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化攜手台灣自來水公司 沙鹿小水力發電廠正式啟用 (2025.02.14) 台化公司與台灣自來水公司今(14)日舉行啟用典禮,宣布沙鹿配水中心小水力發電廠正式投入運轉。不僅是台化首次贏得自來水公司標案,成功建置並投運案場,更是全台首座清水水力發電廠,象徵台化邁向綠色能源發展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Accelera為bp綠色氫能專案提供100千瓩電解槽系統 (2025.02.13) Cummins公司旗下零排放業務部門Accelera將為bp位於德國林根的綠色氫能專案提供一套100千瓩(MW)的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系統。該專案是bp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制氫廠,將採用Accelera先進的HyLYZER PEM電解槽技術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AI機器人再突破 實現半導體、風電厚板焊接自動化 (2025.02.12) 基於現今「產業AI化」已是全球趨勢,由工研院今(12)日宣佈所開發的全國首創3D智能焊接AI機器人,已突破傳統自動化焊接設備在厚度2cm以上厚板應用,須仰賴人工的限制,並已導入生產線驗證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業自動化助攻創新能源 加速氫能應用落地 (2025.02.11) 基於現今新能源市場競爭越來越劇烈,氫豐綠能今(11)日也宣布旗下氫能創新技術,已獲得羅昇企業投資,將結合後者在工業自動化跟能源領域上的深厚經驗,形成強大的互補優勢,擴大在氫能領域布局,並降低企業能源轉型的成本和風險,加速氫能的商業化應用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聯齊攜手儲盈 搶攻日本表後中大型儲能市場 (2025.02.11) 能源物聯網科技公司聯齊科技 (NextDrive) 今宣布與儲能解決方案供應商儲盈科技 (TRUEWIN) 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共同進軍日本表後商用儲能市場。雙方將結合 AI 需量調控技術與高安全性能 UPS 鋰鐵儲能系統,為日本企業打造高效、低碳的表後儲能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降低能源成本、提升能源效率,並加速推進淨零轉型目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達四度榮獲CDP氣候變遷與水安全雙「A」領導級企業 (2025.02.11) CDP(原碳揭露專案)公布 2024 年評鑑報告,台達在「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與「水安全」(Water Security)兩大環境主題評鑑結果中,四度獲得雙「A」頂尖評級(A List)成績,為本年度 CDP 評鑑全球超過 24,000家企業中,少數獲此殊榮的領導級企業之一,充分肯定台達以具體行動因應氣候變遷與水安全管理的努力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環保支出調查:空氣品保、水質保護及廢棄物管理為三大要項 (2025.02.06) 由聯合國制定「環境與經濟帳系統(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架構,用以評估經濟活動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其中預防、減少、消除污染或其他環境質損進行的環保活動相關財務資訊為「環保支出帳」,可提供擬定環保政策參據,編算該帳表所需資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德國經濟連2年衰退 大廠放眼AI與數位服務促成長 (2025.02.04) 回顧自2013年德國掀起的工業4.0浪潮,卻因為先後遭遇2018年美中貿易戰,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2019~2021年的COVID-19疫情、供應鏈瓶頸,與俄烏戰火爆發,皆導致當地經濟陷入寒冬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觀測空氣污染品質源頭 找出災防應對措施 (2025.01.24) 火災對於空氣品質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僅對環境構成威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是深遠。火災產生的污染物包括顆粒物(PM)、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鉛、石棉及其他化學殘留物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鳳梨纖維零廢棄造綠金 雲林首座鳳梨葉自動化取纖計畫啟動 (2025.01.23) 為有效循環利用農作廢棄物轉化腐朽為綠金,邁向全循環的智慧化農業願景,已見到群策群力的跨域投入。為有效利用雲林地區的鳳梨纖維,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永興果菜生產合作社及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等團隊結合力量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受惠物流、高階自駕需求 光達市場2029年產值估53.52億美元 (2025.01.20)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紅外線感測應用市場與品牌策略》報告,目前光達(LiDAR)於工業市場支援機器人、工廠自動化和物流等應用,車用市場則包含乘用車、無人計程車(robo-taxi)等領域,預估未來光達市場產值將從2024年的11.81億美元成長至2029年的53.5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35%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2025.01.10) 隨著自主移動機器人應用日漸廣泛,感測器融合領域呈現採用AI驅動的演算法、增強物體檢測和分類能力、感測器融合用於實現協同感知、多種感測器模式,以及惡劣條件下的環境感知等趨勢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2025.01.10) 本文探討GenAI改變自動化系統設計和開發的三種方式,重點在於提高生產力、簡化流程,以及培養更具適應性和彈性的員工隊伍。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2025.01.10) 面對2025年各國大選結束後政權交替,其經貿、匯率及關稅政策亦將隨之重塑。根據工研院IEK CQM預測團隊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並加入中研院AI大語言模型後預估,整體製造業產值年成長率將達到6.48%、約為25.9兆元新台幣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2025.01.10) 現今零碳排放與ESG已成為全球企業與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標。智慧建築將樓宇管理系統與節能環保效益結合,為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奠定了基石。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2025.01.10) 當全球製造業邁入AI、5G與IoT技術交織的新世代,正在重塑未來生產模式,改變的不僅是工廠樣貌,更是整個產業鏈生態。新一代AIoT智慧工廠,也從傳統運搬輸送應用,更全面性擴及人、機、料、法、環等不同場域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加速供應鏈跨國重組 (2025.01.10) 迎合2018年以來全球供應鏈演進,正加速擺脫單一市場。中華電信也隨著海外台商跨國布局,並為了及時掌握關鍵資訊,偕同各領域夥伴透過5G通訊串連智慧基礎建築、智慧製造等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