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陽能科技重大突破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效率逼近30% (2025.03.31) 一項太陽能科技的重大突破,有望使太陽能更加便宜、高效且普及。根據《PV Magazine》報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
這項研究最初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其效率紀錄超越了先前同技術超過26%的紀錄 |
 |
新型鈣鈦礦矽太陽能板可提升20%發電效率 (2025.03.27) 近年來,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太陽能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之一,其技術發展備受關注。最新消息指出,多家科技公司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板,其光電轉換效率較傳統產品提高了20%,這項突破性進展有望大幅降低太陽能的發電成本,進一步提升其在能源市場的競爭力 |
 |
英國研發石墨烯電極 助太陽能電池突破效能瓶頸 (2025.03.11) 英國GraphEnergyTech公司日前宣布,該公司正利用其專利技術開發高導電性石墨烯基電極,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能。目前,在矽異質接面(SHJ)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進行研發 |
 |
MWC首現太陽能充電手機 為行動能源使用帶來創新想法 (2025.03.06) 在2025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中國手機品牌Infinix展示了一項創新的概念:可透過太陽能充電的智慧型手機,這項技術強調環保與便利性,為行動裝置的能源使用帶來創新的想法 |
 |
中研院成功開發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 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 (2025.03.04) 在全球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太陽能技術的進步備受關注。近期,中央研究院(中研院)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遠超目前市售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
 |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
 |
中研院突破高效太陽能技術研究 提升次世代電池效率逾3成 (2025.01.20) 為了克服現今太陽能發電場域增加不易,由中央研究院攜手國內頂尖學者組成下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發團隊,整合來自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明志科技大學等高效太陽能光電技術的研究專長,於今(20)日宣稱以2年時間成功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超過31%的下世代(疊層式鈣鈦礦/矽基)太陽能電池元件,成為化解此困境的核心策略 |
 |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2024.12.09) 電源的獲取來自於能源的開發,而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保護的壓力,尋找可永續經營的能源變得更加重要,這其中尤以綠色能源和再生能源的開發尤為受到矚目。 |
 |
2024台北國際自動化展後報導:機電大廠助迎接碳有價年代 (2024.09.29) 碳定價時代來臨之際,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展,機電大廠早已洞燭機先,紛紛推出AI數位化與節能減碳解決方案,展現產業齊心投入綠色轉型的決心。 |
 |
「中國衝擊2.0」下的產業挑戰與機會 (2024.09.25) 由於中國本土製造業產能過剩造成中國大量出口產品,但中國衝擊2.0的成因與品項,均較1990年代後期與2000年代前期時的中國衝擊1.0不同。在探討「中國衝擊2.0」對製造產業分工模式的影響之後,本期將進一步討論面對這波中國衝擊2.0,後續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和機會何在 |
 |
[自動化展] FLUKE以先進技術 力助客戶確保生產安全與能源效益 (2024.08.23) 在2024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大展中,FLUKE推出了多款創新產品,包括FLUKE全系列熱像儀、FLUKE太陽能系統量測工具、FLUKE 1770系列電能記錄與電力品質分析儀,以及FLUKE ii910聲學成像儀 |
 |
從專利布局看鎵回收技術的綠色創新與永續發展 (2024.08.22) 在穩定關鍵礦物供應的因應對策中,發展回收再生綠色技術不失為一解決之道。涉及這類技術的國際專利,涵蓋了從不同來源提取和純化鎵的各種方法。 |
 |
新晶擁自有電廠及綠電執照 構造完整綠能生態系 (2024.08.16) 新晶投控公布第二季營運成果,每股稅後盈餘(EPS)-0.24元,毛利率為18%;單季淨損為0.13億元,季虧損增加81.54%、年虧損增加0.27%。今年截至第2季EPC2營收約占34%、太陽能電池模組營收約占30%、售電營收約占25%,在售電營收上呈現正成長狀態 |
 |
2024年:見真章的一年 (2024.07.19) 在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半導體產業持續引領先鋒。舉例來說,你可知道隨著微晶片變得更加先進,電腦的效能已經在幾十年間成長了十億倍嗎?而且未來還有更多值得期待 |
 |
從電動車走向智慧車的新產業格局 (2024.06.25) 汽車電動化自2019年起躍居汽車產業顯學,無論是混合動力或純電動車,帶動一波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的趨勢,動力技術持續革新,驅使電動車日益普及。發展至2023年,全球電動車市場已呈現「平價化價格競爭、中國車廠崛起」的跡象,預估2024年也將延續此一態勢 |
 |
應材發表永續報告書 制定2040年策略助半導體淨零減碳 (2024.06.24) 基於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的興起,使得半導體產業有機會在2030年前達到翻倍的營收。但根據資料顯示,半導體產業的碳足跡在同一期間也將增至4倍,應用材料公司則在今(24)日發表最新永續報告書,詳述公司過去1年來在減少排碳;以及攜手客戶及夥伴合作,推動半導體產業更永續發展面向的進展 |
 |
2024台塑企業應用技術交流 產學激盪減碳永續議題 (2024.06.18) 「第19屆台塑企業應用技術研討會」近日在長庚大學登場,2024年以「翻新綠業˙永續淨零」為主題,由台塑企業攜手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三校參與,共同分享新應用技術及產學合作研發成果,也交流未來研發方向及現階段技術瓶頸 |
 |
DELO啟用峰值輸出功率為 1.7兆瓦的太陽能系統 自行生產綠色電力 (2024.04.23) DELO 最近開始自行生產綠色電力。這家高科技粘合劑製造商在其屋頂表面安裝一套太陽能系統,可為其提供30%的電力。作為氣候中和目標的一部分,隨著太陽能系統的完工和投入使用,DELO完成一個基本的可持續發展項目 |
 |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2024.04.17) 能量產率模型(Energy Yield Model)由歐洲綠能研究組織EnergyVille成員—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和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UHasselt)所開發,該模型利用由下而上設計方法,精準巧妙地結合太陽能板的光學、溫度及電氣動力學,正在為太陽能預測帶來全新氣象 |
 |
ST推先進超低功耗STM32微控制器 佈局工業、醫療、智慧量表和消費電子 (2024.03.26)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了注重節能降耗和具成本效益的新一代微控制器。相較於上一代產品,新一代功耗降低高達50%。高效能可以減少電池更換次數,並最大限度降低廢舊電池對於的環境影響,讓更多設計人員選用無電池設計,採用太陽能電池等能量收集系統為設備供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