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434
(您查閱第 10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安立知獲得GCF認證 支援LTE和5G下一代eCall測試用例 (2024.11.07)
Anritsu 安立知宣佈,5G NR 行動設備測試平台 ME7834NR 全面支援 5G 和 LTE 的下一代 eCall (NGeCall) 驗證測試用例,獲得全球認證論壇 (GCF) 認證。 eCall 是一項歐洲倡議,旨在為發生事故的駕駛提供緊急救援
MVG整合安立知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儀至ComoSAR系統 增強5G SAR測量能力 (2024.09.24)
評估電磁波暴露的測量與服務廠商 MVG (Microwave Vision Group) 宣佈,其已成功將 Anritsu 安立知的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儀 MT8000A 整合於其 ComoSAR 系統中。此次整合透過 OpenSAR SW 的專用驅動程式實現,可涵蓋新無線電 (NR) FR1 頻率範圍 (7.125 GHz以下)
HBM應用優勢顯著 高頻半導體測試設備不可或缺 (2024.08.27)
HBM技術將在高效能運算和AI應用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儘管HBM在性能上具有顯著優勢,但在設計和測試階段也面臨諸多挑戰。 TSV技術是HBM實現高密度互連的關鍵,但也帶來了測試的複雜性
安立知以單機測試儀為5G通訊裝置增強RF/協議一致性測試功能 (2024.08.16)
Anritsu 安立知宣佈,其單機測試儀藉由增強新型無線電射頻一致性測試系統 ME7873NR Lite Model 的功能,現可同時支援 5G 通訊裝置的射頻 (RF) 和協議一致性測試。 當配置無線電通訊綜合測試儀 MT8000A為單機測試儀時,可以使用 ME7873NR Lite Model 執行 RF 一致性測試,而協議一致性測試則可使用 5G NR 行動裝置測試平台 ME7834NR Lite Model 執行
太空數據新服務 開啟未來通訊無限可能 (2024.08.01)
太空微型化讓衛星更小、更輕,也更經濟。太空私有化開啟了商業機會的大門,使私人企業能夠參與到這個曾經被政府壟斷的領域。基於太空數據的新服務,如地球觀測、通訊和導航,正在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確保裝置互通性 RedCap全面測試驗證勢在必行 (2024.07.08)
RedCap也稱為NR-Light。其主要目標是精簡化5G NR性能。 RedCap的競爭技術來自其他無線通信技術和低功耗寬域網路。 透過其獨特優勢,RedCap已經在物聯網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安立知與光寶科技合作驗證5G O-RAN性能測試 (2024.07.01)
Anritsu 安立知與光寶科技 (LITEON) 共同宣佈,雙方針對 5G 新無線電 (New Radio;NR) 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 性能測試進行驗證合作。安立知 MT8000A 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平台與 MX773000PC 分散式單元 (O-DU) 模擬器平台軟體解決方案的整合,協助光寶科技進行無線電單元 (O-RU) 驗證,攜手推動 O-RAN 技術發展
[COMPUTEX] 從Matter到機器學習 Nordic展短距低功耗無線傳輸應用 (2024.06.04)
藉著Computex 2024盛會,Nordic Semiconductor發表了一系列短距離和遠端低功耗無線解決方案。包括Matter-over-Thread與Matter-over-Wi-Fi等綜合演示。展示Nordic開發套件和裝置整合,包括 nRF54H20 DK、nRF54L15 DK 和 nRF7002 EK
迎接智慧隨行時代 聯發科技展示無所不在的AI應用 (2024.06.03)
聯發科技在2024年台北電腦展展示了『智慧隨行,AI無所不在』的應用。重點的旗艦晶片天璣9300在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各類裝置端生成式AI應用,透過內建硬體級的生成式AI引擎--聯發科技第7代NPU,加上聯發科技的完整工具鏈,記憶體硬體壓縮和LoRA技術,協助開發者在裝置端快速且高效地展開多模態生成式AI應用
融合航太與無線生態 NTN打造下世代網路 (2024.05.28)
本場東西講座邀請到台灣羅德史瓦茲應用工程部門經理陳震華,分享從5G到6G早期研究所需要瞭解的相關議題,以解決當前的各種技術挑戰。
安立知全新模組可模擬MIMO連接 打造穩定5G/Wi-Fi評估環境 (2024.04.12)
Anritsu 安立知推出全新開發的 4x4 巴特勒矩陣 (Butler Matrix 4x4) MA8114A 模組,支援 0.6 GHz 至 7.125 GHz 頻率範圍,以擴展其模擬 MIMO 連接的 Butler Matrix 模組陣容。 MA8114A 是一款具有 4 個輸入埠和 4 個輸出埠的 Butler Matrix 傳輸路徑,支援 6 GHz 頻段 (5
安立知以全方位無線通訊方案引領探索6G時代 (2024.03.28)
隨著行動通訊邁入萬物互聯的新世代,6G 以更快速度、更低延遲和更多應用可能性被認為是下世代無線通訊的關鍵技術;與此同時,AI 人工智慧的應用,也預計將加速產業翻轉,並劇烈改變人類的生活
MIC:AI成為未來通訊產業關鍵基礎 (2024.03.06)
資策會MIC表示,手機生成式AI應用發展成為本屆MWC關注焦點,三大關鍵AI應用分別為「圖像生成」、「圖文摘要」與「智慧搜尋」,如解決用戶拍照出現無關人事物的痛點;以一鍵指令摘錄長篇文章重點、給予虛擬助理圖片與指令
IDC:全球智慧手機產業鏈維持平緩 競爭格局變化不大 (2024.03.05)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全球智慧型手機供應鏈追蹤報告 」研究顯示,在全球前十大品牌廠商透過行銷、產品策略進行高、低階市場攻防戰的情況下,2023年第四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製造規模相對上季與去年同期分別大幅成長14.3%與12.5%
R&S新款3GPP 5G一致性測試解決方案縮小設備占地面積 (2024.03.04)
Rohde & Schwarz推出兩款針對5G射頻(RF)和無線資源管理(RRM)一致性測試的新配置。R&S TS8980S-4A是一款針對3GPP帶內測試案例優化的高經濟價值單機解決方案,而R&S TS8980FTA-3A則是一款覆蓋所有帶內和帶外測試案例的單機櫃解決方案
高通與中華電信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能源節約5G綠色網路 (2024.03.01)
高通技術子公司Cellwize Wireless Technologies與中華電信於MWC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以探索高通Edgewise套組、高通技術公司的尖端RAN自動化平台、以及高通Edgewise能源節約解決方案的潛力
安立知升級RF測試解決方案 支援5G FR1裝置的6 GHz頻段測試 (2024.02.29)
Anritsu 安立知為其無線通訊綜合測試儀 MT8000A 推出新無線電 (New Radio;NR) 授權 6 GHz 頻段測量軟體 MX800010A-014,其可支援 5G 第一型頻率範圍 (FR1) 裝置的 6 GHz 頻段 (5.925 GHz 至 7.125 GHz) 進行射頻 (RF) 測試
5G輕量化再出發 RedCap勇闖物聯網市場 (2024.02.22)
RedCap是輕量化的5G技術,降低複雜度、成本、尺寸和功耗。 因此,RedCap在物聯網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和巨大市場潛力, 可望在未來成為推動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力量。
Nordic與Arm擴展合作 簽署ATA授權合約 (2024.02.20)
Nordic與Arm簽署一項多年期Arm Total Access(ATA)授權合約。ATA保證為現有和未來的Nordic產品 (包括多協定、Wi-Fi、蜂巢式物聯網和 DECT NR+ 解決方案) 提供廣泛的ArmR IP、工具、支援和培訓服務
是德通過3GPP第16版16/32個發射器效能增強特性測試案例驗證 (2024.02.07)
是德科技(Keysight )率先通過業界第一個3GPP第16版(Rel-16)5G NR單一和多個預編碼矩陣指示(PMI)測試案例驗證,適用於在分頻多工(FDD)和分時多工(TDD)頻段上運作的16和32個單元發射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英飛凌XENSIV PAS CO2 5V感測器提高建築效能及改善空氣品質
2 Bourns全新薄型高爬電距離隔離變壓器適用於閘極驅動和高壓電池管理系統
3 Basler全新小型高速線掃描相機適合主流應用
4 宇瞻智慧物聯展示ESG監控管理與機聯網創新方案
5 Sophos新款XGS系列桌上型防火牆及防火牆軟體更新版
6 Littelfuse推出首款用於SiC MOSFET柵極保護的非對稱瞬態抑制二極體系列
7 瑞薩與英特爾合作為新款Intel Core 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提供最佳化電源管理
8 宜鼎推出DDR5 6400記憶體 同級最大64GB容量及全新CKD元件
9 SCIVAX與Shin-Etsu Chemical聯合開發全球最小的3D感測光源裝置
10 三菱電機新型MelDIR品牌80×60像素熱二極管紅外線感測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