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氫能
科技
典故
第一颗晶体管(Transistor)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贝尔实验室开始一项研究计划,目标是研发出一种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更快速且可靠的装置来取代真空管。1947年12月23日,由贝尔实验室研发的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优点是体积更小、更可靠、且成本低廉,不仅孕育了今日遍及全球的电子半导体产业,同时也促成电讯计算机业、医学、太空探测等领域产生戏剧性的改变。
Accelera为bp绿色氢能专案提供100千??电解槽系统 (2025.02.13)
Cummins公司旗下零排放业务部门Accelera将为bp位於德国林根的绿色氢能专案提供一套100千??(MW)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系统。该专案是bp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制氢厂,将采用Accelera先进的HyLYZER PEM电解槽技术
工业自动化助攻创新能源 加速氢能应用落地 (2025.02.11)
基於现今新能源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氢丰能源今(11)日也宣布旗下氢能创新技术,已获得罗升企业投资,将结合後者在工业自动化跟能源领域上的深厚经验,形成强大的互补优势,扩大在氢能领域布局,并降低企业能源转型的成本和风险,加速氢能的商业化应用
微波技术革新氢能生产 韩国研究团队大幅降低制氢门槛 (2025.01.22)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的研究人员在《材料化学A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利用微波技术解决了洁净氢能生产的关键挑战,可??大幅提升效率并克服现有技术的限制
氢能竞争加速,效率与安全如何兼得? (2024.12.02)
全球各国对氢能的投入与重视与日俱增。随着绿氢市场在全球的发展,对於已拥有能源生产基础设施的客户来说,启动氢生产计画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以模拟工具提高氢生产燃料电池使用率 (2024.11.25)
本文着重於探讨透过模拟工具如何为能源产业强化在整个价值链中的生产能力,以及因应使用率挑战。
金属中心串联国际推动氢能输储管线模组化技术 (2024.11.11)
随着全球各国际在能源转型时相继投入氢能应用与技术发展,面临氢气输储的挑战,显现氢能输储管线模组化趋向重要。金属中心自2023年聚焦发展氢能燃烧工业应用与高压输储技术,今年更进一步串联相关业者合作发展氢输储管线模组化技术,也透过跨国合作加速氢能产业链形成
博世汉诺威工业展出永续解决方案 聚焦工厂自动化、氢能和AI领域 (2024.05.16)
基於工业制造向来为振兴经济的重要引擎,日前全球制造业大厂再度齐聚汉诺威工业展(Hannover Messe),共商迎接一项重大挑战:工厂必须转向永续化生产并致力节能,以因应气候变迁
工研院投入氢气计量监测技术 打造氢能安全创新平台 (2024.03.25)
如今氢能发展虽然已是各国显学,但在处理和运输上如何确保安全也很重要。工研院今(25)日发表投入研发的「氢气计量与泄漏监测技术」,则利用最新的氢致变色薄膜,结合人工智慧(AI)影像辨识及精准数据分析,强调即使微量的氢气飘过都能补捉得到,进而打造用氢安全防护网
产用氢能追求慎始善终 (2023.11.22)
为了加速迎接在2050年净零碳排的终极目标,「氢」已俨然成终极洁净能源之一。既可直接导入终端,协助工业、运输载具脱碳;同时推进发电及碳捕捉技术发展,於起始端产出灰、绿、蓝氢,并通过液/固态等载体储存输送,以逐步完整实现氢经济
格斯科技研发电动车负极材料新突破 为接轨锂电池国际供应链布局 (2023.08.15)
台湾电池芯自行研发能量又一大斩获,格斯科技与中研院、台科大三方共同携手研发出可有效提高能量密度的奈米级矽包碳负极材料,充分展现其技术多元开发的能力,矽包碳负极将是比传统石墨负极更具备竞争优势的下一代负极材料,为台湾厂商打进国际电池材料供应链迈出关键的一步
博世开始量产燃料电池模组 估2030年氢能将贡献营收达50亿欧元 (2023.07.15)
当氢能经济已被扩充导入交通移动领域发展以来,博世集团(Bosch)身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服务供应商,兼备汽车产业长才与完整氢能价值链营运能力,无疑更不可或缺。旗下位於斯图加特费尔巴哈(Feuerbach)的工厂
联华林德与和泰汽车签订合作备忘录 推动氢能载具发展 (2023.05.15)
台湾主要的工业气体厂商联华林德,与台湾汽车龙头和泰汽车携手,为推动国内氢能载具发展,合作签订「氢能车辆先导示范」合作备忘录暨「车辆租赁」合约,其中不仅将最新氢能电动车TOYOTA MIRAI引进台湾,亦将建置全台首座加氢站
金属中心串联产学研跨域合作 多方链结未来氢能市场商机 (2023.03.29)
随着气候变迁对於地球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未来净零转型的成效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目标。「氢能」为能源转型未来发展的要点,国发会发布2050年净零排放路径,将氢能列为净零转型12项关键战略之一
台电与中研院首签MOU 合推「去碳燃氢」发电 (2023.02.02)
继2022年台电公司率先宣示「电力净零」目标,并陆续与西门子、三菱等国际大厂签署合作备忘录(MOU)之後,持续推动台湾既有发电机组结合燃气混氢、燃煤混氨等创新发电应用
工研院发表2050氢应用发展技术蓝图 携手产业共创氢能新经济 (2022.06.27)
净零排放浪潮席卷全球,被视为终极洁净能源的氢,也成各国积极追求的目标。工研院於今(27)日发表「台湾2050氢应用发展技术蓝图」,共邀请经济部主任秘书陈怡铃、
联华林德引领发展台湾氢能解决方案 实现净零碳排放承诺 (2022.06.08)
联华林德即将引进领导全球的氢能源技术,在南台湾树谷工业园区设立首座示范加氢站,更积极部署氢能卡车於2023年前引进台湾,联华林德率先投入氢能国家队,实现「净零碳排」承诺,以氢气制程排碳量业界最低的专业技术,为台湾与地球永续环境努力
2025绿色投资可??破兆 SEMI打造全台最大再生能源商业交流平台 (2021.04.27)
台湾国际智慧能源周(Energy Taiwan)将於10月27日至29日在台北南港展览1馆盛大举行。此次汇聚「太阳光电」、「风力能源」、「氢能与燃料电池」及「智慧储能」四大主题,更前瞻产业趋势,扩增节能、绿能循环经济及绿色金融等特色展区,打造全台最具指标性的再生能源商业交流平台

  十大热门新闻
1 工业自动化助攻创新能源 加速氢能应用落地
2 工研院投入氢气计量监测技术 打造氢能安全创新平台
3 金属中心串联国际推动氢能输储管线模组化技术
4 博世汉诺威工业展出永续解决方案 聚焦工厂自动化、氢能和AI领域
5 微波技术革新氢能生产 韩国研究团队大幅降低制氢门槛
6 Accelera为bp绿色氢能专案提供100千??电解槽系统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