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相關物件共 2185
(您查閱第 11 頁資料, 超過您的權限, 請免費註冊成為會員後, 才能使用!)
腦機接口技術突破 意念控制不再是科幻 (2025.02.13)
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這樣被視為科幻的技術正逐步走向現實。從醫療康復到人機互動,腦機接口的應用前景令人振奮,並被認為將徹底改變人類與科技的互動方式
新加坡研發植物電信號解讀裝置 應用於農業監測 (2025.02.13)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和糧食需求增長,農業科技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新加坡的研究團隊數年前就成功開發出一種能夠解讀植物電信號變化的裝置,持續幫助農民更精準地監測作物健康狀態
多功機器人協作再進化 (2025.02.11)
橫跨2024年初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頻繁登台、年底由台積電董座魏哲家發言,以及2025年CES首度發表Cosmos模型以來,這波人形機器人熱潮方興未艾。台灣除了追逐供應鏈商機,也不能忽略多功應用與工業5.0「以人為本」的關聯性
DeepSeek橫空出世 2025年的生成式AI市場如何洗牌? (2025.02.03)
自DeepSeek問世以來,生成式AI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變革。DeepSeek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高效的運算能力和創新的模型架構。相較於傳統生成式AI模型,DeepSeek在訓練速度和推理效率上均有顯著提升,這使得其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
工研院解析CES 2025洞見趨勢 AI科技全面滲透生活 (2025.01.16)
為協助產業快速掌握2025年最新的國際科技重要趨勢,工研院於今(16)日舉辦「透視大展系列:CES 2025重點趨勢研討會」,由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領軍,帶領產業研究團隊涵蓋9大領域,帶回第一手展會現場情報及洞見
聯華電子南科旗艦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 (2025.01.15)
燈塔工廠是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麥肯錫公司於2018年共同提出的概念,代表全球數位化與智慧製造的領導者。這些工廠以運用人工智慧(AI)、工業物聯網(IIoT)、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升效能和經營績效為目標,展示了製造業在數位轉型中的最佳實踐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2025.01.10)
隨著自主移動機器人應用日漸廣泛,感測器融合領域呈現採用AI驅動的演算法、增強物體檢測和分類能力、感測器融合用於實現協同感知、多種感測器模式,以及惡劣條件下的環境感知等趨勢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2025.01.10)
現今零碳排放與ESG已成為全球企業與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標。智慧建築將樓宇管理系統與節能環保效益結合,為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奠定了基石。
5G支援ESG永續智造 (2025.01.10)
工業5.0「以人為本」,結合AI多工協作機器人問世,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於提升員工生產力、優化設備運作效率與打造智慧化與彈性流程。5G行動通訊技術可望透過台灣資通訊業者以工廠為試煉場域積極開發解決方案
MIC所長洪春暉看2025年產業趨勢 (2025.01.1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特別接受本刊的邀請,以其豐富的產業經驗和敏銳的觀察力,針對2025年關鍵的AI、地緣政治和數位信任等議題,發表了精闢的見解
英國海軍打造AI無人機 引領未來海上航空轉型 (2025.01.09)
Leonardo 公司與英國皇家海軍及國防團隊,日前共同揭曉了 一款名為Proteus 技術驗證機的設計。這款重約三噸的無人旋翼機將用於展示自主飛行和模組化酬載技術的最新進展,同時開發包括設計和製造技術在內的尖端旋翼機技術
CES 2025:Captify智能眼鏡專為聽力障礙人士設計 實現即時字幕顯示 (2025.01.07)
在2025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5)上,Captify智能眼鏡引起了關注。這款專為聽力障礙人士設計的眼鏡,透過先進的AI技術,實現了即時的對話字幕顯示,填補了市場上對此類輔助設備的需求
CES 2025:日本新創推出「貓舌頭」機器人 幫你吹涼熱飲 (2025.01.07)
CES 2025正在美國火熱進行中,而來自日本東京的機器人新創公司 Yukai Engineering,發表了一款名為 Nekojita FuFu 的便攜式迷你機器人,可以透過「吹氣」幫使用者快速冷卻熱食和飲品
中國科大研發非侵入式心臟監測系統 準確度媲美醫療級設備 (2025.01.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合肥)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無線射頻(RF)的非侵入式系統,可以長時間準確測量心率變異性(HRV),為心血管監測帶來重大進展。 這套 RF-HRV 系統通過分析 RF 信號,解決了遠場條件下呼吸運動造成的干擾問題
韓國DGIST開發新型雷達訊號分析技術 提升2倍解析度 (2024.12.30)
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的聯合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訊號分析技術,可以提高雷達的距離解析度,並適用於各種雷達系統。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IEEE Sensors Journal的認可並發表
AI助力創新光學顯微鏡 觀察高速腦神經功能影像 (2024.12.24)
由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朱士維教授領軍,結合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吳順吉教授與台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潘明楷副教授組成的跨領域團隊,今日在國科會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的技術,成功研發出超高速 4D顯微鏡,並結合AI人工智慧,大幅提升腦部影像清晰度,得以觀察高速腦神經運作
CTIMES X MIC所長洪春暉:剖析2025關鍵趨勢與挑戰 (2024.12.22)
2024年最後一場的東西講座,CTIMES特別舉辦了「解析2025產業趨勢:MIC所長 x CTIMES編輯」的場次,由CTIMES的編輯部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共同針對2025年科技產業的發展與挑戰進行分享
三星電子發表搭載AI混合冷卻技術的全新冰箱 CES 2025首秀 (2024.12.19)
三星電子將在CES 2025推出搭載AI混合冷卻技術的全新冰箱,並準備於今年進軍全球市場。這些新型冰箱導入了AI混合冷卻技術,將人工智慧與創新冷卻方法相結合,以滿足現代家庭的多元需求
長佳智能運用AI技術整合演算法提升管理系統成效 (2024.12.06)
長佳智能在今年醫療科技展不僅展示AI技術對於癌症個人化精準醫療的助力,同時也推出其他非屬醫療器材,但須運用AI技術或特殊演算法的輔助醫療或改善醫療院所管理的產品,例如兒童生長評估系統與智能化健檢排程系統
新品上巿 Fluke ii500、ii905和ii915聲學成像儀 (聲像儀) (2024.11.21)
在全球聲學檢測技術領域,福祿克公司一直以其創新精神和卓越品質著稱。近期福祿克將向市場推出3款聲學新品Fluke ii500、ii905和ii915聲學成像儀,以其 “精準、耐用、易用、安全” 的特點,滿足工業現場對高效、可靠檢測的需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下10頁][最後一頁]

  十大熱門新聞
1 雅特力AT32F421遙控攀爬車電子調速新方案,助力征服極端地形
2 貿澤開售適用於消費性和醫療穿戴式裝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測器
3 Nordic Semiconductor的nPM2100電源管理IC延長一次電池供電藍牙低功耗產品的電池壽命
4 Rohde & Schwarz推出 R&S ScopeStudio 助力開發團隊的基於個人電腦的示波器解決方案
5 貿澤電子即日起供貨ADI邊緣運算平台,可支援自主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中的機器視覺
6 群閎攜手R&S共創WiFi 7與5G檢測新標杆,助力企業拓展全球版圖
7 意法半導體推出適用於車用微控制器的可配置電源管理 IC
8 Silicon Labs BG22L及BG24L精巧版SoC提供應用優化的 超低功耗藍牙連接
9 泓格iSN-811C-MTCP紅外線感測模組 從溫度掌握工業製造的安全與先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