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北美ASP產業聯盟(ASP Industry Consortium; ASPIC)於1999年5月成立以來,會員數從25家公司激增為超過200家,可以看出北美的ASP產業正在成型。從Compaq與Commerce One主導的Com2B到精業、Microsoft與Compaq主導的宇盟科技,以及北電網絡結合國內新光、統一、仁寶與大眾共同斥資30億元的超大型ASP數位通國際網路公司,可以看出ASP在國內市場熱絡的程度。
ASP的卡位競爭不僅來自軟體業者,企業集團也紛紛藉著ASP跨入資訊服務業,其一方面整合集團子公司的資訊部門資源,一方面提供上、下游廠商的資訊服務,提升整體供應鏈的資訊應用能力,ASP儼然成為企業集團進軍網路服務事業的跳板,而企業集團則成為ASP產業的另類競爭者。
六成ASP公司將在2001前消失?
根據Gartner Group的預估,60%的ASP公司會在2001年底消失,主要的原因在於對ASP商業模式認識不清、不良的協力夥伴、執行能力不佳與遭大型ASP購併。但是,由於ASP符合企業對於速度(faster time to market)與價格彈性(pay-as-you-go pricing)的需求,並且與資訊委外的大趨勢一致,因此ASP的商業模式仍將存在於資訊產業中,提供企業資訊應用的另一種選擇。
展望未來,由於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企業對資訊系統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高,並且企業將更勇於嘗試新興的應用軟體,以取得競爭優勢。此外,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已經從企業的內部轉移到企業與企業間,甚至擴大到整個供應鏈體系,使企業資訊應用的重點,從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與企業間,並衍生企業對於應用軟體的整合性需求,特別是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例如上下游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與垂直產業電子市集(e-Marketplace)的建構,即為當前一個迫在眉睫的重點與商機,而ASP正好扮演此整合者的關鍵角色。
中小企業e化的推手
ASP對於台灣的產業結構可說是最大的福音,台灣的中小企業超過90%,資訊應用的能力遠遠不及大型企業,軟體租賃的模式不僅可以降低中小企業使用一流軟體的門檻,提升中小企業的資訊化程度與競爭力,對於供應鏈體系也有正面的助益,中小企業在資訊化過程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成本、技術與人才。
成本問題
在成本方面,雖然中型企業對資訊系統的需求,並不亞於大型企業,但是由於高階應用系統總體持有成本的考量,使中型企業對高階應用系統卻步,使用ASP可以降低中型企業使用高階應用系統的門檻。此外,以軟體租賃模式取代購買模式,使資訊部門的固定資產變成變動資產,更嘉惠採併購經營模式的企業一個彈性化資產轉移的策略。
技術問題
在技術方面,由於網路管理技術的成熟,使得企業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或專線遠端控管共享的應用系統,使ASP經營模式的可靠度與可用性大幅提升。此外,應用軟體的元件化,簡化ASP整合與管理應用軟體使用環境的組態,大型軟體開發商的支持,讓ASP可以將標準的套裝軟體,依客戶需求微量客製,提供標準環境下差異化的服務。
人才問題
在人才方面,由於資訊人力資源普遍短缺,企業面臨找人不易、留人難的困境,一方面企業無法提供資訊人員良好的生涯規劃;另一方面,資訊人員的特質(創新、高薪、成就感)並不適於一般企業,應用軟體建置後,創新的誘因便消失,維護與支援的工作無法激起資訊人員的成就感,造成有經驗的人才流失,尤其在中型企業問題更為嚴重。企業導入電子商務的迫切性,使有經驗的資訊人才更為難覓,而ASP可以縮短企業使用新技術的時間,使企業應用新科技的利益提前兌現。
中小企業面臨成本、技術與人力的問題,將因為ASP產業的興起而受惠,使企業更專注於本業經營問題而非資訊技術問題,而ASP將成為中小企業共用MIS中心,扮演企業e化的要角,提昇其資訊競爭力。
EC基礎架構的管理者
資訊應用的本質在於幫助企業解決經營問題,但是企業往往在採用資訊系統之後,而引發更多的資訊需求。如果從投資的角度分析企業的資訊應用,大致可以分為降低成本與開創市場二個階段。1990年代,企業資訊化的重點在於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成本與創造生產優勢。從企業的組織架構來看,資訊、會計與行政部門同屬於支援單位,經營者的想法大多是能省則省、有最好沒有亦無妨,軟體業者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也在這個大原則之下,以提升企業內部營運效率為軟體發展重點,ERP軟體的盛行正可以說明此一趨勢。
憑藉ERP優勢不再?
2000年代,當ERP越來越普及之後,以ERP提升營運效率的生產優勢便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資訊科技開創新市場,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因此,電子商務或電子商業(e-Business)成為顯學,資訊應用與企業經營的互動成為資訊長當務之急,購併的風潮與供應鏈體系的建置,更引發企業專業分工的管理策略,特別是在快速變遷的網路時代,資訊系統架構的靈活度成為企業資訊策略的管理重點,而此靈活度至少表現在企業流程、軟體連結性與基礎架構三方面。在企業流程方面,應用重點在於使企業流程達到最佳化,因此,在建置電子商務系統的初始階段,通常要配合企業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使用ASP的服務可以使企業更專注於BPR,而將應用軟體與網路架構的管理問題委外給ASP處理。
3R目標
在應用軟體的連結性方面(指應用軟體之間的溝通能力),唯有做到應用軟體溝通的無障礙,才能發揮整合性資訊系統的效益,達到企業資訊化3R的目標:在適當的時機(right time)傳送恰當的資訊(right information)給適當的人(right person)。目前連結的方法主要可以分為固定式(以寫程式達到一對一的連結)、被動式(以訊息交換平台達到有求必應的連結)與主動式(以訂閱模式達到動態連結)三個層次。企業應用軟體連結的方式多停留在固定式的層次,對於因應快速變動的企業,還有一段艱辛的路程。但是隨著ASP進入市場,將加速應用軟體架構的元件化與web化,有效解決企業應用軟體整合的難題。
全年無休為基本要求
在基礎架構平台方面,包括硬體平台、資料庫、運算模式、網路架構與備援措施等,電子商務講求的是全年無休、7天24小時的經營型態,RASAbility(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calability, Affordability)與安全性,成為電子商務基礎架構的基本要求,以目前企業內部的資訊系統架構,尚不足以支撐電子商務的龐大的交易量,扮演整合網路設備、資料中心與應用軟體的ASP有足夠的資源與經濟規模,提供電子商務交易的基礎架構。
垂直產業社群的深化
根據Forrester Research預測,到2003年,企業間電子商務將達到1兆3,7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平均成長率高達99%。對企業而言,推行企業間電子商務最顯著的效益在於降低營運成本,根據高盛投顧(Goldman Sachs Research)對各行業導入企業間電子商務後成本節省的估算,最多的電子零件業可降低將近40%的營運成本,最少的食品業也有約5%的成效。對於居全球資訊電子第三大生產國的台灣業者而言,導入企業間電子商務成為資訊電子產業的長期策略。
整合性ASP將成主流
隨著Ariba和Commerce One提供非生產性商品採購軟體與經營線上市集的成功,許多直接原料供應商也紛紛希望與其合作,希望透過其線上市集提供客戶直接原料的採購需求。因此,Ariba和Commerce One也逐漸將其線上交易市集轉型為電子商務的交易入口網站(Exchange Portal),只要企業有採購的需求,就可以在這裡找到解答,因此衍生電子交易市集的觀念。從國內目前已展開營運的業者來看,以集團事業為核心客戶且整合金流與物流的ASP商業模式,因為具有產業社群的凝聚力的優勢,將成為國內電子交易市集的主流。
這些從大企業的資訊部門獨立出來,或由大型企業與其他科技公司成立新公司,一方面可以整合集團內部資源並強化本身的資訊力,一方面可以提升下游廠商的資訊應用能力。此外,更是傳統產業跨入資訊服務業的契機,特別是在資訊人力資源普遍吃緊的情況之下,傳統產業更是面臨人才流失與招募困難的窘境,獨立資訊部門再造新猷不失為一良方。典型的業者如東元集團的東捷商業機器、和信集團的和訊企業網、神通集團的訊豐科技、光寶集團的旭網國際,以及中鋼集團的中鋼資訊等。
異業整合的動態機制
ASP的主要兩大概念在於以租賃的購買方式與透過網路的配送方式,軟體租賃與網路配送並不是新創舉,然而透過ASP的重新包裝,將使資訊產業的主流由軟體轉變為服務。應用軟體的標準化與套裝化,使套裝軟體越來越龐大而且複雜,企業購買的套裝軟體常有許多閒置功能,ASP以軟體租賃提供企業「用多少付多少」的購買方式,將吸引中小企業相繼使用其服務,伴隨的產生一個有價值的應用軟體社群。此外,應用軟體整合問題也將從企業資訊部門轉到ASP公司。
ASP將統攝COM與CORBA
目前軟體元件的兩大標準COM與CORBA,使應用軟體的整合分為兩大派系,ASP將為COM與CORBA的整合催生,使用ASP使企業避開各種應用軟體整合的問題,而且希望企業資訊人員瞭解所有企業的應用軟體,無非是緣木求魚,更何況是整合,透過ASP彼此的競爭,企業可以得到較好的解決方案,更可以與同產業的標竿企業比較,使用的效益也較容易評估,更重要的是轉換成本的大幅下降與異業結盟的快速興起。
ASP除了可以帶動應用軟體元件化的趨勢之外,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更是所有服務業應當深思的,ASP在提供企業財務軟體租賃之後,報稅、外匯與投資等服務將會伴隨而生,像KPMG投資的ASP,下一步可能是線上的會計簽證,而企業向ASP租賃人力資源軟體之後,透過ASP的獵人頭軟體代為尋人,就變得稀鬆平常,ASP對軟體業只是冰山一腳,嚴重的是服務網路化對所有服務業的衝擊,加上跨供應鏈體系的電子市集正在慢慢成型,未來不同行業的結盟將因為ASP的機制更為頻繁,而創新的服務與經營模式將對不懂得利用資訊科技的公司造成嚴重的威脅。
如何評選ASP
SLA標準
ASP的本質是資訊委外服務的延伸,與傳統委外服務最大的差異在於一對多的集中管理模式、透過Web提供服務與以應用軟體服務為核心。傳統委外所面臨的瓶頸如安全與品質,仍然是ASP業者最大的障礙,在安全方面,除了網路安全與資料安全之外,ASP如何向客戶保證不會將其系統原封不動的提供給競爭對手使用,是使用者關心的課題。因此透過服務水準協定(Service-Level Agreements; SLAs)評選ASP成為企業降低風險的主要方法,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SLA至少需要包含可用性(availability)、安全性(Security)、效能性(Performance)與客戶服務四大部份。
可用性分析
在可用性方面主要考量應用軟體與支援服務兩項因素,應用軟體包括彈性的增加或減少使用者、新功能或新應用軟體,支援服務包括在約定的回應時間內找對支援服務的人並且解決問題,ASP是否建置桌面協助系統(help desk support system),將80%的客戶問題透過電話或Web解決,並提供客戶7天24小時全年無修的支援服務,是客戶對可用性的需求。
安全性分析
在安全性方面,除了要求ASP簽署資料保密協定之外,ASP如何保證資料的安全性是客戶最為關心的,安全性問題不僅是客戶的心理問題,ASP花多少心思建置一個安全的使用環境,客戶至少可以從網路實體架構、應用軟體平台、應用軟體、管理方法與人員素質來衡量,例如︰在網路實體架構中,ASP業者是否使用雙向認證機制(two-factor authentication)管理所有的路由器(router)與防火牆(firewall)、客戶與ASP的連線是否使用128位元加密、是否有使用備援(redundancy)與負載平衡(load-balancing)的安全機制、是否有定期的測試與監控系統的安全性;在應用軟體平台上,如果ASP將不同客戶的應用軟體在同一台伺服器執行,是否有標準的作業程序以控制資料的安全性;在應用軟體方面,ASP如何對新增的程式碼做檢測以防止木馬屠城的攻擊、ASP是否使用系統監控軟體,以有效防範駭客入侵;在管理上,ASP如何管理系統管理者,以防止內部人員監守自盜、ASP是否有效保存所有進出系統的追蹤資料、遇到意外事件時ASP的標準作業程序為何?是否有第三者定期評估其資訊管理之品質;最後在人員的素質方面,除了看資訊安全管理人員的學經歷之外,客戶服務中心人員對於安全的認知也是SAL須要說明的重點。
效能性分析
在效能方面,主要可以分為網路效能、系統效能與應用軟體效能,網路效能包括系統穩定度(如99.97保證每月平均當機時間少於13分鐘)、資料傳輸可靠度(如封包遺失不可以超過總資料量的1%)與頻寬可靠度(除了保證使用多少頻寬之外,應維持總體頻寬使用度不超過60%水準)。系統效能方面,除了伺服器的穩定度(通常為99.9到99.97)之外,CPU的使用度也要控制在70%以下,以免影響應用軟體的效能,備援伺服器必須在主伺服器當機的50微秒內接手,也是系統效能重要的議題。在應用軟體效能方面,除了同時上線人數的限制之外,軟體升級保證也很重要。在客戶服務方面,ASP應該在SLA中明白說明彼此的權力、義務與罰則,例如︰ASP涵蓋的範疇與責任、終止合約時的處理程序、ASP提供哪些不同服務等級與其計費標準、特別是在ASP無法達成對客戶的可用性、效率性與安全性時的罰則為何?
結語
當資訊科技變得越來越重要的時候,業者不能只是想要透過ASP賺錢,而中小企業也不要把ASP當成資訊應用的萬靈丹,如何營造一個彼此信賴的ASP機制,才是資訊應用供需雙方的多贏策略。
(作者任職於資策會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