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形機器人商機無限 台灣優勢在於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2025.03.21) 當全球科技巨頭如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本田等企業競逐「人形機器人」商機時,台灣產業並未缺席。根據研究,台灣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優勢並非整機開發,而是背後的「關鍵零組件供應鏈」 |
 |
工研院直擊MWC 2025 AI驅動開放轉型布局6G (2025.03.14) 經歷COVID-19疫情停辦後再度舉行的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估計今年共吸引超過10.9萬人參與。親臨現場的工研院也在今(14)日舉辦「MWC 2025 展會直擊: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研討會」,聚焦其中關鍵議題「開放」(Open)與「AI人工智慧」,探討對產業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 |
 |
智慧城市展設立AI X ROBOT專區 創建無所不在的AI機器人視野 (2025.03.11) 迎接2025年智慧城市展即將開幕,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TAIROA)今年也首次組團,帶領服務型機器人聯盟成員另闢「AI X ROBOT 主題專區」(Q1028攤位)。藉此以機器人無所不在為主題,展現機器人運用AI、IoT等技術發展與應用案例 |
 |
擷發科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平台為提升營收關鍵 (2025.02.11) 擷發科技(MICROIP)宣布2025年1月營收達1千451萬元,較2024年同期成長229%。主要歸功於旗下兩大業務「ASIC設計服務」和「AI軟體服務平台」良好的營運規模放大,尤其受惠於通訊SOC陸續進入完工驗收階段,而隨著設計專案完成進度,相繼有NRE的收入認列,並且積極持續推展ASIC設計服務與AI軟體平台解決方案為貢獻營收月增、年增的關鍵 |
 |
DeepSeek催生光通訊需求 光收發模組出貨年增56.5% (2025.02.05) 看好現今DeepSeek模型降低AI訓練成本,可望擴大應用場景,增加全球資料中心建置量。未來若將光收發模組作為AI伺服器互連傳輸資料的關鍵元件,則可望受惠於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 |
 |
德國經濟連2年衰退 大廠放眼AI與數位服務促成長 (2025.02.04) 回顧自2013年德國掀起的工業4.0浪潮,卻因為先後遭遇2018年美中貿易戰,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2019~2021年的COVID-19疫情、供應鏈瓶頸,與俄烏戰火爆發,皆導致當地經濟陷入寒冬 |
 |
汽車微控制器技術為下一代車輛帶來全新突破 (2024.12.26)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深耕汽車市場已超過30年,為客戶提供涵蓋典型車輛中多數應用的多元產品與解決方案。隨著市場的發展,ST的產品陣容不斷精進,其中汽車微控制器(MCU)是關鍵之一 |
 |
凌華科技透過 NVIDIA JetPack 6.1 增強邊緣 AI 解決方案 (2024.12.18) 邊緣運算解決方案全球領導品牌凌華科技宣布 NVIDIA JetPack 6.1 現已在所有 凌華科技 NVIDIA Jetson Orin 平台上推出。JetPack 6.1 搭載更新的 AI 軟體和系統服務,能加速凌華科技 Edge AI 平台的配置與部署 |
 |
STM32 微控制器整合NPU 加速器,協助邊緣人工智慧發展 (2024.12.17) 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推出首次整合機器學習(ML)加速器的新系列微控制器 |
 |
臺師大與麗臺攜手成立AI共同實驗室 推動教育及產業創新應用 (2024.11.29) 迎接國際人工智慧(AI)浪潮興起,台灣卻在應用服務及人才資源,相較於硬體顯得青黃不接。近日臺灣師範大學(NTNU)跨域科技產業創新研究學院便選擇與麗臺科技(LEADTEK Research Inc |
 |
AMD攜手合作夥伴擴展AI解決方案 全方位強化AI策略布局 (2024.11.05) 在人工智慧(AI)加速發展的時代,AI解決方案的部署及高效能運算已成為企業的關鍵動能。AMD持續擴展AI解決方案,透過AMD EPYC處理器、AMD Instinct加速器、Versal及Alveo自行調適處理器、AMD Pensando DPU和NIC、嵌入式處理器,以及適用於AI PC的AMD Ryzen AI處理器等全方位產品組合持續發展AI運算,為企業AI提供大規模支援 |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2024.11.05) 分眾顯示技術的應用場景不只限於廣告,從博物館的客製化導覽,到智慧交通的即時路況提醒,它正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讓資訊傳遞更加精準、高效、也更貼近人心。 |
 |
數智創新大賽助力產學接軌 鼎新培育未來AI智客 (2024.11.01) 隨著全球數位轉型加速,數據應用與AI人工智慧成為現代產業的關鍵驅動力。鼎新作為數位轉型領域的領先企業,不僅長期協助產業透過智慧化技術,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和數位化,更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賦能數智驅動的理念、開發技術以挖掘未來科技新星 |
 |
AI數據中心:節能減碳新趨勢 (2024.10.28) 面臨GPU及AI資料中心耗費龐大電量,市面上各種冷卻散熱方案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而有國內外電源大廠開始從電網的中載變壓器、終端人與物料維運模式溯源減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
 |
凌華攜手SimProBot推出Tallgeese AI地端工作站方案 (2024.10.17) 為加速企業AI應用落地,進一步提升數位轉型效益,創造更多商業價值,凌華科技攜手美商SimProBot推出企業專屬地端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結合凌華科技AI GPU伺服器與Tallgeese AI軟體,為企業提供強大的AI運算能力 |
 |
Basler全新AI影像分析軟體符合複雜應用需求 (2024.09.27) Basler AG 推出 pylon AI,擴大pylon軟體套件陣容。pylon AI 擁有具備人工智慧(AI)演算法的影像分析功能,能夠輕易取得精確影像分析,用以解決多種複雜的視覺工作,例如分類與語意分割等 |
 |
企業導入AI建立新數據思維 成功轉型硬體創新應用 (2024.09.03) 企業導入AI應用在台灣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運用不同資源快速賦能員工、建立內部AI文化是當前最重要的議題。深耕製造業AI軟體巿場的杰倫智能科技(Profet AI),日前舉辦Crossover Talks EMS 專場—「直球對決!AI 落地實戰經驗隨你問!」 |
 |
NVIDIA在日本與台灣推出用於生成式AI的NIM微服務 (2024.08.27) 世界各國都在追求發展主權 AI,利用自己的運算基礎設施、資料、勞動力及商業網路來發展AI,以確保 AI 系統符合當地的價值觀、法律與利益。NVIDIA 為了支持這些努力,今日宣布推出四款全新 NVIDIA NIM 微服務,讓開發人員能夠更輕鬆地建置與部署高效能的生成式 AI 應用 |
 |
形塑AOI產業創新生態 (2024.08.22) 人工智慧(AI)正逐步落實於各行各業,從製造業到醫療保健、交通管理到消費電子的應用範圍廣泛,對於許多產業來說都是一場革命,其中導入AOI與機器視覺等邊緣AI相關技術應用更為關鍵 |
 |
英特爾攜手生態系合作夥伴 加速部署商用AI PC平台 (2024.08.21) 英特爾看準企業布署AI的大量需求,持續開發涵蓋軟、硬體解決方案的完整平台。攜手11家合作夥伴,展出搭載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的商用AI PC以及最新的應用軟體,協助企業用戶提升生產力、強化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