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次世代汽车的车用微控制器 (2025.02.07) 本文叙述意法半导体如何协助 Tier 1车厂和 OEM 厂加速转型。以车用微控制器蓝图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并与意法半导体的垂直整合制造商(IDM)模式相契合,进而全面支援汽车应用需求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导体公布 2024 年第四季及全年财报 (2025.02.05) 服务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之全球半导体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公布依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 编制之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第四季财报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贸泽开售适用於消费性和医疗穿戴式装置的 全新STMicroelectronics含vAFE的ST1VAFE3BX生物感测器 (2025.02.05) 球最新电子元件和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货STMicroelectronics全新ST1VAFE3BX生物感测器。ST1VAFE3BX为首款轻巧型双功能生物感测器,结合了用於侦测生物电位讯号的垂直类比前端 (vAFE) 和3轴超低功耗加速度计,适用於消费性和医疗用途的运动追踪和穿戴式应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导体推出 STM32WL33 低功耗长距离无线微控制器及专属生态系扩充方案 (2025.01.03) 服务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之全球半导体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正式推出 STM32WL33 无线微控制器(MCU)。这款 MCU 整合最新一代 Sub-G Hz 长距离无线电、Arm® Cortex®-M0+ 核心,以及专为智慧电表设计的周边功能与节能技术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贸泽电子即日起供货能为工业应用提供精准感测的 Analog Devices MAX32675C微控制器 (2025.01.03) 全球最新电子元件与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授权代理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供货Analog Devices, Inc. (ADI) MAX32675C超低功耗ArmR CortexR-M4F微控制器 (MCU)。此产品是一款高整合度的混合讯号微控制器,不只提供高效能,也能保持超低功耗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汽车微控制器技术为下一代车辆带来全新突破 (2024.12.26)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深耕汽车市场已超过30年,为客户提供涵盖典型车辆中多数应用的多元产品与解决方案。随着市场的发展,ST的产品阵容不断精进,其中汽车微控制器(MCU)是关键之一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3D IC封装开启智慧医疗新局 工研院携凌通开发「无线感测囗服胶囊」 (2024.12.24) 工研院以创新3D IC封装技术结合凌通科技微控制器(MCU)晶片,共同开发医疗检护服务的「无线感测囗服胶囊」,强调具备高度弹性和客制化功能,可因应不同场域与情境需求,实现多种感测应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导体推出首款与高通合作之支援STM32的无线 IoT 模组 (2024.12.17) 服务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之全球半导体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推出了与高通技术策略合作的首款产品,以简化下一代工业和消费物联网无线解决方案研发流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STM32 微控制器整合NPU 加速器,协助边缘人工智慧发展 (2024.12.17) 服务横跨多重电子应用领域之全球半导体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简称ST;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STM)推出首次整合机器学习(ML)加速器的新系列微控制器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推动未来车用技术发展 (2024.12.10) 由於汽车产业中所运用之程式均须通过功能安全(FuSa)认证,而完成功能安全检查程序及必要测试阶段中,确保程式码品质是加速开发、提升效率的主要关键。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英飞凌新款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可提供高速连接 (2024.11.15) 英飞凌科技(Infineon)最新AURIX TC4x系列的首款产品AURIX TC4Dx微控制器(MCU)以28nm技术为基础,可提供更强大的性能和高速连接。它结合功率和性能方面的改进与虚拟化、人工智慧(AI)、功能安全、网路安全和网路功能方面的最新趋势,为实现新型电子/电气(E/E)架构和下一代软体定义汽车奠定了基础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导体整合化高压功率级评估板 让马达驱动器更小且性能更强 (2024.11.11)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T)推出三相马达驱动器PWD5T60,搭配支援灵活控制策略的即用型评估板,可加速采用节能马达之小尺寸以及可靠的风扇和帮浦开发速度。PWD5T60的运作电压达500V,整合一个闸极驱动器和六个RDS(ON) 1.38?的功率MOSFET,使该元件能够达到出色的额定能量面积比例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瑞萨与Nidec共同开发8合1的E-Axle PoC系统为电动车提升高阶整合 (2024.11.11) 电动车市场变化迅速,对於降低车用系统的重量和成本日趋增加。如何减少元件数量成为要项。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Nidec)合作开发出全球首款运用於电动车(EV)的「8合1」E-Axle PoC(概念验证)系统,可以使用单一微控制器(MCU)控制8项功能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意法半导体公布第三季财报 工业市场持续疲软影响销售预期 (2024.11.08) 全球半导体领导厂商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ST)公布依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编制截至2024年9月28日的第三季财报。意法半导体第三季净营收达32.5亿美元,毛利率37.8%,营业利润率11.7%,净利润为3.51亿美元,稀释每股盈馀37美分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恩智浦提供即用型软体工具 跨处理器扩展边缘AI功能 (2024.11.05) 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今(5)日宣布在其eIQ AI和机器学习开发软体,新增具有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微调功能的GenAI Flow和eIQ Time Series Studio两款新工具,以便轻松跨越从小型微控制器(MCU)到功能更强大的大型应用处理器(MPU)等各种边缘处理器,都能轻松部署和使用AI人工智慧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2024.11.05) 分众显示技术的应用场景不只限於广告,从博物馆的客制化导览,到智慧交通的即时路况提醒,它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让资讯传递更加精准、高效、也更贴近人心。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英飞凌携手ZF以AI演算法优化自动驾驶软体和控制单元 (2024.11.05) 为了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实现卡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动跟车、编队行驶和汽车的自动变换车道,必须能够精确、快速地计算和执行车辆的移动。软体和 AI 演算法可以安全控制驱动、制动、前後轮转向和减震系统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瑞萨全新RA8 MCU系列将Arm Cortex-M85处理器高效引入成本敏感应用 (2024.11.05) 瑞萨电子推出RA8E1和RA8E2系列微控制器(MCU)扩展MCU系列,RA8系列MCU於2023年推出,为首款采用Arm Cortex-M85处理器的产品,可提供先进的6.39 Coremark/MHz效能。新款RA8E1和RA8E2 MCU提供相同的核心效能,但简化的功能集可降低成本,适合於工业和家庭自动化、办公设备、医疗保健和消费性产品等应用 |
![](/icon/objclass/news_icon.gif) |
IAR与鸿轩科技合作提升车用晶片安全功能 (2024.11.04) 一站式整合方案及功能安全专家服务加速客户产品上市
全球嵌入式研发领域软体与服务供应商IAR日前宣布,与鸿轩科技(SiliconAuto B. V.)合作。IAR将成为鸿轩科技的功能安全(FuSa)方案开发夥伴 |
![](/icon/objclass/article_icon.gif)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2024.10.30) 随着积体电路制程不断的演进,微控制器内建周边与类比元件也日趋丰富与复杂,因此提供使用者快速且便捷的图形化周边配置与程式码产生器也至关重要。除了缩短微控制器(MCU)韧体开发时程,也利於开发团队进行专案的维护与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