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打造永續家園 新版建築物耐震規範正式上路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570】

地震一直是台灣最主要的天災之一,為確保建築物的工程品質,所有工程均需依據政府所頒布的規範進行設計施工,因此檢討與修訂建築物耐震規範,是全面提升結構耐震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國研院國震中心從2005年起主責協助內政部檢討修訂建築物耐震規範,歷經2006年及2011年兩次修訂,新版「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已於今(2022)年10月正式上路,此版規範融入了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將有效提升建築物耐震能力。

圖左起為國研院國震中心副研究員翁元滔、國研院副院長林博文、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吳欣修、國震中心主任周中哲、國震中心副主任柴駿甫、國研院營運推廣室張龍耀主任合影。
圖左起為國研院國震中心副研究員翁元滔、國研院副院長林博文、內政部營建署署長吳欣修、國震中心主任周中哲、國震中心副主任柴駿甫、國研院營運推廣室張龍耀主任合影。

國研院國震中心積極提升耐震設計評估與補強技術,新版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主要修訂的四項重點,包括提升鄰近斷層區域耐震安全、改善軟腳蝦建物耐震能力、精進土壤液化圖資與抗液化設計、確保隔減震元件設計品質與效能。

提升鄰近活動斷層耐震安全

當斷層錯動引發地震時,鄰近斷層區域常因斷層錯動而產生地表明顯位移與激烈的晃動,相較於遠離斷層區域,更易對建築物造成強大的破壞,這是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廣被學研界重視的現象與課題。

國震中心仔細分析台灣各已知活動斷層的影響範圍及其可能對鄰近區域造成的破壞,於新版耐震規範中,調整鄰近活動斷層區域之耐震設計要求,以確保建築物可以耐得住「近斷層效應」。以旗山斷層為例,在鄰近斷層區域依新版耐震規範設計之新建建築物,其耐震能力約可提升20~30%,可有效提升建物之耐震安全,而工程造價成本僅增加約5%。

改善軟腳蝦建物耐震能力

2016年美濃地震的維冠大樓、京城銀行以及2018年花蓮地震的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倒塌案例,皆是底層倒塌、上半部相對完整。這種底層軟弱(俗稱軟腳蝦)建物,主要是因為其低樓層為開放空間供公眾使用,因此結構及非結構牆量較少,加上傳統騎樓式設計,使底層抗震能力更弱。

此類底層軟弱建築物應儘速進行詳細評估與整體結構補強,為避免在完整補強前因強震來襲破壞此類建築物結構,新版耐震規範中訂定「排除弱層破壞」之補強規定,即經評估判定須強制改善之建築物,在進行完整補強或拆除重建之前,可採取階段性補強,以提供短期保護措施。耐震規範中同時提供配套的耐震評估程序與補強工法,協助此類建物選擇合適的補強工法,降低在地震下因底層軟弱而崩塌的風險。

精進土壤液化圖資與抗液化設計

建築物基礎地盤之土壤若發生液化,而該建築物基礎設計未作適當的抗液化處理,可能造成建築物產生嚴重之沉陷或傾斜,九二一大地震即有此種建築物液化損壞案例;又如2018年美濃地震,造成花蓮港區大面積沉陷達50公分,若該處有建築物,後果不堪設想。

有鑒於此,國研院國震中心蒐集國內土壤液化案例300多筆與世界各國案例300多筆,利用這些案例分析計算出台灣不同區域土壤之抗液化強度,進而發展出本土化的土壤液化評估方法,收錄於新版耐震規範中,使各地方執行單位製作液化潛勢圖時,具有同樣標準,以精進全國液化潛勢圖資的正確性與代表性。而設計工程師可依據精進後的液化圖資,更準確識別施工區域的液化潛勢及其影響範圍,據以提出正確可靠的抗液化設計,確保建築物安全。

確保隔減震元件設計品質與效能

自2006年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首次納入隔震與消能元件設計篇章後,建築工程設計中就大量應用隔減震元件。2009年在台灣已出現含隔減震設計的建築物約80棟,到2022年大幅增加至1,000多棟。然而隔減震元件的品質與效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須經適切的性能測試程序加以驗證。新版耐震規範中針對隔減震元件的性能測試與品管程序,訂定更嚴格而細緻的規定與要求,以確保隔減震元件的品質與效能,使其在實際應用上能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國研院國震中心希望能透過耐震設計規範與相關法規的更新與修訂,讓新建建築物能符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之耐震要求,而未來將會持續強化精進建築物耐震規範修訂工作。

關鍵字: 耐震規範  國研院  國震中心 
相關新聞
科研新創力轉化硬實力 協助開創農漁科技新局
國研盃i-ONE儀器科技創新獎出爐 清大及嘉義高工奪冠
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結果出爐 台大奪冠
國研院科政中心主任履新 整合資源建構國際級科技策略智庫
2024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競賽 臺南場冠軍出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 誰在守護機器安全?資安管理與存取控制必備指南
» 雷射干涉儀實現線型馬達平台 位移即時補償回授控制
» 使用MV Drive、同步傳輸控制降低能源成本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8C0W5LASTACUKM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