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社群討論 / 產品應用論壇

Sunny Han
(不在線上)
nbsp;
來自: 桃園縣市
文章: 3

發 表 於: 2008.09.08 09:31:54 AM
文章主題: 軟板製程:軟硬板結合的斷裂問題

軟硬結合板為什麼耐不了繞折,過不了測試

對軟板研發工程師來說,常會面臨到一個始終難解的老問題,那就是軟板與硬板
接合處,常常會在凹折幾次後就斷裂,造成良率無法提高的現像.問題就是出在

使用的防焊油墨 & 黏合軟板與硬板間的"膠"用錯啦 !!!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不
只是您所使用的軟性防焊油墨的問題,背後的核心問題在於使用的熱固膠也
有問題.許多硬板廠在最近一年轉型成軟板廠,但是經驗習慣使然,他來是在用

適用於硬式電路板的防焊油墨,但是這種硬板油墨不夠軟,延展性不行,板子一

彎就龜裂了.好的軟板油墨是以環氧樹脂做基材,可耐高溫烘烤,但油墨仍然是

軟質的,還有極強的延展性,在板材彎折時,它會順著被拉展,不會裂開.目前業界

多半是用日系 Hitachi, Nippon Polytech..,台廠目前全台只有一家在桃園

的冠品化學做的出來.

就算你油墨用對了,黏合膠用錯了也沒輒,還是會斷.Why ?因為黏合膠在被壓合

時一定會噴濺出來,等膠乾了後會形成硬質的鋸齒,當軟板凹折時,就被固化的鋸齒

形殘膠割裂Coverlay,造成排線短路.解決之道就是改用軟質的熱固膠,這種軟膠噴

濺出的殘膠,在熱壓變乾後,還是軟軟的,會順著排線凹折而研展,所以不會割破

coverlay.

軟性油墨還有一個新趨勢,就是取代高價的 PI 當排線的 coverlay.幾個大的軟板

廠面臨被 OEM 客戶要求檢討價格,此時惟一的選擇就是用軟性油墨取代 PI,成本

可大幅降低.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發送電子郵件 回覆文章 回頂端

Korbin Lan
(不在線上)
nbsp;
來自: 台北市
文章: 213

發 表 於: 2008.09.09 09:19:56 AM
文章主題: Re : 軟板製程:軟硬板結合的斷裂問題
Sunny Han 提到:

軟硬結合板為什麼耐不了繞折,過不了測試

對軟板研發工程師來說,常會面臨到一個始終難解的老問題,那就是軟板與硬板
接合處,常常會在凹折幾次後就斷裂,造成良率無法提高的現像.問題就是出在

使用的防焊油墨 & 黏合軟板與硬板間的"膠"用錯啦 !!!...(恕刪)..

老實說聽不是很懂...但感覺是相當關鍵的技術...
是不是軟性電子和軟性顯示都有這個問題勒?

另外請問這位大哥..(Maybe是大姐)..軟性油墨指的什麼?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回覆文章 回頂端

Sunny Han
(不在線上)
nbsp;
來自: 桃園縣市
文章: 3

發 表 於: 2008.09.09 10:20:41 AM
文章主題: Re : Re : 軟板製程:軟硬板結合的斷裂問題
Korbin Lan 提到:
Sunny Han 提到:

軟硬結合板為什麼耐不了繞折,過不了測試

對軟板研發工程師來說,常會面臨到一個始終難解的老問題,那就是軟板與硬板
接合處,常常會在凹折幾次後就斷裂,造成良率無法提高的現像.問題就是出在

使用的防焊油墨 & 黏合軟板與硬板間的"膠"用錯啦 !!!...(恕刪)..

老實說聽不是很懂...但感覺是相當關鍵的技術...
是不是軟性電子和軟性顯示都有這個問題勒?

另外請問這位大哥..(Maybe是大姐)..軟性油墨指的什麼?

大家好,所謂的軟性油墨,指的是軟性電路板上用作絕緣保護的

防焊油墨.好比說你打開電腦或電子產品看到綠色的電路板,那

一層綠色物質就是(當然也可染成黃色,紅色,黑色),由於多半是綠

色,因此防焊油墨又俗稱"綠漆".電路板最新的發展是由硬板走向

軟板,可嬈折,可彎曲是它的特性,現在多用在手機,LCD/LED螢幕

的彎折處,電子紙也開始使用.將來應用在衣服上,卷軸式應用大有

所在.目前台灣電路板廠商最大的痛苦是,產量太大,又被下游殺

價,彼此競爭...弄的血流成河.偏偏軟性電路板的關鍵材料被日本

控制,那就是軟板油墨(台灣技術上可做硬板油墨,但軟板技術門

檻相當高,目前全台只有一家在桃園的化學公司做出來,是個留美

博士搞了3年才研發出.)

軟板油墨難在那裏呢?這個油墨要夠軟,才能順著軟板的基材(軟性

高價的PI膜,或軟性較低價的PET膜)彎折不斷裂,還要能耐高溫,烘

烤完不變硬,不變脆,不起氣泡,不龜裂.這基本上跟大家的認知又不

同,照理說要耐高溫(攝氏180-200度),就要夠硬,如果是軟質不就融

化了,所以這就是難度了.幾乎所有的軟板廠(供應手機螢幕,液晶螢

幕,電子紙螢幕...給手機,Monitor..的廠商),都面臨這個軟性油墨材質

及製程的問題,常常會斷裂,品質也不穩定, 動輒被退貨賠款.

這裏要提醒大家的,不僅是軟性油墨要用對,更不要忽略黏合膠

也要用對,否則問題還是解不了,因為到現在還有很多工程師不

了這一點.(軟硬板的結合處是軟板上下分開像夾子,中間插入硬

板,再塗膠加壓將硬板夾黏在兩片軟板之間),黏合膠也要是軟質

且能耐高溫,經過高溫後會固化,但還是要保有 "軟性的質材",這

樣才不會經過彎折斷裂.

許多研究機構指出,軟性電子將是未10-20年的趨勢發展.最近5年

很可能會是過去5年的10倍(保守講法), 甚至是100倍(積極)的暴漲,

有興趣的工程師不妨多多注意,走到趨勢前面,領先潮流吧!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發送電子郵件 回覆文章 回頂端

Sunny Han
(不在線上)
nbsp;
來自: 桃園縣市
文章: 3

發 表 於: 2008.09.09 10:22:06 AM
文章主題: Re: 軟板製程:軟硬板結合的斷裂問題

 

大家好,所謂的軟性油墨,指的是軟性電路板上用作絕緣保護的

防焊油墨.好比說你打開電腦或電子產品看到綠色的電路板,那

一層綠色物質就是(當然也可染成黃色,紅色,黑色),由於多半是綠

色,因此防焊油墨又俗稱"綠漆".電路板最新的發展是由硬板走向

軟板,可嬈折,可彎曲是它的特性,現在多用在手機,LCD/LED螢幕

的彎折處,電子紙也開始使用.將來應用在衣服上,卷軸式應用大有

所在.目前台灣電路板廠商最大的痛苦是,產量太大,又被下游殺

價,彼此競爭...弄的血流成河.偏偏軟性電路板的關鍵材料被日本

控制,那就是軟板油墨(台灣技術上可做硬板油墨,但軟板技術門

檻相當高,目前全台只有一家在桃園的化學公司做出來,是個留美

博士搞了3年才研發出.)

軟板油墨難在那裏呢?這個油墨要夠軟,才能順著軟板的基材(軟性

高價的PI膜,或軟性較低價的PET膜)彎折不斷裂,還要能耐高溫,烘

烤完不變硬,不變脆,不起氣泡,不龜裂.這基本上跟大家的認知又不

同,照理說要耐高溫(攝氏180-200度),就要夠硬,如果是軟質不就融

化了,所以這就是難度了.幾乎所有的軟板廠(供應手機螢幕,液晶螢

幕,電子紙螢幕...給手機,Monitor..的廠商),都面臨這個軟性油墨材質

及製程的問題,常常會斷裂,品質也不穩定, 動輒被退貨賠款.

這裏要提醒大家的,不僅是軟性油墨要用對,更不要忽略黏合膠

也要用對,否則問題還是解不了,因為到現在還有很多工程師不

了這一點.(軟硬板的結合處是軟板上下分開像夾子,中間插入硬

板,再塗膠加壓將硬板夾黏在兩片軟板之間),黏合膠也要是軟質

且能耐高溫,經過高溫後會固化,但還是要保有 "軟性的質材",這

樣才不會經過彎折斷裂.

許多研究機構指出,軟性電子將是未10-20年的趨勢發展.最近5年

很可能會是過去5年的10倍(保守講法), 甚至是100倍(積極)的暴漲,

有興趣的工程師不妨多多注意,走到趨勢前面,領先潮流吧!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發送電子郵件 回覆文章 回頂端

Only Chen
(不在線上)
nbsp;
來自: 台北縣
文章: 1024

發 表 於: 2010.06.22 05:35:59 PM
文章主題: Re: 軟板製程:軟硬板結合的斷裂問題

Largest Sheet Of Graphene Produced, Can Be Used For Flexible Touchscreens

石墨材質生產,可以用在軟性觸控屏上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回覆文章 回頂端
  相關討論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專欄]大陸創新創業人才磁吸效應的挑戰
NEC發表可不受天候影響的光解析技術
[評析]台灣新定位:與全球創客接軌
  相關新聞
調查:社群平台有顯著世代差距 35歲以上為FB重點用戶
宜特再獲USB-IF授權 全面領航USB4、PD 測試
意法半導體公布第三季財報 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銷售預期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攸泰科技躍上2024 APSCC國際舞台 宣揚台灣科技競爭力
  相關文章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最佳化大量低複雜度PCB測試的生產效率策略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