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當我和一位不經意選擇而搭乘的計乘車司機談到,「隨著台北捷運系統的更便利,是否會嚴重衝擊計程車生意?」,他很肯定地這樣回答,「會,但至少還要二十年」,這除了因多人共乘計程車的費用並不一定比坐捷運高外,最主要還是因為捷運系統再怎麼通達,也很難開到每個人的家門口。
對此狀況,這位先生更進一步提出了一套類似動脈系統的另類解決方案,也就是視捷運為大動脈,當它貫穿台北縣市各區域後,再以每個捷運出口為核心,由數台中小型巴士密集的輪班,以輻射狀向外進行接駁,這就可以像動脈的微血管達到身體各個角落。這個方式看來相當可行,甚至可以取代現行公車的功能,發揮有效接駁、大眾交通資源有效整合等作用。
這一接駁的事業並不難做,他曾審慎評估過,只要百來萬,找幾個人合租幾台車子,馬上就可以開工了。先從一個熱鬧的出口點開始做起,只要累積獲利,就可以再拓展下一個點。聽起來十分理想,但他為何還繼續跑單班開車呢?不是沒資金、沒人手,只是不想當帶頭的敢死先鋒,所以在沒有更大把握前,他仍選擇按兵不動。
這不禁讓人想到這一波此起彼落的網站泡沬化景況。許多人曾口沬橫飛的大談網路事業新商機,並將大餅一塊塊的畫入自己的口袋裏,但不過短短兩、三年的光景,已經人事全非。網站是否已宣告出局,看來並非如此,捲土重來的後勢仍然看俏,而這群網路先鋒慷慨燒錢的壯舉,仍然換取了許多經營上的寶貴經驗,也培育了為數不少的人才。即使如此,在未來網路發展史上,這些人仍屬於辛苦揮汗的抬轎夫。
這位司機先生,正可說是台灣最具體而微的企業個體,他的冷靜不莽動,讓他至少保留了最基礎、穩當的發展條件。以小看大,像他這樣,思考靈活、隨時觀察市場,但又量力而為的人,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每十個人中,沒有一半也有三、四個吧。台灣在這三、四十年來的經濟成長中,除了已累積相當的財富外,不論在知識水準上,或經營管理的經驗上,都已有相當大的提升,再加上中小企業的產業主體特性,面對新環境的變遷時,也就較別人具備了更大的彈性與韌性。
但不論實體的交通運輸網絡,或是虛擬的產業協同網絡,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否則,到頭來也不過是附庸風雅的一場清談。其實這一波網站人才的化整為零,正是實體企業在網路上躍進的好機會,有機會填補傳統實體企業在虛擬世界上,經營觀念、行銷技巧與網路技術上的不足。這兩股力量的結合,更可望快速地摸索出網路上的成功應用、經營之道。
我們相信,今年應該會是成功案例形成的一個關鍵年,而當成功案例不斷地累積,達到市場的臨界點之後,所爆發的經濟、社會影響力,可能遠大於上一波的網路熱潮。值得注意的是,臨界點爆發後才決定投入網路化、電子化的後進者,和先進者之間的差距,恐怕難以計量和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