛻變成為競爭優勢的 ERPⅡ。
EAS 應用策略分析
企業應該將焦點放在資訊系統的使用而非擁有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企業對於資訊應用的概念,從支援企業經營的營運成本觀,逐漸轉變為創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觀,特別是在電子商務興起之後,資訊應用能力更成為個人、企業、社會與國家競爭力的指標,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資訊應用能力,就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集中內部資源專注於企業的核心業務,利用外部資源處理企業的周邊業務,就成為提升資訊應用程度的思考主軸,這種資訊委外的概念不僅符合專業分工的精神,也同時考慮到資訊人員生涯規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企業使用資訊系統的總體持有成本,讓企業花同樣的錢享受到較高的資訊服務品質。
對於大型企業而言,雖然有人力來處理企業的資訊業務,但是在技術推陳出新,應用越來越多元化的情況之下,內部資訊人力是否能跟上潮流,以及這些人力資源是否發揮效益,就成為企業必須正視的一個管理問題。事實上,在資訊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之下,中小企業想要找到一位經驗老到的資訊人員,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企業經營卻不能因為營業規模小而不需要資訊系統的支援,因此共用資訊中心的委外概念,將是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案。
未來,如何做得比別人少,做得比別人好,甚至做得比別人快,才是企業致勝的關鍵。因此,資訊系統的使用遠比擁有重要,也就是說,決定什麼該委外什麼該留下來自己做的委外能力,將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業者應該先強化產品應用的深度而非廣度
專注核心的觀念,不僅是企業資訊應用思考的重點,同時也是資訊服務業者經營管理的依歸,當企業採取資訊委外策略的時候,資訊服務業者是否具備承接資訊委外業務的能力呢?
由於資訊硬體與軟體公司營業規模的差距懸殊,造成資訊人才的排擠效應,許多一流的資訊人才留在新竹科學園區做三流的資訊業務,高科技公司有委外的觀念卻找不到夠資格的委外承包商。
在沒有太多成功典範的時候,不論是傳統大型企業或中小型企業就不容易建立資訊委外的觀念。相對的,業者就無法培養承接資訊委外業務的能力,造成我國資訊委外市場無法蓬勃發展,資訊服務業者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目標市場的窘境。
然而,中小型企業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在資訊預算不足的情況之下,造成業者的經營策略就會以應用的廣度為主軸,並且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 Total Solution ) 為市場定位,難免犯下樣樣通,樣樣鬆的毛病,所以,我國業者應該深耕特定領域,先求應用的深度,再運用槓桿效應互相利用彼此的資源,快速的延伸應用的廣度,才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有效的凝聚企業資訊應用的向心力。
政府應該先擴大內需市場而非鼓勵外銷
從競爭力的角度分析,資訊應用能力將是政府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基礎,同時也是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政府在資訊應用的能力上,應該扮演示範性的指標意義,並且藉由推動國家級的資訊系統建設,加快企業e化的速度,提高服務的效率與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
例如所得稅支付系統的建置,目標應該定在自動計算每個人所需繳交的稅額,並且透過電子郵件寄發帳單,個人則應用電子簽章的方式,透過銀行轉帳,這才是電子化政府e服務的典範,而非每年浪費大量紙張,列印大量表單,浪費人民的時間來計算所的稅,再投入大批人力,用一年的時間查帳,浪費大量的郵資與處理的成本,要求納稅人補稅。
又例如戶政業務的電子化系統,目標應該定在戶政機關的虛擬化,而不是表單的電子化。表單電子化只有強化表單列印的速度,並沒有減少流程或減少表單的數量,對於政府資訊應用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
從資訊應用與電子化政府的角度來看,人民因為政府的資訊系統沒有整合,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而政府也在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做一些自以為是服務人民的工作。
類似這些資訊應用真是不勝枚舉,政府應該全力推動建設這些資訊系統,除了打響 e-Taiwan的名號之外,更能培養本土資訊服務業者成為世界級的e化推手。屆時,外銷的就不只是硬體或軟體,而是更有附加價值的e化經驗了。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產業分析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