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截稿前,惊爆新闻总是频出,名惊悚作家Stephen King在Amazon与bn.com以2.5美金的价格提供Riding the bullet电子书PDF档下载,造成24小时内,狂销40万本的纪录,可于国内CNET与IThome网站见到相关新闻,其揭露出低价、直接在线付款、免通路费用的数字出版是可行的。
如果您也执着于上网买书,视其为个人e化与I化的指针时,不知是否想过这个有趣的行为,为何不上网找数据呢?而且还是免费且实时的,您可能会回答:「因为书有价,所以内容较有价值(?)」,「习惯看书,质感较佳,并且携带容易,在车上、路上、厕所里均可阅读」,「较有系统,且经过作者精心整理」,「中文哪来的优质免费数据」。但您或许也发现,作为一种知识的载体,书是沉重,多本时携带不易,更新慢,费用贵,而且找同类书籍时,无法单击即链接(这是网络的后遗症),还有无法建立书签系统、管理笔记、搜寻检索等,虽然缺点多,但是需求仍在(不然就不会有Amazon了),问题不在您,而是书本身尚未e化,也就是所谓eBook尚未真正实用普及。
Amazon.com的杀手--传统出版业的e化整合
如果配合一般的说法,eBook指的就是「书籍」本身的电子化,实质上牵涉到整体出版业的数字与网络化,当Amazon截断原本盘商与实体书店仓储与流通方式(如图一),掀起书籍网络销售热潮后,第二次的革命将发生于电子书的出现,如同软件在网络上直接散布销售,eBook也将依此方式,塑造零库存、零运送成本、零印刷成本的产业环境,您可以比较(图一)与(图二),届时目前网络书店积极建立的物流体系与运送体系(不论国内外),将成为主要的负担,因为就传统书籍的出版流程而言,在线书店仅解决后端的通路部分,做到信息的流通与订购,但是递送、甚至是仓储与库存管理,仍然依据传统的方式。相信您不易成为Amazon的一分子,也最好不要怀抱着经营最大华文书店的心态,既使短期内会有所成,但在未来出版业完全电子化的趋势下,您最好小心思考,可能觉得还有点遥不可及,实际上早已经开始成形了,且速度会比网络发展还要惊人,因为一切均将就绪。
何以见得在线书店的生存将有疑虑呢?参考图二您可以得知,在电子书的出版结构下,作者本身已经可以藉由因特网为通路,销售与流传著作,而在以往由于出版印刷需要专业知识,且成本高,还须登记立案,独立作者难以负荷,多层次的结构因而诞生,但是在工具软件的辅助下,个人出版绝对不难,传送成本亦低,至少可将原本销售价格压至3折左右(仅剩下作者版税与发行费用等),作者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端,虽然中间商不一定会消失,但是价值家大不如前,书店也可能变成用户桌面上的搜寻程序,因此,笔者想一想,当作者还是可以偷笑的。
电子书的优势与问题
以软件业而言,未来带宽解决后,传送必然依赖网络,对于本来即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程序当然没有太大的问题,主要的关键在于新的智能财产保护与收费机制,而传统的书籍数据数字化后,一方面节省印刷、递送、与库存等成本,另一方面则能突破传统纸张书籍的缺点,达到互动、多媒体、重新组合链接的新知识架构,并且随时更新,出版的种类也将大幅增加,特别是少数族群的市场,还有「无绝版」可言。会遇到的问题除了智财保护外,还包含新的文字与媒体显示方式,显示设备、文件格式以及销售机制等。近两个月国际大厂纷纷发表进军电子书市场的消息,例如Microsoft与Adobe,国内的内容产业,如PC Home、远流、以及IA产业的英业达等,均有相关的计划进行中,不可讳言,可能是另一场标准之战,但场面应该不至过于猛烈。
标准的建立OEB(Open eBook)
可以想见由SGML摘节出的XML会是发展eBook标准格式的最好基础,因为它的显示支持(IE与Netscape)已经够普遍,达到任何作业平台均可浏览,制作编辑的工具软件亦丰富,表现的媒体形式,如视讯影片、动画、音乐或是VR等也十分完整,因此在1999年 9月即由Open eBook (OEB) Authoring Group 以XML为基础,制定出Open eBook (OEB) 1.0版的规格书,提供所有e出版商与作者共同遵循的制作标准,期望一次出版,所有装置均可阅读,背后几乎所有大厂,如Microsoft、Adobe、Motorola、Nokia等(日系厂商倒是不在其中),当然还有主要出版商与阅读器厂商,在制定标准的游戏规则内,软硬件厂商还是主要玩家,出版商不具相关技术,仅有遵照的份(不过注意,传统媒体真正赚钱的是制作节目的电视台?还是销售电视的家电业者?)。
由于采用XML与HTML为基础,可以想见电子书的世界亦将如同WWW一般,具丰富多媒体文件格式,例如Flash动画或是RealVideo影片,均可以内嵌播放,但是若如此,则阅读电子书的装置仅要具备相对的WWW浏览器即可,也可以顺便浏览网页,则eBook本来与WWW划分出的势力范围,势必又将模糊不清,制作eBook 也将如同编辑网页一般,当然如用IE的话,MS的OS又将大赚其钱,不过出版业可会头大,如一本书要分为印刷版与电子版,几乎要花两本书的力气,虽然未来也会有工具,但是短期内应该会是两种版本互有主副之分,等待完整的解决方案到来。
Microsoft的电子书版图
今年一月份的CES(消费性电子)展中,Bill Gates展示了简易的Pocket PC机种,除了内建新版的Windows CE外,更包含电子书阅读软件Microsoft Reader(www.microsoft.com/reader),其运用ClearType字型显示技术,加强目前LCD屏幕对于文字显示的清晰度,解决长期注视屏幕的问题,而Caiso、Compaq与HP 等硬件厂商将配合推出产品,预计2000年年中推出。在通路上,同时宣布与Barnes&Noble合作,于其上开辟专区,下载与销售符合此技术的电子书,形成完整的版图,威胁Palm 等手持系统与Adobe的PDF档案,相信这是MS维持完整产业影响的部分计划,而Clear Type未来也将开放作为出版商电子化的依据。
Adobe(www.adobe.com)的电子出版策略
美国地区的传统数字印刷出版领域中,几乎90%运用Adobe的PDF档案,其可以保留文件的原貌,不因平台的差异而显示不同的字型与版型,在WWW上则以Acrobat Reader插件协助直接浏览,所以PDF档会是传统出版业制作电子书的最便利方式,纵使它着重于平面的显示,对于多媒体的支持较为欠缺,然传统出版界也多缺乏多媒体的制作能力。在2000年2 月,Adobe发表了PDF Merchant 伺服端软件,提供在线电子书籍交易的安全机制,解决出版商、在线书店与作者的信心问题,并且宣布其与MS ClearType相对的CoolType技术,同样用于改进LCD屏幕显示文字的清晰度,看来与MS将进入白热化的竞争,目前Adobe应较占优势,主要是其在数字印前与多媒体的产品线均较MS完整,因为短期(五年)内印刷出版与电子出版仍将平行,而MS可以掌控的将是OS、OEB标准、IE与硬件厂商支持。
电子书阅读器
以「书」的概念出发时,电子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阅读器,可随时阅读、翻页、更新与制作笔记、书签等,将会是近两年的主流运用,这方面的产品在1998年后已经出现,例如NuvoMedia的Rocket eBook(美金199,大小与Palm相似,5*7吋),SoftBook Press 的SoftBook等(美金599.95或是299.95加上后续的购书费,大小为8.5*11吋),尺寸比一般书籍或大或小,共同特点是以LCD显示器,具连接计算机或是直接上网的功能,如果您真的需要一本如典型的「电子书籍」的话,还有EveryBook(www.everybook.net),提供两个13吋的LCD屏幕显示,希望作为计算机与书籍间的桥梁,不过近1500美金的价格,会是其最大障碍。仔细比较,电子书阅读器与PDA十分类似,因此Palm也与Adobe合作,支持PDF档的阅读。也由于去年IA兴起,台湾计算机业也开始类似产品的研发,例如拥有无敌计算机辞典的英业达公司,先以附加卡加上辞典的方式进入市场,而其另外成立明日工作室,则提供网络版的免费电子书提供浏览,并与知名作者合作进行网络免费书籍与电子书的出版计划。目前以上市的三种主要电子书阅读器如(图三)所示。
2000年2月份仓颉输入法的发明人朱邦复先生也发表「文昌一、二号」电子书阅读器,混合PDA的功能,以约二千与四千台币进军中国市场,希望在计算机普及有困难之时,先行进入大陆大众电子市场,其内建自己的的CPU、操作系统、字处理系统等,但是在大厂纷纷进入,且大陆必然也有相近产品,而其背后又没有强力的营销与通路支持的情况下,可能会成为被购并的产品,否则难以独立生存,但是朱先生在此方面的远见,已不会输给国际间竞争者。
虽然此类先驱产品发表已经两年余,但是市场接受度仍然不高,原因为出版社还在观望,出版品不多,多为古典文学、无盗版顾虑的作品,如考虑到实用性而言,一般欧美市场是否有广大的「随时阅读市场」值得怀疑,反倒是日本,的确会有相当高的电子书市场(例如于地铁处随时购买下载,随侍阅读),否则将只是专业知识工作者,以及学生的教育市场(随身电子书包)。
电子纸张与电子墨水
如以「纸张」的角度切入,「EInk:电子墨水」会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原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oseph Jaconson研发而成的电子可寻址墨水(electronically addressable ink),在2000年3 月初宣布与Lucent Technologies的薄膜晶体管技术合作,用于未来电子书的运用,严格来说应该是产生与LCD屏幕功能相同的电子纸张,内含具黑白两色微小显示颗粒,利用电场改变显示颜色而构成文字页面,不仅是书本,大如招牌、小如卷标等颜色单纯的显示运用,均可能为其取代,弱点则在全彩影像的显示上,与其说是电子书领域的杀手级运用,还不如强调其对LCD的威胁来的恰当。
结语
对于传统的知识与内容产业,「书籍」大概是最后将全面性上网与电子化的领域,杂志与新闻早已进入,然而「书籍概念」将被背后的「知识库概念」整合,未来不会再有单纯的电子书籍,其架构将成为领域知识的骨干,由新闻与专题研究等继续充实、凝结、重组、链接,形成结实的网络。表现上也将整合各式媒体,互动交谈浏览,社群讨论学习等。
而学习接收方面也将以「知识单位」计费,不再是以本、或是页来计算,由网络链接后再分解,阅读的接口相信手持PDA会是主流,纸张书籍短期内仍不会消失,不过在On-demand printing(随选打印)技术与硬件成熟后,您可以到7-11商店分版打印出今天想要看的新闻,印刷业将为之萧条,最后存在于书籍出版体系的中间商将面临严重考验,唯有掌握知识与原创内容来源的作者,才能立于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