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1年10月,所谓的网络(Network)尚局限于军事、教学研究,以及少数的跨国商业大厂间联系的范畴时,芬兰有位名叫Linus Torvalds的大学生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表了一封邮件:
-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 -
- I'm doing a (free) operation system (just a hobby,
- won't be big and professional like gnu) for 386(486) AT clones.
Linus Torvalds所撰写的程序即为Linux核心程序(kernel)0.02版的原始码,所谓「Linux」,一般的说法有两种,即是Linus's UNIX的简称,或是以Linus's Minix得名。由于Linux让人们可以免费下载并加以修改,透过网络上热心人士的发展与改进,到了1992年,该操作系统已可在大部分的PC上执行无虞。而Linux随后亦结合诸多应用程序与发展工具,在不到10年的今天,透过全球人士不管是刻意还是非刻意的参与下,Linux已形成一股具备挑战微软(Microsoft) 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霸主江山的实力。这个当时让微软视为无物的操作系统,竟然在今天令其有如芒刺在背,正所谓风水轮流转。
草螟仔弄鸡公,红帽甘犯微软?
2000年世界信息科技大会(WCIT)在台北风风光光热闹展开,除了众所瞩目的世界级厂商负责人到场与会外,以Red Hat Linux一炮而红的红帽(Red Hat)公司执行长罗伯杨(Robert Young)与微软总裁比尔盖兹(Bill Gates)之间的高来高去也为人所乐道。罗伯杨表示,软件技术专利权控制在少数厂商手中,在网络时代是不被接受的,专利环境使得极少数人可接触到源代码,若软件出了问题,一般用户根本无法透过修改程序代码来改善系统,只能愚蠢地重复开机,言下之意可谓昭然若揭。
比尔盖兹则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反驳道,Linux虽是免费的开放架构,但一样需要软件的维护与后续服务,且诸多Linux厂商在此架构下个别开发出的诸多方案彼此未必完全兼容,因此难说是真正的「开放」。
由于适时微软正为美国一审法院的分割判决忙得不可开交,且微软自以往便树大招风,树敌甚多的外在环境也使得客观形势对其极为不利,因此,包括台湾诸多吃过微软强势作风闷亏的硬件厂商多以「旁观者」的态度观察。一方面他们看好在即将来临的IA世纪里,Linux以其免费、弹性高的特质将可有效降低软件成本(包括授权、研发等)并提升其竞争力,另一方面,除微软外,英特尔(Intel)面对来自超威(AMD)、全美达(Transmeta)与威盛(VIA)的挑战,也显得力不从心。「Wintel」时代的结束,象征着另一个纷乱但生气勃勃的时代即将开始。
Linux与Windows NT各擅胜场
一般人或常拿Linux与Windows NT/2000来比较,根据国内厂商的说法,事实上,这两种操作系统各有其擅长的领域,并不存在「非瑜即亮」的情结。代理Caldera Open Linux的翔威国际(Shineware)第六事业部协理黄宗达表示,从企业使用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最在乎的是「成本低」与「稳定度高」。Windows NT无论是Workstation或Server版本,随便一套动辄上万,而一套经过包装、优化后的Linux顶多才一、两千元,成本方面优劣立判。在稳定度方面,根据翔威做的测试,Linux与NT主机分别安装开机后,在什么软件都不执行的情况下,一个月后NT主机便无故当掉。而Linux主机在开机过100天以上的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当机情形,产品稳定度不言可喻。「我想产品稳定跟程序写法有关,因为Linux是UNIX Like的产品,而UNIX的稳定度应该不会被质疑。」他进一步补充道。(编按:该说法并无任何经过公开正式测试数据的左证,黄宗达仅强调这是业界一般的经验,特此声明。)
百资科技(Linpus)研发处协理吕俊良则指出,发展Linux的各家厂商在市场上将会找到不同的利基,进而发展出不同的安装界面、链接库、函式库(API)等。以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其API相当固定,即是Win32,所以软件厂商遵循Win32所开发出的产品可在Windows系列中执行。但在Linux环境下,各家有各家的API,甚至往往连图形界面(GUI)环境都不一样,如:KDE、Geno等,这样会造成在Red Hat能执行,而Caldera却不能执行的问题。
百资1997年开始由代理国外Linux起家,1998年投入研发(R&D),1999推出其中文安装界面,该产品Linpus Linux主要针对玩家市场。至于企业用户,吕俊良表示,除非是关键性(Critical) Server,尤以金融业最为明显,他们宁可选择知名度最高的厂商如微软,出了问题便将责任推给微软,其他一般如:Mail Server、Web Server、FTP Server与Telnet Server等通常会以Linux取Windows NT而代之。
以社群网站架设软件e@Once!闻名的怡申科技(Essen Vision),其研发部副总经理刘培欣表示:「我们也不是没有考虑过NT市场,因为NT在中小企业被使用的比例相当高,但在Internet Server市场,当您希望在交易量(Transaction)相当高的状况下,系统还能维持高度稳定时,还是以选择Linux为宜。」他并以Web Server软件Apache在市场上超过50%的市占率来证明。怡申现阶段虽以发展Linux Solution为主,但也不排除在未来开发NT Solution的可能,藉以扩大市场范围。
众星拱月,做大市场
前阵子来台参与世界信息科技大会的IBM因特网副总裁约翰派屈克(John Patrick)表示,未来IBM将发展各项Linux应用技术,约翰派屈克认为,Linux是未来唯一可能从低阶的存取装置到高阶服务器组群都能共享的一个平台。IBM此一声明被业界解读为有意倒打微软一耙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事实上,Linux的发展应是众星拱月式的集体力量而非为少数厂家所主导。常见的方式如下:
- 1.厂商收集Linux相关应用软件并开发安装套件,整合后推出XX Linux。如:Red Hat Linux、Open Linux、Linpus Linux等。
- 2.厂商将XX Linux透过OEM或是合作等方式,与服务器厂商的XX服务器一起搭售,如IBM与Acer的Linux服务器项目。
- 3.厂商将XX Linux以OEM的方式随机附在服务器厂商或是主板厂商的产品里。
- 4.Linux应用软件厂商将其产品与XX Linux或XX服务器搭售。
- 5.嵌入式Linux发展厂商将软件授权予IA硬件厂商,供其内嵌至产品里。
从以上计划看来,这种具备共生共荣的互利模式似乎不错,不过其间也存在着许多难处。翔威国际黄宗达表示,会发生困难主要是硬件厂商的问题,该公司前阵子曾与某硬件制造商有过搭售计划,也拿了他们的硬件来测试,但发现Linux在该硬件上有些需要校调与更换的必要,举例而言:Linux对Software Modem并不支持。而该厂商为了节省零件成本非得用Software Modem不可,衡量利弊之后,这桩合作也只有告吹了。
他进一步透露,前阵子IBM与网虎国际(XLinux)合作搭售产品,其实际的做法是:IBM将机器提供给网虎,由网虎去推这个案子。这样的做法其实没有多大意义,IBM希望在别的案子上能做得有意义些,而不仅仅是硬件兜操作系统的阳春选择。若是如此,针对特定领域来推Solution其实更有创意。好比说,IBM的机器搭配翔威的E-Server产品,针对如食品业进销存或其他特定领域的企业所专用,而仅需对系统本身做小部分的校调与增删即可。
在百资的市场策略方面,吕俊良表示,他们并不担心硬件厂商介入Linux操作系统市场,因为从R&D人员的聘用,到所开发出来的成果对该硬件厂商产生的效益而言,怎么算都划不来,倒不如跟已有专业技术支持能力的厂商合作。因此,该公司近期便积极扩张规模,并在大陆广设据点,藉以形成进入门坎。至于在与硬件厂商的合作上,吕俊良指出,该公司未来合作的厂商包括神达、宏碁与华硕等。其中神达在6、7月便会有消息宣布,而华硕的部分虽系采用百资的Linpus Linux,但届时百资的牌子将会拿掉,又因产品销往大陆,所以国内市场不会见到。
至于在嵌入式Linux领域享有盛名的美商凯迪瑞(Lineo)公司,其亚洲区办事处业务总监黄如镜表示,该公司除销售down-size的Linux外,亦销售Linux相关开发工具,例如:该公司自行研发一套名为Embedix Browser的嵌入式浏览器,供硬件厂商搭配视频转换器(Set-Top Box, STB)之用,往后亦可应用于如:Thin Server、Thin Client、Router,以及PDA等。
值得一提的是,凯迪瑞亦开发出嵌入式Linux的发展工具(SDK),根据黄如镜的说法,该工具提供硬件厂商开发IA产品时各种应用的组件(Component),目前共有130种组件,硬件厂商可自定义组件以兜出不同的功能,藉以形成不同的产品,不过,这部分可是该凯迪瑞的专利,并非Open Source,意即厂商使用这些组件是要付费的。
服务与教育工作不能偏废
Linux要成功,除了参与的厂商要够多外,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与对于市场的教育工作也相当重要。翔威黄宗达指出,该公司收到许多来自企业的询问与需求,他们均对Linux方案表达高度的兴趣。当然,该公司在推广Linux上不会仅代理Open Linux而已,该公司会采取如:系统整合、企业套餐或是教育训练等做法。意即在销售产品外,也成立技术支持团队来做客户订制化的工作,以及引进美国原厂讲师来做Open Linux的教育训练认证。凡此种种(产品销售、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整合、教育训练等)亦为国内其他Linux厂商普遍的做法。
百资吕俊良则指出,该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市场营销动作,不过在零售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他并评论网虎的市场营销做得相当好,但换个角度来讲,也太夸大了。「往往你在市面上可能只买得到百资的产品,而像网虎的产品大多是随着杂志赠送。」他说。该公司铺货管道有书局、便利商店、计算机卖场以及网络等,企业市场目前仅占总业务的20%~30%,大部分的业绩是自来客。不过随着售后服务业绩的抬头,吕俊良表示,去年该公司有90%来自销售,今年则降至65%,其他的35%是来自服务,这样的情形在明年会更明显,预计明年来自服务的业绩会是50%。
史托曼事件与开放原始码
去年8、9月间,翔威曾被舆论抨击,肇因于其所贩卖的Open Linux中文版化本并没有完全依照美国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所订定的开放原始码(Open Source Software, OSS)精神与GNU大众公有版权(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的规范,这次事件并造成翔威与舆论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怡申刘培欣以一位专业用户的角度看待此事,他认为若某些厂商取得OSS的软件、经过修改,便当成自己的产品,并拒绝将其OSS的话,这将阻断OSS的发展。这也是FSF想办法透过法律的方式(GPL)来积极达成OSS理想的目的,意即「今天您只要用了OSS的东西,你也必须OSS」。
换句话说,若假设Lotus Notes用了受GPL所保护的程序的技术,它就必须OSS,站在厂商的商业利益考虑,Lotus当然不愿意。所以FSF为了先让Linux能够大行其道,便以较为宽松的LGPL(意即:若系以GPL软件的衍生程序来开发,便不需要OSS。以Linux为例,其内部有很多的函式库可以呼叫,若仅是呼叫这些函式库则并不需要OSS)让Linux由LGPL过度到GPL,最后达到完全OSS的境界,这是LGPL/GPL的阶段性任务,终极目标还是要完全的OSS。所以回到翔威的问题,他表示,站在专业用户角度来看,是应该附上OSS。
另外,今年6月7日,FSF创办人理查德史托曼(Richard Stallman)应邀到国内参加GNU/LINUX Software 2000活动外,并参加台湾自由软件基金会的成立。不过,原本应是受人期待的一场盛会,到最后却变成让IBM与网虎相当难堪的结果。
史托曼在IBM与网虎共同举办的服务器义卖会上大力挞伐利用开放原始码(OSS)牟利的厂商,他表示,拥有版权的软件想独霸市场、控制用户的观念是错误的,自由软件最重要的是自由而非价格。他强调,这些在商业人士并未完全了解自由软件的精神,因此他担心未来若自由软件无法满足其需求时,这些人将会转向使用非自由软件,反而会危害到自由软件的发展。曾参与当日记者会的百资吕俊良就对主办单位感到不满,他表示,主办单位利用史托曼来推销自己产品的意味太浓了,不过他也承认,厂商利益与OSS在某些方面是相抵触的。
结语
IA产品的发展无可限量,除了IA硬件外,有着IA灵魂之称的嵌入式(Embedded)Linux系统无疑地替国内厂商在代工的宿命里指引出了一盏可能的明路,我国于今年2月成立IA联盟,系政府藉以凝聚国内产业的力量共推IA产业。对此,凯迪瑞黄如镜表示,政府在推动IA产业时必须加重软件项目的设计与研发,亦即在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发展,否则,仅求硬件技术的进步,充其量不过是另一项代工业罢了。她以该公司目前合作厂商为例指出,国内厂商在选择嵌入式系统软件合作伙伴时,最重要的还是会考虑该伙伴的知名度以及全球支持与维护能力,很显然地,这方面国内厂商确实落后欧美太多。
落后虽是事实,但毕竟已经开始在做了,由国内厂商的代工能力看来,加强嵌入式系统软件研发技术若可望与之齐头并进,在未来的IA世纪里与欧美大厂并驾齐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