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從金融科技談傳統銀行的危機與轉機
去中心化的時代來臨了嗎?

【作者: 羅柏】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62590】

近百年來是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大的一百年。從工業革命(動力與機械的發明)、資訊革命(半導體技術的精進與電腦的普及)、到網路革命(網際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每一次都是帶來人類社會結構性的改變,也讓財富產生了大量的轉移。就物質文明而言,這是一個輝煌的時代;但就精神文明而言,因為資訊充斥、步伐快速,所以這也是一個失落與迷失的時代。


當每一次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社會變革,都會對人類的經濟與產業結構產生極大的變化。網路時代來臨時,眾多產業也開始歷經結構性的改變。例如本來如日中天的紙本與電子媒體事業,從20世紀末就開始漸漸地沒落,實體零售市場漸漸地由電子商務所取代,電影與音樂產業由實境與實物的觀賞與購買,變成線上的串流產業等等。


而資本經濟結構的支柱,金融產業,同樣也面對了各式各樣的衝擊與挑戰,包括;


1.網路打破了區域經濟市場與國際經濟市場的界線


例如:


a.Uber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經營運輸業。


b.Food Panda可以在美國決定台北市的食品供應鏈。


c.[1] PayPal可以讓世界各國2.27億家網路商店使用其收付款的機制。營業額高達214.5億美元(2020年),遠大於台灣2019年營業額排名第一的中信銀行(1,331億台幣)。


本來固守於本土市場的傳統金融產業,正被外來的各種金融服務所威脅,此時,傳統金融產業是否也可以利用網路的跨國性,而走出另一片天呢?


2.傳統單一產業的單打獨鬥市場轉變成各種異業結盟的競合市場



a.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與網路的普及,區塊鏈(BlockChain)就成為異業結盟的最好工具,Open Banking也是在這種環境下自然地因應而出,那傳統銀行只要弄出幾個金融服務的API,就可以稱為一個Open Bank嗎?還是換湯不換藥,每一家都提供Open Banking服務,那怎麼樣才能具有贏家的特點呢?


b.隨著各種競合市場的興起,有些業務已經被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所取代,那經過蠶食鯨吞後,銀行產業的核心價值是否會只剩下「法令」這個護身符呢?


3.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時代



a.隨著2009年第一個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開始運作後,整個世界包括各國政府及全球金融產業進入了另一個時代。虛擬貨幣是一個實踐跨時間與空間的「通貨」,它不被任一國家、任一組織、任一人所掌控,它代表人們可以有所空間來脫離由國家掌權者以及資本家所控制的、玩弄的與虛假的金錢遊戲。[2]前十大虛擬貨幣的市值已達7.53兆美元,一天內的成交量已達430億美元。這是時代的趨勢,處於這個趨勢的最大衝擊者就是金融產業,因為虛擬貨幣一個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免除金錢收受者中間的所有第三者。如此台灣應如何因應?台灣的金融產業應如何因應?


4.去中心化的金融時代(DeFi)


a.DeFi的原文是Decentralized Finance,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也稱為開放金融。[3]DeFi一般是指基於智能合約平台(例如以太坊)構建的加密資產、金融類智能合約以及協議。這些資產、智能合約以及協議能夠像樂高一些組合起來,因此,也被稱為「貨幣樂高」。


b.其核心就是透過區塊鏈、加密貨幣、智慧合約等等技術來實作。未來幾乎所有透過金融機構的全部業務,包括借貸、匯款、消費收支、債券與股票發行、甚至ATM做各種法幣的支付與存款都可以以此結構在網路被實現。


c.此時,銀行是否還有立基之處嗎?


台灣乃至於全球的銀行產業,就是正處在這樣充滿危機的時刻。尤其,台灣的銀行產業及政府的金融政策一向保守與傳統,在面對時代的變遷時,上上下下的危機感,是時常聽聞,也是可以推知的。在此,筆者將試著以本質的角度來思考將危機變成轉機的可能性。


回到本質來思考

我們先以本質來定義甚麼是銀行:「一個協助人們處理金錢的服務事業,讓人們可以在金錢的使用上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以促進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在這個定義


上就有了幾個基本的關鍵字:「人」、「金錢」、「經濟」,這三者就是本質,其它的「服務」、「使用」、「跨越」、「發展」都只是一種方法、一種技術、一種動詞。當人們經由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開始以物易物,然後發明「金錢」以利更進一步跨越時空來達到以


物易物的目的時,就漸漸地形成了經濟模式以及經濟思想,接著這些經濟模式與思想又再回過頭來影響人,如圖一所示。


如此循環不已時,我們就會漸漸地忘記了人、金錢與經濟的本質。所以說,同樣是以回到本質的角度來思考,或者是「第一原理思考法」,如果沒有真正的回到「人」最基本的意義時,那很可能都還是在某種框架上打轉而已。這裡嘗試以儒家人本思想為基礎,來探討「人」、「金錢」與「經濟」的本質。


圖一 : 人類經濟行為的循環影響。
圖一 : 人類經濟行為的循環影響。

「人」是什麼?

「人」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本身就已經完備,可以說就是一個小宇宙。而不是在於各種人類的集合名稱,如家庭、組織、民族、國家、全人類、以及各種口號與圖騰。所有這些名詞都應該以能夠孕育與幫助個體獨立、使其能發揮所能而存在,而不是反過來,讓個體去服務與效忠這些名詞。


這就是為什麼[4]「人皆可以為堯舜」,也就是人性的「本善」。但人經由後天的薰習後,就會開始有所分別,有美有醜、有利無利、有好有壞、有用沒用等等,而開始排它與利己,隨著性格選擇合縱或連橫,互助或鬥爭,然後演變成今日的社會型態,讓人們終日惶惶不安地隨波逐流,而忘了[5]「天大、地大、人亦大」。人類由這樣的後天知識所展現出的人性是「本惡」的。


甚麼是「金錢」?

如大家所知,「金錢」就是所謂的「通貨」,也就是人們以此來交換彼此所有的物品與服務。「它」本身是虛擬的、空性的,它的價值完全是基於人們所形成的一種「共識」。但由於我們賦予了它實質的形式,如鈔票、鑄幣等等,以及被習於金錢的社會所感染,而忘了其本質,認為錢是一種「實有」,甚至成為人們所追求的核心。


我們可以比擬「金錢」為一時的「權力」,是經由你對他人有所貢獻後,整個人類社會給予你的一種「權力」。而如同權力一樣,擁有什麼樣的權利,其實就必須有相對的義務,這世界不可能只有「權力」而沒有「義務」的狀況,就如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一樣。


當我們將金錢執為「實有」時,就會如同2008年金融海嘯後,華爾街還是每年照樣分紅200億美金,而在同時,全世界則有10億人瀕臨餓死的邊緣。這就是後天人性的作用,聰明者競耍其聰明來巧取豪奪,而無資源者連生存的機會都沒有。


[6]聯合國食物權特別報告員齊格勒於2008年對報社記者說:「人們的『瘋狂』之處在於認為挨餓與否由命運決定。他在訪談中表示:『挨餓與否早已不再由命運決定。現在每個餓死的人,都是被謀殺的受害者。這是安靜的大規模謀殺。』」。


甚麼是「經濟」?其目的為何?

「經濟」可以定義為透過群體的互助合作,讓每一個個體都能夠付出貢獻並取得所需,以達到基本的生命存續,也就是「經濟獨立」。所以「經濟」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讓每個個體能夠安身立命。在共識下,貢獻多一點的、努力多一點的,取得多一點,但不會貪婪、獵取、巧取豪奪,讓他人都無所得或者無法安身立命,所以就不太會發生經濟的危機。因此經濟的目的就是要讓每一人都能達到「經濟獨立」,所謂經濟獨立,就是讓每一個人能夠安於各種經濟條件,沒錢也安心,有錢也安心。


從以上可以知道,「人」、「金錢」與「經濟」的本質,但人們經由經濟行為後會循環地影響我們對本質的認知,當我們已經習於某一種經濟架構時,我們就會自然地以為那就是「人」、「金錢」與「經濟」的本質。處在今日的資本經濟框架上,我們忘了土地是滋養萬物的本源,而不是金錢;我們忘了經濟的目的在於個體的安身立命,而不在於資本的累積;我們忘了每個個體生命的目的應該是尋求自己的安心之道,而不是在社會上隨波逐流地汲汲營營。


傳統銀行產業應如何來面對危機?

銀行產業可以說是今日資本經濟的基礎,主宰著人類的經濟活動,也可以說是資本經濟的代名詞,它的本質是以「資本」為核心的「中心化」產業。所以我們可以說,今日銀行存在的基礎就是「中心化」與「政府公權力」,當其面臨網際網路的興起與科技的進步時,這兩項基礎就開始有所動搖。


這是因為銀行產業今日所面臨的危機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而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非中心化」與「跨國性」,雖然傳統的產業與新興的科技公司使用傳統的中心化資本模式,利用網路的無遠弗屆,創造出一個一個網路獨角獸,如Facebook、Google、Amazon、Uber等等,但是隨著科技的進展,網路上一個一個去中心化的服務就會開始實踐,如今日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就是一例,再來就會有去中心化的媒體(DeMedia)、去中心化的影音平台(DeTube)、去中心化的雲端服務(DeCloud)、去中心化的社群媒體(DeBook)、去中心化的百科全書(DeWiKi)、去中心化的物流與運輸平台(DeFlow)、去中心化的搜尋引擎(DeSearch)、去中心化的電子商務(DeMark)、去中心化的保險平台(DeInsu)等等…這時候今日的網路科技大廠或許將不復存在,但首要的還是本來完全以「中心化」為核心的金融與銀行產業會最先受到衝擊。


如果我們能夠認知到一個產業的本質以及今日網路發展的本質,那我們就可以依據這些本質以及我們本身已具有與存在的現實,包括歷史與人文、社會結構、國際經濟結構等等,在面對危機時找到一條轉機之路。所以,筆者認為台灣以及金融產業的轉機之路,第一個就是在「理」上「擁抱人本」,第二個就是在「事」上「保持開放」。



圖二 : 銀行產業今日所面臨的危機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而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非中心化」與「跨國性」。
圖二 : 銀行產業今日所面臨的危機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而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非中心化」與「跨國性」。

於「理」上「擁抱人本」

「人本」不是一個新名詞與新觀念,它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人本經濟思想也是基於儒家的動態倫理觀,然後針對資本經濟結構所產生的弊端,而闡述出來的一種人本應用,所以並非一種新發明。


「人本」的另一個名詞就是「倫理」,就是守本分,所謂的倫理是動態性的,隨著不同的時空、不同的事務,就有不同的對待,沒有一個固定的中心。


「網路」的另一個名詞就是「通訊協定」,就是利用開放式的演算法,隨著不同的應用而讓參與者扮演不同的角色,隨時在變,而達到去中心化的目的。「網路」只是具有非中心化的特質,但還是需要人為的特意操作(如區塊鏈、加密貨幣、DeFi等等),但是「人本」本身的意涵就已經是去中心化了。所以當網際網路正在醞釀與成就一個去中心化的數位經濟時代時,那擁抱「人本」就是最直截能夠解決危機與走在時代尖端的無上心法。


而在現實的事務上,就政府而言,應該檢討產業政策與相關法規;就企業組織而言,應該思索組織再造,平等地對待股東、工作人員與客戶,讓人人都是員工,也都是企業主;對銀行而言,首先就是先把所有客戶,包括自然人與法人,都當作資本家,而不是只有股東才是資本家,如此以資本為核心的思想架構,就馬上轉移到以人為核心的思想架構,那依此就會有組織結構的變革、經營策略的變革、產品的變革,銀行就會成為一個非中心化的理財服務中心。


於「事」上保持開放

所謂「開放」就是事情上都是「動態」的、「非中心化的」。一有中心,就會有排斥,就不是「開放」。「開放」的前題是「人本」,而「人本」的結果就是「開放」。這是「事」與「理」的相互作用。


無論如何,當趨勢來臨時,也會迫使各階層當政者有所反思,此時如果能夠摒棄自我,則應該開始接受「虛擬貨幣」的時代,放棄自己能夠隨心所意來控制貨幣的權力。台灣應該接受所有在世界主要國家都是合法的虛擬貨幣,並發行以新臺幣為基準的 「穩定型虛擬貨幣」,以同時包容今日法幣的使用。


所以唯有完全地接受「虛擬貨幣」時代,我們才能依此擘劃出數位經濟時代的各種法令與政策,直接地讓全世界所有人來擁抱台灣。


在實務上,筆者舉幾個台灣的銀行產業可以思考與試行的方向:


a.在法令許可下,開放虛擬貨幣的存款以及匯兌,包括ATM可以以虛擬貨幣提領法幣、可以以法幣購買虛擬貨幣。


b.專注在某個領域的金錢仲介服務角色,而去掉所有金錢加值或者商品製造、加值的業務,並以此核心領域擁抱全世界,服務全世界同個領域的所有人。


c.以仲介的角色經營所有線上(On Line)與線下(Off Line)的P2P信用借貸與抵押借款。「P」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企業,而銀行本身也只是一個「P」,其他銀行同業也是。


d.組織再造,讓大部分高櫃人員由金融科技公司與機器等來取代。將人力移轉到個人或企業的理財服務員,以讓自己、個人或企業也都是銀行家。


結論

銀行產業是今日資本經濟的支柱。今日銀行產業所面臨的危機,也是資本經濟結構所面臨的危機。面對危機時,我們可以採用保守作法,以微調的方式來因應,如金管會所提的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三階段,雖然看起來是在擁抱科技、追趕趨勢,但對於整體面而言都是徒勞的。具體做法就是先讓自己成為去中心化的人(DeHuman),讓自己的家庭成為去中心化的家庭(DeFamily),讓自己的公司成為去中心的組織(DeOrg),進而影響四周的人,產生更多的DeHumanS, DeFamilieS, DeOrgS,那我們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去中心化的文化(DeCul),去中心化的社會(DeSociety),以及去中心化的政府(DeGov)。否則無論是一個個體、組織、或者國家直接去因應潮流,去使用或實作各種去中心化金融科技,有可能會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無法突破現在所面臨的危機,反而陷入更大的泥沼。


註解


[1]PayPal WiKi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PayPal及台灣金融業100大:https://careercenter.ntnu.edu.tw/upload/1600241043.pdf。


[2]依據2021.7.29 http://www.stockq.org/market/cryptocurrency.php2的即時圖表。


[3]DeFi簡介,網址:https://www.blocktempo.com/defi-101/。


[4]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


[5]語出老子《道德經》。


[6]聯合國特使:「糧價狂漲是大規模謀殺」:https://e-info.org.tw/node/32014。


[7]穩定幣簡介: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82760。


  相關新聞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鴻海研究院與劍橋大學合作 實現端口式量子傳送技術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 資拓宏宇雲端永續智能方案 打造數位轉型新解方
» 工研院IEK眺望2025通訊業 網通安全產值破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0.217.16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