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光場顯示:徹底解決AR/VR的視覺疲勞 (2025.02.13) 本次講座以「光場顯示技術」為主題,邀請到台灣大學電機系與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陳宏銘,深入淺出地介紹光場顯示技術的原理、應用和未來展望。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腦機接口技術突破 意念控制不再是科幻 (2025.02.13)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這樣被視為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向現實。從醫療康復到人機互動,腦機接口的應用前景令人振奮,並被認為將徹底改變人類與科技的互動方式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突破速度與連接極限 Wi-Fi 7開啟無線網路新篇章 (2025.02.10) Wi-Fi 7標誌著 Wi-Fi 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僅針對家庭與辦公環境,亦為工業自動化、智慧城市和高頻寬娛樂應用奠定了基礎。然而,Wi-Fi 7 的發展也面臨挑戰,例如複雜技術測試、高頻率信號衰減,以及互操作性的驗證需求 |
![](/img/forum-session.gif) |
2025.02(第399期)高功率元件 (2025.02.04) 高功率元件在能源效率和永續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廣泛應用於再生能源、電動車、工業自動化和高效能運算等領域。寬能隙材料如SiC和GaN的應用,更推升了元件性能。市場需求擴大與技術創新相輔相成,促使高功率元件在效率、穩定性和成本控制上不斷突破,加上各國政策支持,使其成為推動電氣化未來的核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解析CES 2025洞見趨勢 AI科技全面滲透生活 (2025.01.16) 為協助產業快速掌握2025年最新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於今(16)日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涵蓋9大領域,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2025.01.10) 每年的一月,CTIMES編輯群們針對自身所關注的領域,提出各自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心得與看法。今年AI應用在各產業所發揮的影響力更甚於以往,為產業增添許多的新變數,並持續為產業造就出更多的樣貌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展望2025年頭戴裝置市場 從VR停滯到AR智能眼鏡的轉型契機 (2024.12.30) VR頭戴裝置的發展雖然在技術層面不斷進步,但市場仍面臨多重挑戰。在硬體設計上,如何在保持高效能的前提下實現裝置輕量化與舒適佩戴,仍是廠商需解決的難題。此外,顯示技術的進步雖提升了沉浸體驗,但與之相對的是成本壓力居高不下,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中顯得尤為明顯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扇出型面板級封裝驅動AI革新 市場規模預估突破29億美元 (2024.12.27) 隨著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技術的快速進步,半導體封裝技術成為支撐其發展的關鍵之一。先進封裝技術不僅能提升運算效率,還可滿足高頻寬、低功耗及散熱需求,其中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an Out Panel Level Packaging, FOPLP)更被視為未來AI應用的重要推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達榮獲「IT Matters 數位轉型獎」肯定 彰顯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成效 (2024.12.23) 台達日前獲IMA資訊經理人協會第二屆IT Matters Awards競賽「數位轉型獎」殊榮。此次得獎的Delta Academy 是台達自行開發、多元化的數位學習平台,在技術上同時整合串流分析與虛擬實境技術,實現多元訓練場景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蘋果Vision Pro助陣 ARMADA系統革新機器人模仿學習 (2024.12.22) 機器人模仿學習 (Imitation learning; IL) 技術是透過觀察人類示範來訓練機器人,但受限於數據收集的規模和效率。傳統方法依賴昂貴且複雜的硬體設備,難以普及。為此,蘋果與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的研究團隊開發了ARMADA系統,利用Apple Vision Pro實現更直觀、高效的機器人訓練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2024智慧創新跨域競賽成果出爐 虛實居家樂高體驗遊戲奪冠 (2024.12.20) 將智慧創新應用在日常遊戲中,透過虛實整合功能為遊戲創造更多互動和增加趣味性,已成為遊戲玩家期待的新體驗。銘傳大學人工智慧應用學系開發「虛實居家樂高拼裝體驗遊戲」,讓樂高積木迷透過VR技術實現沉浸式拼搭體驗,能夠滿足對積木世界的想像與互動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imec推出無鉛量子點短波紅外線感測器 為自駕和醫療帶來全新氣象 (2024.12.17) 於本周舉行的2024年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攜手其比利時Q-COMIRSE研究計畫的合作夥伴,展示第一款包含砷化銦(InAs)量子點光電二極體的短波紅外線影像(SWIR)感測器原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短波紅外線技術新突破 無鉛量子點感測器開啟環保影像新時代 (2024.12.17) 短波紅外線(Short-Wave Infrared, SWIR)是指波長介於1至3微米之間的紅外光譜範圍,位於人眼不可見的光譜之外。SWIR感測器能夠透過偵測材料在此波段的特定反射特性,增強影像的對比度與細節,並分辨對人眼而言看似相同的物品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超高亮度Micro-LED突破綠光瓶頸 開啟顯示技術新紀元 (2024.12.15) 根據《nature》期刊,氮化鎵Micro-LED陣列亮度突破10x7尼特,實現高達1080×780像素的高密度微型顯示器。這一突破克服了晶圓級高質量磊晶生長、側壁鈍化、高效光子提取和精巧的鍵合技術等長期挑戰,為AR/VR設備、可穿戴設備和下一代消費電子產品帶來巨大優勢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資策會四項創新技術勇奪ASOCIO DX AWARD獎項 (2024.11.08) 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營運的關鍵趨勢,資策會近年來積極推動科技在教育、漁業及網路安全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進而加速產業升級。資策會近期憑藉四項技術方案,包括「III 5G Sec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2024.11.05) 光通訊正成為5G、AI伺服器、資料中心及未來6G網路的核心。
然而從設計到驗證的每一環節,都對測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精度測試儀器能幫助工程師診斷訊號,確保光通訊可靠與穩定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2024.11.05) 分眾顯示技術的應用場景不只限於廣告,從博物館的客製化導覽,到智慧交通的即時路況提醒,它正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讓資訊傳遞更加精準、高效、也更貼近人心。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2024.10.28) 各種新興顯示技術正被陸續應用於公共和商業空間,例如電子紙廣告牌、Micro LED電視牆、互動投影遊戲、裸眼3D櫥窗展示等。這些顯示器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顯示資訊,更多的時候,還要肩負起使用體驗的重責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產學合作發表全臺首套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 (2024.10.23) 半導體產業求才若渴,國立成功大學核心設施中心與正修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數位科技業者酷奇思數位園三方合作,針對半導體製程,以遊戲化方式打造出全臺首套VR互動式微奈米科技訓練平台,不必真實地進入無塵室,也能夠在虛擬環境中掌握半導體製程操作,有效地節省時間與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