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一詞,在今日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浩翰無邊、無所不能的虛擬世界,但若少了一些標準、技術和設備,這個虛擬世界還是無法成真。一如本刊長期以來所報導的,網際網路的實體產業脫不了伺服、終端、配接、骨幹、建構管理與軟體開發六大分野,各有功能且缺一不可。其中職司資料正確、快速的傳遞工作的,正是廣域性的Router、Modem和區域性的Switch、Hub等,這些產品在企業網路佈建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相關的技術與需求也日新月異,在進入下一世紀之前的此刻,本期擬就此一市場的現況與趨勢,為您進行一番整理報導。
本期採訪的對象包括思科系統副總經理官華亮、美商凱創總經理賴榮洲及陸德資訊資深副總經理劉永泰。其中思科系統無疑是目前配接設備市場上表現最為亮麗的公司,對於網路技術、架構的發展,也一直居於領導、推動的角色;凱創公司在11月中才正式將英文名字Cabletron改名為Enterasys,並重申專注發展企業網路解決方案的市場定位;這兩家是網路設備的原廠代表,而陸德資訊則以本土經銷商及網路整合商的角度,剖析國內市場的需求現況。
思科眼中的網路架構
在思科系統的眼中,網路的技術是非常細膩多樣的,這從思科美國總部下設立了三十多個部門可以清楚了解;這只是現況而已,從93年9月至今年10月的七年時間中,思科已併購了六十八家的公司,以平均每年十家的速度,將具有潛力的技術、團隊吸納入自己的架構中,未來的組織還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很難想像。對於外界批評此種作法可能造成博雜不精,官華亮表示,思科的每一個併購動作都有極深的用意,最重要的考量在於符合思科本身的網路佈署藍圖,和實質的運用需求,而併購的過程往往經過長期的觀察,絕非追逐新潮。
從整體的「網路架構」來擘畫長遠的「發展藍圖」,正是思科給人的強烈印象。在資料交換的廣域路由市場,她已無太多的對手,所以可以看出思科近來全力拓展的,是另一塊巨人環伺的語音市場,乃至於影像的市場。資料、語音與影像,長久以來一直是井水不泛河水的傳播領域,但在網際網路興起後,三者匯流看來會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而在在思科的藍圖、技術中,這三者早已大一統,只差如何說服市場接受採用而已。
思科早在今年年初起即已大力推動其三位一體AVVID(Architecture for Voice, Video and Integrated Data)整合式網路架構(圖一),此架構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客戶端(如PC、電話機、攝影機),應用系統(如IVR、Call Center、Unified Messaging)及基礎架構(如Switch、Router、Voice Gateway),官華亮表示,這仍會是思科明年繼續推動的重點。AVVID可說是VoIP的延伸架構,而以VoIP的發展來看,市場分析雖皆看好它的成長性,但因一般企業在既有交換機等系統上的投資甚巨,除非有相當的設備價格誘因,及加值功能上的大幅超越,恐怕要讓語音、甚至影像完全過渡到IP的環境來,還要花不少的時間。
以CDNs提升網路服務品質
繼AVVID之後,思科在上月又發表了一套新架構 - 資訊內容傳遞網路架構(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CDNs)。這套架構(圖二)主要是為了滿足網路服務業者所提出,強調經由網路來分配資訊內容與路由訊息,而非靠快取來達成;也就是透過將資訊內容散佈至網路上的節點,當用戶要求資料時,分散式的資網路路由節點會攔截請求,再尋求最適當的內容網站或伺服器。因此,為達成內容最適化的傳輸目的,一個完整的CDNs架構將需要資訊內容分配管理器、資訊內容路由器、資訊內容交換器、資訊內容快取引擎等產品,及相應的網路服務機制(如保密、QoS、VPN、Multicast、VoIP等等)。官華亮指出,將資訊內容放在離用戶最近的地方,是獲得高品質服務的最好方式,而以VOD的業者為例,採取此項架構是很必要的。
不論是VOD業者,或其他的ICP、ISP、ASP等,無疑都會愈來愈重視其內容服務傳輸速度與品質,但要採用思科所提出的完整架構,實在是過於龐大,投資不菲;再者要做到把資訊放在用戶的隔壁的想法,國際性網路服務業者要佈多少的點才能做到高品質的區域性服務?在品質(如即時、穩定性)與成本(如設備、人力投資)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看來仍然是兩難的問題。
企業網路,安全第一
以上多談思科,是為了多了解網路的可能發展趨勢與架構,而網路產品的功能畢竟是依網路需求而來。但思科的架構往往橫跨廣域與區域網路,而且觀念超前,對於個別企業或許有些力有未逮的感覺。可以看出的是,語音、影像與資料整合傳輸,以及走向Layer 7應用層的路由交換等,會是下一階段網路產品所需提升、具備的功能。
凱創賴榮洲則從企業應用的角度來分析網路產品的發展趨勢。他認為安全性會是未來企業網路最核心的考量,因為Internet帶來容易存取的便利性,相對地也帶來容易遭受入侵破壞的危險性;這在網路資訊系統已提升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時,安全問題更是不容忽視。賴榮洲指出,僅以防火牆來防堵的作法將不敷需求,理由有二,一是從多份調查顯示,網路安全的問題其實有七成是來自企業內部;二是因B2B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與企業間形成Extranet的情況將更普及,這兩點都讓防火牆有管不到的死角。
因此,賴榮洲認為在企業網路上的各個環節上都應具備安全控管、分級認證的機制,這些功能包括Access Control、IDS非法入侵偵測,到頻寬管理、QoS、Policy-based Management等,讓每個人只要想從終端連上port,網路設備就自動發揮AAA(Authentication身份確認、Authorization權限控制、Accounting使用記錄)的效用。目前的設備廠商多已朝此一方向來加強產品功能,只是在整體性(Router、Switch、firewall、Cache Server、Server Load Balance等)上是否能配合無間,用戶還需特別注意。
在未來網路中,不論區域或廣域,無線上網的應用將日趨重要。賴榮洲較看好IEEE 802.11b的發展,目前該項網路產品已能提供11M的頻寬,而未來將可望提升到50-60M,儘管較Gigabit乙太網路仍慢上許多,但已足以應付一般企業應用。此外,此項標準也涵蓋了安全性的規定,但在功能上的落實仍有待開發;正如有線網路上的考量,賴榮洲認為無線網路也該做到相同的安全水準才行。
階段性強化網路功能
在網路上應用功能多樣性及廣域頻寬不斷增加的推波助瀾下,陸德資訊劉永泰認為企業在網路設備上的需求會有三大改變:一是調整Router及Switch等產品的傳輸等級,尤其是Gigabit產品將成主流;二是強調產品的安全性及VPN功能;三是Cache與Load balance等功能將更受重視。也就是在LAN的部分著重的是多元性功能,在WAN的部分則會強調Performance。
劉永泰也指出企業網路功能的提升是有階段性的,現階段的重點仍在強化骨幹的基礎建設上,先做到流量的分配、控管,內容的快取,和伺服系統的負載平衡等,當這些做好之後,下階段將會朝更高的穩定性(High Availability、備援)上去提升,讓網路服務隨時保持暢通。目前Layer3、4的Switch已具備基本的QoS功能,但要是需要更專精的個別功能,如VPN、Cache等等,還是得選購各種專業的產品。
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網路的產品已是琳瑯滿目,企業當然可以一樣樣自行挑選採購,但要讓這些產品能夠功能互補、環環相扣,恐怕還得求助於專業廠商的諮詢。劉永泰表示,企業對於資訊設備的採購,也漸漸朝專業分工調整,大致上可以分成Server/Database、Network、PC,和新興的Security四大類,對於廠商本身來說,也得提升自己的專業整合能力。
目前Switch已成為網路中最基本的設備,當成本再下降到一定程度,Hub就沒有太大的生存空間。其中Layer 2的Switch價格已相當便宜,劉永泰認為這部分國產品已很難做好,Layer 3以上靠的幾乎都是軟體技術,市場上都是國外專業廠商,如思科、Extreme、凱創、Foundry的天下。至於在Router與Switch的技術發展上,賴榮洲表示應會朝向整合,目前的Router Switch產品已能兼顧兩種功能;劉永泰則整合商的角度,仍建議分別採購這兩項產品,因為廣域網路雖以IP為主流,但還是有不少其他既有的標準在上頭,專業的Router才能支援這許多的標準,另外,也能提供備援的線路。
目前的另一波市場熱潮應是隨ADSL/Cable Modem(尤其是ISP在ADSL上的價格戰誘因)而起的SOHO、中小企業市場,由於Modem的支援技術有限,能提供強化功能的產品,如位址轉換(NAT)路由器等,市場需求必會大增。
擦亮眼睛,精挑細選
網路產品確實已發展為龐大的體系架構,而且還會更趨複雜,對於用戶而言,新功能出爐往往宣告了舊機器的壽終。其實PC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但在發展之初所幸有IBM等大廠來主導硬體規格標準,使得PC的各個零組件可以在相同的標準規格下生產製造,讓個人得以在主機板上隨意更換新添的各種功能;而網路設備的廠商在一開始時都只是小公司,各做各的,才造成現今沒有統一的規格,各家有各家的產品模樣。劉永泰指出,其實IBM或SUN等大廠當時個個有能力做Router,但想不到市場會蓬勃的這麼快,也就失去了進場的時機。
雖然沒有統一的規格,但確有共通的標準。對於TCP/IP最後會成為通用標準,官華亮表示這確實讓許多人跌破眼鏡。他以為開放的標準正是網際網路得以蓬勃發展的主因,而思科所推動的各項架構,也是遵循這樣的開放互通原則,大家在這樣的條件下各自表現,也才能帶給用戶最實用多樣的產品,和不斷降低的價格,這是封閉性的環境,如傳統電信網路設備所欠缺的優勢。對於開放性的重要性,賴榮洲深表同意,但若說各家產品都能完全互通,那是不實在的,例如思科產品在Virtual Router上的功能,並未依VRP標準,讓其他廠商對此感到困擾。
這些網路設備廠商猶如網路事業中的軍火提供商,即使在這一波dot-COM泡沫化的低潮中,對他們的衝擊似乎有限,一方面是這些dot-COM雖然資金燒光,倒了,但燒掉的一部錢正是到了網路設備商的口袋裏去了;另外,網路的重度應用者只有增加,而未減少,這主要來自於企業正積極朝向電子化、B2B發展,對於網路設備仍是需求若渴。思科的竄起,其來有自,但在這廣闊的網海中,還有太多機會,且看各家廠商繼續顯身手,而你則該擦亮了眼睛好好精挑細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