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典故
 
 
連結電腦與周邊設備的高速公路——IEEE1394
IEEE1394是一種能讓電腦與周邊設備之間相互連結溝通的共同介面標準。如此迅速有效率的傳輸速度,便時常應用在連接訊號傳輸密度高、傳輸量大的周邊設備。
IEEE1394是一種能讓電腦與周邊設備之間相互連結溝通的共同介面標準。它承繼過去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的概念,卻是比以往Ultra Wide SCSI和IDE UltraDMA33還要快10倍以上的外接串列匯流排(Bus)硬體。IEEE1394的特色是: (1)IEEE1394每一個連接埠可外接 63個周邊設備(使用樹形結構時最多可連接16段,各節點可以連接的數目為63台,因此整個IEEE 1394網路共可連結1024個周邊設備); (2)與通用序列匯流排(USB)相比,IEEE1394同樣具備使用與安裝雙重便利的特性:它可以隨插即用(Plug-and-Play),也可以在電腦開機或關機的狀態下,新增或移除設備裝置(Hot-Plugging); (3)IEEE1394支援點對點(Point-to-Point)與端對端(Peer-to-Peer)的傳輸,更可提供電源給周邊設備,使其無需透過電腦而可直接相互連結。 2000年升級的IEEE 1394a規格,傳輸速度為400Mbps(每秒400Mb),2001年在面對USB2.0激烈競爭下推陳出新的1394b規格,每秒傳輸速度高達800Mb,未來新型IEEE1394傳輸速度,將達到每秒1.2Gbps甚至3.2Gbps。為有效使用以上規格所採用的塑膠光纖或玻璃光纖連接線,可將傳輸距離拉長到50至100公尺。 如此迅速有效率的傳輸速度,便時常應用在連接訊號傳輸密度高、傳輸量大的周邊設備。亦即,訊號傳輸量大的周邊設備,必須透過傳輸速度高的介面才能確保執行品質,因此,IEEE1394具備了支援非同步傳輸(Asynchronous;確保資料準確性)以及即時傳輸(isochronous;確保傳輸即時性)的Channels特徵。諸如個人電腦進行數位剪輯、傳輸大量影音資訊而連接數位影音產品的工作狀態時,以及掃描器、數位錄放影機、數位相機、DVD光碟機、DV攝影機相互運作等等,都是普遍使用IEEE1394作為傳輸介面標準,故而IEEE1394之所以能享有親和性(user-friendly)的讚譽,無非亦是已成共同介面標準使然。 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世界電機電子工程學會的縮寫,主要任務是制訂電機電子業的共同標準。IEEE1394的雛形iLink首先由日本開發制定,後來雖為日系數位產品沿用(SONY的數位DV產品多半都有這個接頭,故有所謂DV端子),但卻不被IEEE接受,以致無法成為全球共同介面標準。美國Apple公司於1987年11月推出類似雛形FireWire,1992年以此為基礎開發了1394介面,1995年在IEEE確認下,進而成為業界的共同規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