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半導產業AI化浪潮興起 上中下游企業差距擴大 (2025.02.17) 回顧2025年初開源式人工智慧(AI)小語言模型浪潮興起,除了看好未來將有助於產業AI化的擴大應用前景,也可從近期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合作,率先發表的首份《台灣半導體產業AI化大調查》報告,一窺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差距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創建人本淨零永續商業模式 (2025.02.11) 經歷2018年美中、俄烏等各種戰火波及,雖讓曾在2011年起引領工業4.0浪潮的德國仍無法擺脫經濟衰退的困境。但全球卻也在疫情期間迎接數位轉型浪潮、2050年淨零排放願景後,形塑工業5.0趨勢,並可望因2023年Gen AI問世後加速實現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高功率元件加速驅動電氣化未來:產業趨勢與挑戰 (2025.02.10) 高功率元件將成為實現全球電氣化未來的重要推動力。
產業需共同應對供應鏈挑戰、降低成本並提升技術創新速度。
最終助力實現更高效、更環保的全球能源管理體系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智慧無線連結:驅動現代生活與未來創新 (2025.01.22) 從清晨的智慧鬧鐘喚醒新一天,到夜晚的自動調光燈營造溫馨氛圍,無線技術已深刻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透過家庭自動化調節燈光與空調,還是利用智慧農業技術監測土壤濕度,無線技術正在不斷革新我們與環境的互動方式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從技術與永續發展交匯 探討AI技術重塑ESG實踐未來 (2025.01.17) 為提升教師實務教學能力,聖約翰科技大學邀請曾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AI博士後研究員的賀立維教授以「AI與ESG入門與產品應用介紹」為題進行演講。賀教授以其深厚的人工智慧(AI)專業背景和實務經驗,從技術與永續發展的交匯點,探討如何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領域運用AI創造具體價值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工研院解析CES 2025洞見趨勢 AI科技全面滲透生活 (2025.01.16) 為協助產業快速掌握2025年最新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於今(16)日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涵蓋9大領域,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凌華科技攜手銳能智慧科技 打造電動車社區充電最佳EMS能源管理系統 (2025.01.14) 凌華科技與銳能智慧科技攜手合作,深化專為電動車社區充電EMS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的開發。由銳能所提供的社區充電一站式服務,EMS架構整合凌華邊緣運算解決方案並使用Amazon Web Services(AWS)雲端服務,以最佳化架構與充電體驗實現社區充電,今已於台北市璞園至仁愛社區完成建置和逾70座社區指定服務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綠能科技前瞻 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尖端科技開箱 (2025.01.13) 為加速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中央大學「白色能源屋」集創能、儲能和節能三大技術,成為臺灣綠能科技的展示重鎮。中央大學今(13)日展現「白色能源屋」的尖端科技,邀請三位學者專家分享研究成果,期許引領台灣綠能科技與產業更蓬勃發展,在零碳時代共創永續美好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2025.01.10) 現今零碳排放與ESG已成為全球企業與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標。智慧建築將樓宇管理系統與節能環保效益結合,為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奠定了基石。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2025.01.10) 當全球製造業邁入AI、5G與IoT技術交織的新世代,正在重塑未來生產模式,改變的不僅是工廠樣貌,更是整個產業鏈生態。新一代AIoT智慧工廠,也從傳統運搬輸送應用,更全面性擴及人、機、料、法、環等不同場域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2025.01.10) 每年的一月,CTIMES編輯群們針對自身所關注的領域,提出各自對於科技產業的觀察心得與看法。今年AI應用在各產業所發揮的影響力更甚於以往,為產業增添許多的新變數,並持續為產業造就出更多的樣貌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企業深度節能新規上路 用電大戶4年再省94.7億度 (2025.01.03) 為提高企業用電效率以持續節能,依經濟部最新公告新版「節能目標及執行計畫規定」,未來4年(2025~2028)台灣用電大戶除了必須落實節能目標管理之後,還要提升企業節能責任,促成供應鏈或集團再共同節電94.7億度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企業積極進行低碳轉型 AI減碳漸成趨勢 (2024.12.31) 隨著低碳轉型成為全球共識,許多國家和企業紛紛投入減碳行動。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針對《臺灣電子資訊產業淨零排放發展》的抽樣調查,顯示由於客戶對淨零需求的增加,臺灣電子資訊產業正積極進行低碳轉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經濟部表揚32家智慧節能標竿單位 產學齊心落實深度節能 (2024.12.19) 為獎勵節能示範企業與推動能源教育績優學校,加速落實深度節能政策,經濟部今(19)日於台北漢來大飯店舉辦「節約能源表揚大會」,由經濟部主任秘書莊銘池頒獎表揚32家節能標竿單位,包括20家公民營機構及12所國民中小學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台達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 推動氫能技術創新 完善能源轉型藍圖 (2024.12.13) 台達於位在台南科學園區的台南二廠正式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MW)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揭示台達在氫能技術研發上的重大里程碑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推動氫能技術 台達啟用全台首座MW級製氫與燃料電池測試平台 (2024.12.12) 台達今(12)日於位在台南科學園區的台南二廠正式啟用全台首座百萬瓦(MW)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強調具備多元測試環境,涵蓋製氫及燃料電池技術於零部件及系統的測試驗證;並與眾多策略夥伴合作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從環境監控到能源管理,泓格DL-11 系列模組為智慧建築賦能 (2024.12.10) 泓格科技全新推出的 DL-11 系列模組,專為環境監控設計,具備溫度、濕度、露點溫度、大氣壓力及海平面高度的測量功能。模組外型輕巧、內建高性能感測器,提供即時而準確的數據,且適用於多種環境的監控需求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2024.12.09)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從智慧家電到移動裝置、從工業自動化到智慧城市,電力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能源供應的需求也因此愈加殷切....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數據驅動永續革新須留意雙面刃 藉4大重點加速雙軸轉型 (2024.12.02) 在永續發展浪潮下,ESG數據早已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衡量指標。於今(2)日由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ESGWD)舉行的「2024年度雙軸轉型永續創新論壇暨金恆獎頒獎典禮」,也揭露了導入人工智慧(AI)後,使之整合與分析變得更為清晰與快速,且讓企業能更精準量化、追蹤並管理ESG績效,並提供全面的決策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