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171
(您查閱第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新式奈米彈簧塗層技術 大幅提升電動車電池效能 (2025.03.17)
電動車(EV)電池在反覆的充放電循環中,必須維持最佳效能,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結構退化一直是個重大挑戰。近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研發團隊,與三星SDI、西北大學及中央大學的合作,成功地將多壁碳奈米管(MWCNT)整合到電池電極材料的表面,大幅提升電池壽命
智慧淨零城市雙展即將揭幕 加速AI驅動重塑百工百業 (2025.03.11)
第十二屆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CSE)即將於3月18~21日假南港展覽2館隆重登場,並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Digital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為主題,分別聚焦在人工智慧(AI)應用、智慧治理、深度節能、虛擬電廠、淨零永續、全球共創等關鍵領域,全面展示5G、AIIoT等資通訊技術在智慧城市、淨零城市的各種創新應用及其解決方案
從技術與永續發展交匯 探討AI技術重塑ESG實踐未來 (2025.01.17)
為提升教師實務教學能力,聖約翰科技大學邀請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AI博士後研究員的賀立維教授以「AI與ESG入門與產品應用介紹」為題進行演講。賀教授以其深厚的人工智慧(AI)專業背景和實務經驗,從技術與永續發展的交匯點,探討如何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領域運用AI創造具體價值
綠能科技前瞻 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尖端科技開箱 (2025.01.13)
為加速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集創能、儲能和節能三大技術,成為臺灣綠能科技的展示重鎮。中央大學今(13)日展現「白色能源屋」的尖端科技,邀請三位學者專家分享研究成果,期許引領台灣綠能科技與產業更蓬勃發展,在零碳時代共創永續美好
中油、中研院及中央大學簽署備忘錄 推動地熱研究、探勘與開發技術 (2024.08.07)
為響應當今能源轉型政策,今(6)日由台灣中油公司探採事業部執行長湯守立,與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長鍾孫霖、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長許樹坤代表,簽署地熱研究、探勘與開發技術合作備忘錄(MOU),加速三方在地熱能開發與永續潔淨能源的合作
產學研打造地空對接實測場域 加速切入低軌衛星供應鏈 (2024.06.08)
為協助台廠加速累積低軌衛星終端追蹤星系實戰能力,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日前假高雄亞灣嘉信22號碼頭,邀集中央大學、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共同見證台灣首個低軌衛星終端追星技術海域外場驗證環境
AI論壇開啟對話引擎 從業界與學界觀點探討AI技術 (2024.05.27)
「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AI論壇」第26屆於2024年5月24日至25日在長庚大學圓滿落幕。本屆論壇由長庚大學智慧運算學院、長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臺大IoX創新研究中心與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TAAI)共同主辦
恩智浦與安富利再攜手台大電機創客松 探索自動生活新應用 (2024.05.06)
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與安富利第三度攜手,協辦臺灣大學電機系主辦的「2024台大電機創客松MakeNTU」競賽,今年以ExplorEr為主題,吸引來自臺灣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山大學、高雄科技大學、中央大學等173位青年學子參與
央大協助NASA飛機來台 進行空氣品質大規模監測 (2024.02.16)
為瞭解台灣高屏地區空氣污染成因及不同環流對空氣品質的影響,環境部整合相關產官學單位,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共同協作,NASA兩架科研飛機於15日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地區空域
國研院啟動超精密加工聯合實驗室 大昌華嘉助培育光學加工人才 (2024.01.16)
由於台灣精密光學產業發展一直在全球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也隨著光學系統在智慧駕駛輔助(Intelligent Drive)、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與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甚至低軌道衛星、光通訊等應用的蓬勃發展下,迎來了另一波契機
雲協揭露產業關鍵技術 迎合全球AI伺服器成長趨勢 (2023.12.08)
迎合近期國際人工智慧(AI)晶片和新語言模型熱門話題,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於今(8)日舉行年度會員大會,除了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蒞臨,頒發「2023雲端物聯網創新獎」和「第十一屆雲豹育成」獎項
電力工程研討會攜手產官學研 擬定電力永續與韌性可靠策略 (2023.12.03)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中華民國電力電子協會、國科會電力學門,臺北科技大學電機系共同舉辦「第44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20屆電力電子研討會、2023國科會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以「電力供需挑戰與創新」為主軸,邀請產官學研共商促成電力永續的議題
天時地利兼具 台灣發展氫能源正是時候 (2023.11.21)
本次的【東西講座】特別邀請中央大學機械系副教授陳震宇博士擔任講者,他同時也是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的理事,深入解析剖析「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氫能源?」
歐洲航太技術展在德國盛大展開,全球吸睛 鐳洋推出衛星通訊整合方案,目標搶佔龐大的歐洲衛星商機 (2023.11.15)
知名歐洲航太技術展(Space Tech Expo Europe)將於11月14至16日在德國布萊梅盛大舉行,共吸引全球 40 多個國家、逾650家廠商參與,首次參展的衛星天線設計大廠鐳洋科技創辦人王奕翔今(15)日指出
央大與鴻海共同研製立方衛星 珍珠號成功發射 (2023.11.13)
自從《太空發展法》立法通過以後,台灣的太空科技發展更加蓬勃,繼以氣象觀測為主的「獵風者」號發射,由中央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共同研製的立方衛星「珍珠號」,於11月12日凌晨搭載SpaceX獵鷹9號順利發射成功
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展氫能源? (2023.11.10)
潔淨能源是全球的共識,而放眼當前的選項,氫能似乎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而氫能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的取得途徑廣泛,且使用後幾乎沒有汙染,僅留下水與熱。 氫能固然優勢顯著,但它也存在著發展的困難與採用的挑戰,尤其在於技術的研發與產業鏈的建置,而這兩項皆扮演著台灣發展氫能源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
ROHM超高速奈秒級閘極驅動器IC可大幅發揮GaN元件性能 (2023.10.19)
近年來在伺服器系統等應用領域,由於物聯網(IoT)設備的需求漸增,關於電源部分的功率轉換效率提升和設備小型化已成為重要課題,要求功率元件需不斷進行優化。另外,不僅在自動駕駛、工控設備和社會基礎建設監控等應用領域中也非常廣泛的LiDAR,也需要透過高速脈衝雷射光照射來進一步提高辨識精度
鑫鼎奈米攜手央大 研發海水製氫關鍵技術 (2023.09.28)
為了加速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中央大學與鑫鼎奈米公司今(28)日舉行技術轉移與產學合作簽約儀式,雙方攜手推動「海水製氫」關鍵技術研發。計畫在中央大學建立示範場域
中大太空國際生醫營隊為航太教育扎根 將學生實驗晶體送上太空 (2023.09.18)
國立中央大學今年9月創辦「太空國際生物醫學營隊」,結合太空與生醫專業,帶領高中生隊員認識醫藥研發用的蛋白質結晶結合微重力實驗概念與方法,提供跨領域學習太空科學和生物醫學機會,將學生製作的實驗晶體送上國際太空站,落實台灣航太教育向下扎根的目標
為永續未來搭橋 中央大學啟動碳封存暨台灣極地研究中心 (2023.09.11)
中央大學「碳封存及地熱研究中心」暨「台灣極地研究中心」今(11)日舉行揭牌,兩個研究中心將以卓越的科學研究為基石,為產官學界搭起合作的橋樑。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TXOne Networks發布Stellar端點解決方案最新版可簡化OT資安
2 健保推遠端監測助攻 在宅急症照護更安心
3 意法半導體全新 STM32WBA6 無線微控制器整合更多功能與效能,兼具電源效率
4 意法半導體發表 STM32U3 微控制器,進一步推動超低功耗創新 適用於遠端、智慧與永續應用
5 Microchip推出多功能MPLAB PICkit Basic除錯器
6 茂綸登場NVIDIA GTC大會 展示全方位AI自動化解決方案
7 意法半導體 250W MasterGaN 參考設計加速高效與小型化工業電源供應器設計
8 ADI擴充CodeFusion Studio解決方案 加速產品開發並確保資料安全
9 新世代nRF54L系列無線SoC、nRF9151蜂巢式物聯網 SiP元件和其他領先創新技術
10 意法半導體推出創新衛星導航接收器 加速精準定位技術普及,適用於車用與工業應用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