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19年的發言,一語成懺。如今,台灣的半導體製造已成了全球電子科技供應鏈裡,最敏感的一塊。它不只成為兵家必爭地,甚至還成了攸關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存活關鍵,一舉一動都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隨著美中對抗的白熱化,台灣的半導體地位顯得更加重要,成了各方亟欲拉攏的對象,日前美國眾議會議長裴洛西和議員們的接連訪台,就是這項事實的印證。 而儘管美台關係良好,但舉國皆需的晶片都在台灣生產,這也讓美國備感不安,因此為了管理供應鏈風險,同時也打壓中國在科技上的步步進逼,美國已正式簽屬了「晶片法案」,要大力補貼在地的半導體生產,並要求台灣的半導體業者也要在美國設廠,以響應美國的晶片國造計畫,因此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如環球晶),也紛紛啟動了赴美的計畫。 除此之外,美國還推動了「Chip 4」聯盟的計畫,將透過「美、台、日、韓四方晶片聯盟」,進一步封鎖中國的半導體成長。 Q1:從創新的角度看,美國的晶片法案對產業發展其實不利,長遠來看,它會帶來什麼副作用? Q2:台灣的半導體業要如何在政治角力之下,趨吉避凶?並建立可長可久的發展。 Q3:我們究竟要如何看待與面對中國這個市場,以及長期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