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於10月22日至31日舉辦「眺望2025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以「韌性社會 x 產業趨勢」主題,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團隊及產業界專家提出精闢分析,分別探討全球市場展望、能源韌性等最新總體經濟及全球趨勢,研討會內容涵蓋半導體、AI產業、智慧車輛、電子零組件、智慧機械、生醫與健康照護等多領域。今(25)日上午進行生醫主題的專題討論,聚焦在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前景。
|
2023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已達5,148億美元,預計將以6.5%的年增長率在2026年達到6,142億美元。(source : IEK) |
根據工研院IEKView研究,全球數位醫療市場於2023年已達到2,363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14.7%,預計未來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5.1%的速度在2028年攀升至4,790億美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組長吳信茂指出,隨著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技術逐漸成熟,智慧醫療將成為醫療產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智慧醫療透過醫療器材數位化、資訊系統串接及醫療物聯網的應用,讓醫療照護延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與覆蓋範圍。
吳信茂進一步說明,自COVID-19疫情以來,遠距醫療需求激增,推動醫療產業的數位轉型,改變了產業生態。雖然疫情過後全球經濟面臨資金緊縮挑戰,但智慧醫療技術在心血管健康、神經醫學、慢性病治療、精準醫療等領域仍具高度成長潛力。由於數位醫療技術的持續創新,預計仍將為最重要的投資領域之一。
IEKView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已達5,148億美元,預計將以6.5%的年增長率在2026年達到6,142億美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生技醫藥與醫療器材研究部經理林怡欣分享2024年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的最新趨勢。她指出,疫情過後,全球醫療器材產業正逐漸回歸疫情前的布局策略,而疫情帶動的遠距醫療應用及智慧醫療照護需求持續增長,讓醫療體系更積極探索分散式醫療的可能性。
林怡欣進一步指出,疫情改變了民眾對健康管理的認知與需求,尤其是對居家醫療照護的接受度明顯提升。此變化使全球醫療體系逐漸轉向價值導向的給付模式,而非傳統的論件計酬制度。對於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的挑戰,智慧醫療提供了應對成本、效率及人力問題的有效解方。
此外,疫情之後的全球醫材需求結構也隨之變動。林怡欣表示,疫情期間曾創高營收的體外診斷產品廠商在疫後面臨下滑,而隨著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緩解,診斷及手術設備產能逐步恢復。隨著醫療需求恢復常態,高齡化社會對心血管、骨科等醫療需求的增加帶動了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穩步成長,諸如Johnson & Johnson與Stryker等主要企業因應需求持續推動產品銷售。
本次研討會深入解析智慧醫療產業的當前動態與未來發展方向。隨著數位化與智慧技術在全球醫療體系的應用加速,業界預期智慧醫療產業將成為未來醫療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