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富士通發表新一代Mobile WiMAX晶片組
提供行動裝置最佳的行動寬頻解決方案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報導】   2008年07月09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7206】

富士通微電子發表一款全新Mobile WiMAX晶片組,可用於各種Mobile WiMAX裝置,包括像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mart Phone(智慧型手機)與PDA等手持式產品。此款晶片組預定於2008年8月開始供應樣本。晶片組包含型號為MB86K22的基頻LSI晶片、型號為MB86K52的無線射頻LSI晶片、以及型號為MB39C316的電源管理LSI晶片。這三顆核心晶片所構成的晶片組可用以提供目前最具競爭力的12×12mm尺寸規格的WiMAX模組。在待機狀態下待機電流將低於0.5mA,可以延長行動裝置電池續航力,因此能讓業者更輕易開發出更具市場潛力的Mobile WiMAX終端裝置。

新一代Mobile WiMAX技術今年將在美國、歐洲、及台灣等地開始提供商業營運服務。初期將透過PC平台提供行動寬頻接取服務,同時也在手持式裝置、智慧型手機、PDA、可攜式遊戲裝置、以及導航系統等各平台開發支援Mobile WiMAX的產品。

富士通新一代Mobile WiMAX晶片組延續前一代通過運作測試且發展成熟的軟體,並且能由系統角度優化電源管理機制。這些優勢讓Mobile WiMAX終端產品製造商能更專注在設計優美流暢的使用者介面上,以及打造各式服務導向的應用裝置。

日本富士通電子裝置事業群行動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阿波賀信人表示:「此款高度整合的WiMAX晶片組具備低功耗與小尺寸優勢,這兩點都是開發具市場潛力的Mobile WiMAX終端產品的關鍵要素。在推動WiMAX產業發展方面,富士通微電子處於領導地位,並且積極與模組廠商合作以迎合市場需求。」

MB86K22是一款高度整合的基頻LSI晶片,採用富士通微電子的65奈米先進CMOS低漏電製程技術。MB86K22的運作功耗比前一代晶片低了36%,其中電源閘控技術能關閉晶片內部未使用模塊的電源供應,減少晶片功耗,讓整個Mobile WiMAX模組僅需消耗0.5mA的電力,進而延長電池續航力。

MB86K52是一款內建無線射頻LSI晶片,採用CMOS製程技術,可支援2.3GHz、2.5GHz、以及3.5GHz等頻率,幾乎涵蓋WiMAX論壇所規範的所有頻率。此款晶片讓Mobile WiMAX終端裝置製造商能向全球推出WiMAX裝置。MB86K52亦支援MIMO與beamforming技術,這些也是Mobile WiMAX Wave 2的關鍵技術。

MB39C316電源管理LSI晶片,由於採用單電池的設計, 讓產品省去所有複雜且耗時的電源管理元件。此項設計能把模組外部的周邊元件數減到最少。MB39C316能從系統角度直接控制與管理模組的電源,無論在何種運作模式都能達到最低功率消耗。

關鍵字: WiMAX  Fujitsu  富士通  無線通訊收發器 
相關產品
富士通推出能於高溫維持正常運作的2Mbit FRAM
富士通推出全球最高密度8Mbit ReRAM產品
富士通將推出世界首創FRAM安全認證解決方案
富士通推出能於攝氏零下55度運作的64-Kbit FRAM
Socionext推出新一代「Hybrid CODEC」模組M820L
  相關新聞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 新思科技與台積電合作 實現數兆級電晶體AI與多晶粒晶片設計
» 恩智浦提供即用型軟體工具 跨處理器擴展邊緣AI功能
» AMD攜手合作夥伴擴展AI解決方案 全方位強化AI策略布局
  相關文章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 開啟邊緣智能新時代 ST引領AI開發潮流
» ST以MCU創新應用潮流 打造多元解決方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A0QDJQQSTACUKT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