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科思創探索床墊材質影響 運用高科技產品增進睡眠品質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784】

人的生命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皆於床上度過。因此,睡眠的舒適度、便利性及「是否適合背部」等健康考量,皆是使聚氨酯(PU)軟質泡棉床墊廣受消費者歡迎的重要因素。而在當前潮流下,環境友善程度及碳排放等因素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聚氨酯材料的領導者科思創在2019年K展上,探討此材料在過去數十年間,在科思創自有實驗室的持續創新與開發下,如何快速改變,以滿足市場上日新月異的需求,同時也將說明科思創對軟質泡棉的未來發展計畫。

聚氨酯廠商科思創於2019 K展上呈現床墊從軟質泡棉成為高科技產品的發展歷程。
聚氨酯廠商科思創於2019 K展上呈現床墊從軟質泡棉成為高科技產品的發展歷程。

科思創聚氨酯軟質泡棉專家Lutz Brassat博士表示:「現在的床墊和 1960 年早期首創的聚氨酯軟質泡棉床墊已大不相同。兩者相比起來,就如同現今的跑車對上當年的古董車。」由身為化學家及能力極佳的機械工程師Otto Bayer博士,於德國利物庫森(Leverkusen)首先發現並製得PU軟質泡棉後,人們很快地發現,這款材料非常適合用於床墊。

Brassat表示:「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它的舒適性實在非常糟糕。並且因製造過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劑,使該軟質泡棉必須在置於充分通風的環境過後才能使用。」

聚氨酯的研發人員們費盡心力,才將最初的 PU 軟質泡棉慢慢轉變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高階產品。而這些研發過程都在科思創展覽攤位上的陳列品中詳盡介紹,並呈現早期記憶泡棉和當今頂尖產品之間的差別。同時,也展望未來的研發方向。例如:未來的傢俱不僅是舒適至上,同時也必須可以回收,其中部分的材料將使用替代原料。

新一代原料 對應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

科思創在軟質泡棉方面的改良與精進,包括原物料優化、高彈性冷發泡棉床墊製作流程,以及使用多元醇製造高回彈泡棉等。種種的創新,都是為了進一步改良人體睡眠時所作用之力量的分布。

Brassat表示:「其他的研發進展或許不那麼令人感到驚豔,但卻也同樣重要。舉例來說,使用水性黏著劑可讓不同種類及厚度的泡棉所製作的床墊結合在一起,創造出特別高品質且可依照骨骼肌肉特性而分區的床墊,並絲毫不影響有機揮發物質測量的結果。」

其他的創新亦協助延長了聚氨酯床墊的壽命,並使其在更長的時間下也能保有優異的品質。由於目前「箱裝床墊」技術的成熟,床墊的運輸也變得更有效率。即床墊在出廠時是成捲的,而消費者可快速將其展開還原為原有的尺寸,且不會影響床墊的舒適度,主要原因為新型的輕量高階泡棉幾乎不會在壓縮過程而發生變形的狀況。

「進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製造絕佳智慧軟質泡棉床墊的最新亮點還包括「數位產品搜尋器」,可供泡棉製造業者尋找最適合其產品的原料,及部分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材料的cardyon多元醇。

另外受到關注的還有包括可以解決熱門的高回彈性床墊技術問題的 PU 原料及製程。通風特性佳的泡棉亦可提高睡眠的舒適度,此外,相較於前代產品,其高回彈性的特質亦較不會受到溫度影響。其他特色則包含整合於泡棉聚合物鏈的反應性催化劑,可進一步減少物質揮發。

Lutz Brassat表示:「從最早期壽命不長的軟質泡棉床墊,到現今的高機能多元醇產品,例如Softel VE-1800。一路上種種的改善雖然細微但卻非常重要,也因此逐漸在過去幾十年獲得應用。而每一代產品間的最大共同點,同時也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產品間的共同點,即是科思創將持續領導創新的腳步,永不停歇。我們將繼續努力,讓消費者在未來能擁有更好的睡眠品質。而床墊的進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鍵字: 科思創 
相關新聞
科思創與ADNOC簽署投資協議 支持其公開收購要約
科思創協同產品設計 全面邁向循環經濟
科思創聯手納斯特與北歐化工 打造汽車產業循環經濟
科思創推出阻燃級TPU電纜護套 滿足高阻燃性電線電纜應用需求
科思創攜手阿里雲平台 提升永續塑膠的可溯性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以數位共融計畫縮短數位落差
» 智慧無線連結:驅動現代生活與未來創新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 雙臂協作機器人多元應用與創新商業模式
» 在邊緣部署單對乙太網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09.6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