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吋的平面家用显示器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是由于其成长潜力惊人,因此不管传统家电大厂或显示设备厂商,都积极卡位此一市场,接续143期,以传统电视的角度来观察大尺吋家用显示器的发展,本文将更进一步,从各种不同的竞争态势,就目前的市场现况加以剖析该市场的情势,最后再分析该产业的未来趋势,期能让读者对此一市场的发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竞争观点看FPD TV未来发展
在此世代交替的时代中,竞争是唯一的不变,以下就四项竞争观点,从品牌产品、上游、技术与成本竞争观点等,观察产业未来可能的变化因素,最后对LCD与PDP TV未来的发展做出估计。
传统与新兴电视品牌大厂的竞争
传统电视大厂主要仍以CRT 为主,配合家电产业垂直整合的特性,因此,主要的厂商均拥有自身的CRT关键零组件。在此列举传统电视时代主要的厂商Sony、Panasonic与Toshiba。
Sony一向以独特的特丽霓虹映像管技术(FD Trinitron)傲视于CRT时代,面对新世代的挑战,Sony也积极发展FPD TV相关产品,除了投资NEC PDP工厂,掌握上游面板的取得外,在发展电视产品线部分,也逐步缩减传统CPT的生产,而新兴FPD TV的发展策略, 在30吋以下以LCD电视为主,而30 吋以上则发展PDP产品。
在Panasonic与Toshiba部分,两者在CRT时代均是雄聚一方的霸主,面对FPD时代的竞争,两者除了成立新公司TMD(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综合两家在LCD部分的资源外,对于CPT TV的布局仍谨慎看待,从(图一)中可以发现,两家公司在20吋以下的产品以LCD TV为主要布局、以映像管电视填补中阶尺寸产品,至于在PDP TV发展的重点,则以发展36吋以上的产品为主。因此,两家共同特色在于运用LCD、CPT与PDP三种不同技术,以构建下一世代的产品线。
至于在新兴大厂部分,新兴大厂主要以掌握新兴FPD技术的厂商为主,这些厂商的机会在对于新兴FPD技术的掌握,也许这些厂商在以往便已存在,但在传统电视上的知名度并不如前面所提之Sony、Panasonic与Toshiba,在新时代来临之际,藉由新技术的掌握,这些厂商具有成为未来一线家电大厂的机会。以下将针对Sharp、Samsung、LG与Pioneer做分析。
Sharp主要以LCD TV为主,也是目前少数仍持续投资液晶面板的厂商,Sharp预计在2005年在日本全面停止CRT TV产品的出货,并积极投资在第六代TFT-LCD的生产线上。由于投入LCD TV的时间较长,也是目前LCD TV的领导厂商。
在Samsung与LG部分,两者都属于上下游垂直整合的厂商,但两者有截然不同发展LCD与PDP产品的型态,以Samsung而言,由于SDI与SEC分属不同的公司,在发展LCD TV与PDP上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以SEC而言,由于本身以LCD事业为主,对于LCD产品的资源积极投入,除了不断的发展第五代以上LCD面板外,在LCD TV产品布局上,发展全球最大的54吋的面板,展现出对于LCD TV的霸业与企图。
而SDI本身具有CPT与PDP产品,分属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与萌芽期产品,对于SEC而言,永续经营的方式,除了以最少资源持续CPT事业的获利外,在发展PDP的动机上也更为殷切,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策略布局对Samsung发展整个显示器事业上影响。LG也是在显示器事业上展现企图心的公司,除了目前已和Philips合并,在资本规模上较具优势,也是目前唯一拥有两条五代线(1000×1200与1100×1250 )的公司,但由于LCD与PDP同属一家公司,相较于Samsung分成两个不同的公司经营,LG可以藉由公司资源的调配以调整产品布局。
Pioneer以PDP技术领先其他厂商,是少数获利的PDP厂商。从产品布局的观察上,可以发现,Pioneer产品策略较为保守,除了发展PDP产品外,对于主流的LCD TV尺寸的产品甚少投入,以目前LCD TV主流尺寸仍局限于20吋以下产品而言, Pioneer在20吋级并无产品推出。至于在PDP的结盟策略上,大多数厂商以结盟换取相关的资金、通路或技术, Pioneer也少见与其他厂商有类似相关的合作。在产业竞争趋于多元化、国际化之时,Pioneer所擅长的PDP高阶利基市场,未来将逐步受其他厂商竞争。在利基市场逐步转向一般市场发展之际,未来Pionner在策略上所可能的转变,以及转变后是否能成为PDP相关厂商的合作契机?这些后续发展十分令人期待 。
上游结盟
一直以来,结盟是取得技术、提升价值的方式之一,以布局型态而言,主要可分成技术合作、投资与OEM三种,其中技术合作与投资是较为人所关注的焦点。
以技术合作部分来看,TFT面板厂商的结盟合作,主要以取得TFT LCD的制造技术为主,例如CPT向ADI取得技术授权、Quanta向Sharp取得技术授权等,但随着各家均拥有相关制造技术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取得更具优势的竞争技术,如发展LCD TV至为关键的广视角技术,如Hannstar与Hitachi合作,主要是为了获得S-IPS的技术以及在面板供应上的确保无虞。
在投资部分,主要有AUO投资Fujitsu、CMO与IDT的合资案、京东方买下韩国Hydis,上海广电与NEC合资成立新5G生产线等,这些合资案的特色在于以资金换取技术,或是面板订单与供应上的掌握,以确保下一世代的技术优势。
相较于台商对于现有技术提升的不遗余力,日商在策略联盟上显得较为保守。受到日本资本市场长期不振的影响,筹资对于日本厂商而言相对较为困难,加上日商也较无心发展LCD monitor与NB面板,认为这些是属于高度低价竞争,对于人力成本高昂的日本厂商较为不利。因此,日商以合并方式取得竞争力,如Toshiba与Matsushita合并成立TMD(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至于一向发展差异化路线的Sony,在众多厂商以结盟确保上游TFT LCD面板的供应无虞,却不见Sony在此有任何的投资动作,反而在PDP部分对于NEC有高达30%的投资;此外,新兴显示器的布局,如低温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上与Toyota成立ST-LCD,在PDA与手机领域上也拥有领先的地位。也由此可见Sony在显示技术上的策略意涵。
技术竞争
CRT是采用电子束驱动阴极射线管,自主发光的显示器技术,在反应时间、色彩饱和度上具有优势。至于在LCD与PDP部分,两者在技术上各有优劣,以两者的共通性而言,两者都属于平面显示技术,在产品体积上具有轻薄性;至于差异性部分,由于PDP自发光特性,相较于被动光源的LCD而言,PDP在色彩饱和度、反应时间与对比度上较具优势;同样也是因为自发光的性能,PDP在气体放电时,电极层与萤光体因受到电浆中的离子撞击而易损害及劣化,相较于LCD使用背光模组,发光原理并不直接接触液晶,对于液晶寿命无直接影响,是PDP显示器产品之寿命远不及LCD显示器与CRT显示器主因。而PDP在发光效率(lm/w)上迟迟无法大幅提升,相较于使用背光模组的LCD而言,PDP在使用寿命与 耗电量表现上较不理想。
成本竞争
在成本上,LCD与PDP有迥然不同的差异,以下将就两种技术的差异分别做说明。对TFT LCD而言,设备投资是最大的进入障碍,在LCD往更高尺寸发展之际,对于设备的投入金额也与日俱增,在经济切割尺寸的限制下,就发展LCD TV产品而言,第五代生产线所带来的冲击,仍以30吋以下产品为主。至于在制程上,TFT LCD需要65道制程,加上材料上所占的比例仍高,是TFT LCD的劣势所在。至于在设备摊提上,由于厂商积极扩厂,往往在上一个厂尚未回收完毕之际,却又要积极投入下一世代生产线的投资,可以看出整个产业在成本竞争上的挑战。
至于PDP部分,相较于TFT LCD需要65道制程的复杂性,PDP生产制程仅需约27道制程,是PDP在成本竞争上所具备的优势之一。而由于PDP采用高压制程,相关的面板必须能够承受高压电路的负载,在设计上所面临的挑战较大。因此相当多的厂商正积极于低压制程的研发,对于未来PDP在发光效率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成本结构改善的助益,对于PDP的未来发展将有明显帮助。
FPD TV发展趋势分析
LCD TV与PDP都是备受瞩目的未来家用显示器产品,LCD TV产品的尺寸发展如(图七)所示。未来若上游面板厂商能顺利投产6代以上生产线,加上LCD TV 在反应速度与色彩表现能同步改善下,未来LCD TV发展可期。
至于在PDP部分,由于PDP仍面临发光效率低落,产品每吋价格居高不下等缺点,但PDP在颜色表现上优于LCD乃是不争的事实,未来PDP TV在技术克服后,仍将会在家用显示器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结论
在数位电视的发展下,未来新兴显示技术将占有一席之地,以整个技术与投资金额而言,PDP在大尺寸产品较具优势,至于在LCD TV部分,在第七代生产线尚未落实,以及LCD TV在画质表现与反应速度上,相较于PDP仍有一定的改善空间;就尺寸发展上而言,20吋级产品仍将是LCD TV的天下,30吋级产品,随着LCD上游面板不断扩产,在产能扩增价格下滑下,有机会于2005年超越PDP TV。至于在40吋极以及50吋极产品部分,由于PDP在大尺寸仍具有画质鲜艳、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大尺寸的发展上,仍是以PDP技术为主导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