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研發磁性積層製造技術 打造高性能馬達 (2025.01.23) 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所 (KIMM)近期 宣布,成功開發磁性積層製造技術,無需模具即可生產高性能馬達,為馬達製造領域帶來革新。
該技術已應用於製造軸向磁通馬達,這種馬達特別適用於機器人、電動汽車 (EV) 和移動解決方案等需要在有限空間內產生高扭矩和輸出的應用 |
|
成大半導體學院團隊研發新型光學仿生元件 為AI應用開創新視角 (2025.01.20) 台灣半導體先進技術不斷翻新,近日國立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教授李亞儒團隊研發出新型光學神經形態突觸元件,此元件基於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能夠高度整合感測、記憶與運算等功能,為鄰近感測計算技術發展開闢新局,可應用在自駕車導航、智慧製造和醫療影像分析等高效彩色影像處理,為人工智慧應用開創新視角 |
|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2025.01.19)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日前發布一個新研究成果,展示已成功創造出機器蜂,可以像真正的蜜蜂一樣有效地進行授粉,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表現更佳。
MIT指出,機器蜂可以提供更有效的人工授粉方法,使農民未來能夠在多層倉庫內種植蔬果,提高產量的同時減輕傳統農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
|
乾式光阻技術可有效解決EUV微影製程中的解析度與良率挑戰 (2025.01.17) 隨著半導體技術邁向 2nm 及以下的節點,製程技術的每一步都成為推動摩爾定律延續的重要基石。在這其中,乾式光阻(dry resist)技術的出現,為解決極紫外光(EUV)微影製程中的解析度與良率挑戰提供了突破性解決方案 |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2025.01.10) 每年的一月,CTIMES編輯群們針對自身所關注的領域,提出各自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心得與看法。今年AI應用在各產業所發揮的影響力更甚於以往,為產業增添許多的新變數,並持續為產業造就出更多的樣貌 |
|
SEMI:2025年將啟動18座新晶圓廠建設 (2025.01.08)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發布的「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預計 2025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啟動 18 座新晶圓廠建設項目,其中包括3座200mm晶圓廠和15座300mm晶圓廠,大部分預計將於 2026年至2027年投產 |
|
韓國研發微型磁鐵操控細胞 可望革新醫療診斷技術 (2025.01.06)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研究院 (DGIST) 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磁性工程技術,利用先進微影技術在微型磁鐵上刻蝕出微小凹槽,簡化並改善了細胞和生物載體的操作。這項創新技術可望應用於細胞分析、醫療診斷和晶片實驗室等領域,打造出更輕巧、更具成本效益的攜帶型系統 |
|
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2025.01.03) 五年多前,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提出了半鑲嵌(semi-damascene)這個全新的模組方法,以應對先進技術節點銅雙鑲嵌製程所面臨的RC延遲增加問題。 |
|
愛德萬測試:AI與HPC持續驅動半導體測試成長 加速拓展類比測試領域 (2025.01.03) 隨著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以及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的迅速增長,全球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持續迎來蓬勃發展。在此背景下,愛德萬測試(Advantest)不僅展現了對市場前景的樂觀態度,還透過技術合作與產品創新,積極應對新一代半導體技術的挑戰 |
|
IEEE公布2024十大熱門半導體文章 揭示產業未來趨勢 (2024.12.31) IEEE spectrum日前精選了2024年最受歡迎的十大熱門半導體文章,作為回顧一整年的總結,同時也展望2025的新發展,以下就是其精選的內容:
1. 兆級電晶體GPU: 台積電預測十年內單個GPU將容納一兆個電晶體 |
|
工研院歡慶電光50周年 百位半導體及光電業者齊聚 (2024.12.27) 適逢2024年工研院推動半導體技術邁入半世紀!由電光所日前舉辦的「電光50紀念餐會」,匯聚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和超過百位產業界重量級人士共襄盛舉。包括史欽泰、徐爵民、陳良基等10位歷任所長也齊聚一堂,共同回顧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的奮鬥故事 |
|
汽車微控制器技術為下一代車輛帶來全新突破 (2024.12.26)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深耕汽車市場已超過30年,為客戶提供涵蓋典型車輛中多數應用的多元產品與解決方案。隨著市場的發展,ST的產品陣容不斷精進,其中汽車微控制器(MCU)是關鍵之一 |
|
Intel Foundry使用減材釕 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2024.12.24) 英特爾晶圓代工(Intel Foundry)在2024年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公佈了新的突破。包括展示了有助於改善晶片內互連的新材料,透過使用減材釕(subtractive Ruthenium)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
|
台灣光子源研究推手 淡江第2座國輻中心X光顯微實驗站啟用 (2024.12.23) 學研界搭建科學合作平台展現新氣象,淡江大學物理系與國家同步輻射中心攜手打造台灣光子源「TPS 27A1奈米顯微光束線暨掃描穿透X光顯微實驗站」,近日於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揭牌啟用 |
|
Quobly與意法半導體建立策略合作關係 加速量子處理器製造 (2024.12.19) 尖端量子運算新創公司 Quobly宣布與服務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之全球半導體領導廠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進行轉型合作,以生產規模化的量子處理器單元(QPU) |
|
創新在宅醫療 南臺科大智慧健康醫療科技研究中心展示成果 (2024.12.18) 南臺科技大學智慧健康醫療科技中心日前舉辦2024年研發成果作品展示,智慧健康醫療科技研究中心為該校執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2部分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的單位及計畫。本計畫即將滿2年,此次展示15項研發成果作品 |
|
imec推出無鉛量子點短波紅外線感測器 為自駕和醫療帶來全新氣象 (2024.12.17) 於本周舉行的2024年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攜手其比利時Q-COMIRSE研究計畫的合作夥伴,展示第一款包含砷化銦(InAs)量子點光電二極體的短波紅外線影像(SWIR)感測器原型 |
|
短波紅外線技術新突破 無鉛量子點感測器開啟環保影像新時代 (2024.12.17) 短波紅外線(Short-Wave Infrared, SWIR)是指波長介於1至3微米之間的紅外光譜範圍,位於人眼不可見的光譜之外。SWIR感測器能夠透過偵測材料在此波段的特定反射特性,增強影像的對比度與細節,並分辨對人眼而言看似相同的物品 |
|
奈米科技助陣 微晶片快篩時代即將來臨 (2024.12.17) 全球面臨各種健康威脅,快速、可靠的居家診斷測試需求日益迫切。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研發出突破性微晶片技術,可望實現多疾病同步檢測、數據即時傳輸,將居家診斷推向新紀元 |
|
半導體面臨快速擴張與人才短缺挑戰 協作機器人助改善現況 (2024.12.16)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不斷進步,晶圓製造設備的維護與優化成為產業關鍵議題。現代晶圓廠內,數百種高度複雜的製程設備同時運行,製造奈米級半導體產品需要依賴物理、化學與機器人技術的高度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