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前一期(9月號)的「透視B2B」曾提到,一個完整的交易市集必須具備下列功能:1.協助買賣雙方互相發現;2.交易撮合;3.交易履行;4.交易清算;5.內容管理。從資訊科技的角度來看,1、2、4、5等功能,可說是最能發揮的領域,在市場上也有許多技術提供者,有些市集更是自行開發,不假他人之手。
然而對於交易履行,許多新興的電子商務公司都是敬而遠之,儘量透過策略聯盟的方式來提供這項功能。我們可以從每年聖誕購物季過後,B2C網站在交易履行的滿足程度已列為媒體檢視的指標,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B2B交易市集環境中亦是如此。試著想像一個問題:線上市集當然是希望企業能夠將交易搬到上面來執行,因此首先面臨的競爭不在於其他B2B業者,而是企業原本的交易模式,其中關鍵在於交易履行,線上市集業者必須創造一套具效率的流程,以吸引眾多的企業到所建構的平台上來交易。
電子商務的盲點
交易履行是由一連串的作業組合而成,從接到訂單的那一刻開始,必須先去檢查架上的庫存是否足夠,再將訂單傳至相關的單位,進行實體產品的組合或生產,然後是包裝、運送至客戶手上。這樣的流程隨著參與的成員增加而趨複雜,特別是那些提供多對多交易撮合模式的交易市集,交易履行將會是一大考驗。
正因為交易市集採取策略聯盟方式完成許多作業,跨組織的溝通一多,便產生了盲點(圖一)。
時間的掌握
第一個盲點是無法看清市場的最新需求,因為對於交易履行的時間無法精確掌握,不能取得前置時間,所以只能根據歷史資料來做預測。而且為了避免需求變動造成缺貨情事發生,只好針對所有可能情況來準備存貨,這種做法導致存貨積壓成本上升,以及背負存貨過期的風險。
供應鏈的左右
第二個盲點來自於供應鏈本身,由於對上游供應商的能力未知,無法確定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同時上游供應商也不了解其上游的供貨能力,因此供應鏈由上而下,均以相同的前置時間來設定。事實上,不同的產品在交易履行所需的前置時間上均不同,一視同仁的做法將徒增存貨的積壓,激化供應鏈欠缺效率的情況。
消除這些盲點,並增進供應鏈的效率,成為許多市集在完成優異的技術平台之後,亟欲完成的工作。這兩大盲點的共通處在於,即時資訊取得的迫切性。因此未來能夠在供應鏈體系進行訊息互通的角色,將會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明日之星。
另一方面,從事交易履行的專業物流業者,亦一躍登上主流舞台,頗有下一階段最佳女主角之姿。因為經營電子商務的網路公司,對於物流領域並不熟悉,往往必須借助第三者來完成產品的配送,專業物流業者恰好能夠補強這部分的功能。
例外處理最耗成本
交易履行在例外事故發生的情況下,將變得更加複雜。這些例外事故像是缺貨、退貨、送錯貨品、重複配送、以及更改架上貨品等等。其他問題像是錯誤地址、超逾有效期限。一旦發生例外事故,必須要花費許多人力來解決,這可以說是電子商務過程中最耗費成本的一環。
例外事故問題本身就是「資訊不完整」所造成,由於線上市集一般以提供買賣雙方撮合交易為主,有關庫存資訊、貨物配送都是交給其他策略聯盟廠商來執行,甚至並非一家合作廠商。一個完整的線上交易平台,必須也要將這些資訊,包括庫存資料、產品規格、配送條件、貨物追蹤等,建構在交易平台中,讓買賣雙方可以即時取得這些資訊。
物流的角色
例外事故除了進一步突顯出供應鏈體系中盲點重重外,也顯示出物流業者在交易履行的重要性,解決的關鍵在於資訊。專業物流業者如UPS、FedEx,早已發展出許多技術,例如將交運貨物外包裝貼上條碼,在貨物配送過程中的每一道關卡,運用光學掃描方式讀取條碼訊息,經由連網裝置傳送回中心處理主機。透過網路,交運者即可取得貨物最新的行蹤。然而這個現成的解決方案,在許多線上市集上並未看見。
大部分的線上市集都是接到訂單後,立刻將之轉送給賣方,由他處理後續的工作。這種做法相當普遍,但是買方卻從此陷入未知的情境中。有些市集可以提供最近24小時之內的運送情況,但這也不是最即時的資訊。是否能將物流業者的資訊整合至線上市集的交易平台,將是線上市集下一個努力的重點之一。
最新存貨狀況的取得
另一個關鍵資訊是存貨狀況,除了一些早期由賣方主導成立的交易市集,可以對存貨狀況完全掌握外,近來盛行的多對多線上市集,由於是由第三者主導成立,大多數都扮演一種仲介的角色,因此無法取得最新的存貨狀況。有些線上市集是介入貨品的經營,本身擁有貨品以對存貨狀況完全掌握。大多數市集則是嘗試與供應商的資訊系統進行串連,以取得最新的存貨狀況。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專門做B2B整合(B2B Integration;B2Bi)的電子商務公司,他們並不從事線上市集的經營,反而是提供電子商務整合工具給許多線上市集。只要是有人想要成立市集,從三大車廠(現已擴充到六大),到康柏、惠普等資訊大廠,都得仰賴這些專做資訊整合的公司。可以預見的是,這類公司的營運未來將有一番作為。
電子商務新架構,物流作業不可缺
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的交易履行,對物流業者而言也是一向全新的挑戰。過去物流作業堪稱是勞力密集,每個環節之間都需要溝通,交易雙方投注於此的心力甚鉅,但在電子商務的物流作業中,拜科技之賜,許多作業可以透過網路以虛擬方式完成,電子文件(e-Document)即是其中一例。同樣也是科技進步所致,訂單及貨物行蹤的詳盡資訊也與過去大為不同,透過網路,客戶及供應鏈體系的合作夥伴都能夠查詢到相關的資訊。
另一個差異是運送的批量,過去的環境由於能夠準確掌握需求,可以集結較大的運送批量,然而網路所提供的是1年365天,全天候的服務,隨時隨地都有需求的產生,因而產生零散的運送批量,少量多樣為一大特色。
此外,來自於網路的產品需求,訂製化的情形將層出不窮,對於一些銷售組裝式的產品而言,客戶需求五花八門,將使得產品需求少量多樣的情形加劇。解決之道在於設法將變異性降低,例如運用價格上的優惠以吸引客戶採購標準化的產品。
完整的電子商務架構,不單只是先進的資訊科技,網路公司在建構線上市集時,不論是自行負責物流作業,或是委由專業物流業者執行,從運輸策略到配送點的設計,從產品存貨到包裝,都必須擬定確實可行的作業方針。
網路時代的物流作業,扮演企業電子商務策略相當吃重角色,而且由於網路特性,物流業者更要適應其變動劇烈、強調速度的特質。對於有意擁抱線上市集,以及覬覦電子商務市場大餅的物流業者,不但是機會,也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