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工研院攜手成大 為南台灣「生醫下世代園區」打頭陣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9年10月07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442】

近年政府積極串連中南部在地產業,已逐步展現跨域共創價值的具體成果,為了強化南部研發能量、為在地產業點火添薪,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新竹生醫園區」陸續成立後,工研院攜手成功大學於今(7)日簽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透過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進行創新技術產業化及跨領域合作,以培育下世代生技菁英人才。雙方將以細胞治療(Cell Therapy)與運算醫學(Computational Medicine)為兩大重點發展項目,連結產學研醫跨域能量,吸引各領域產業與資源挹注,力助生醫產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工研院攜手成功大學簽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透過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進行創新技術產業化及跨領域合作,以培育下世代生技菁英人才
工研院攜手成功大學簽署合作意向書,宣示雙方將透過生物科技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進行創新技術產業化及跨領域合作,以培育下世代生技菁英人才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各國積極投入精準醫療以降低醫療支出、讓醫療更有效率,如何將數位科技與醫療成果整合,是生醫產業佈局下世代技術的首要關鍵。政府極力推動「5+2產業創新計劃」中,也致力打造國家級的生技重鎮,包括南港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新竹生物醫學園區,更希望將這些能量延伸至南台灣,為在地產業點火添薪。台南除了有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龐大的產業效益外,還有國內頂尖的成功大學,匯聚著成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等龐大資源,工研院肩負帶動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責大任,將共同攜手連結產學研醫跨域能量,在南台灣打造「下世代生醫園區」,雙方未來將優先鎖定細胞治療(Cell Therapy)與運算醫學(Computational Medicine)兩大議題,且持續與國際頂尖的學研機構進行合作交流,研發及培育跨領域生技菁英人才,期盼挹注更豐沛的能量,成功開創南台灣生醫產業新局。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指出,「下世代生醫園區」的兩大議題中,包含自體細胞治療應用、異體細胞治療研究、細胞藥物量產製程;還有生醫健康數據資料應用(real world data)、影像與治療策略規劃-3D浮空影像技術、器官動態功能模擬等議題,以結合基礎與應用研究,進行創新技術產業化及跨領域合作。未來再逐步擴大至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大數據及物聯網之應用,如:以人工智慧數據治理之智慧城市,及植入式醫電與醫材應用等議題,希望從研發前瞻性技術成果至後續商品化流程,建構從上到下游完整的學研合作示範平台。

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強調,自上任以來,市府團隊持續推動五大發展主軸,透過資源整合、創新服務及加速建設。其中,「生物科技」、「綠色能源」及「時尚設計」等並列為台南市的三大新興產業,目前在台南的生技廠商家數超過400家,具有完整的產業聚落,台南市政府除協助提供在地產業優良的發展環境與協助拓展市場外,未來在導入工研院前瞻技術與成功大學豐沛的研發能量下,期能達到中央政府將國家級生技重鎮延伸到南台灣的目標,協助台南生技產業轉型及升級。南科管理局副局長鄭秀絨指出,台南科學園區是南台灣的科技重鎮,提供了近8萬個就業機會,占全市就業人口9%,南科園區廠商年產值約為全市整體產業產值40%;6年多來,已有多家新創公司進駐科學園區,為南部產業創造獨特的優勢,未來在生醫下世代園區產業聚落形成後,盼能匯集南部生醫研發的能量與動能,再創生醫高峰。

關鍵字: 生醫  工研院  成大 
相關新聞
經濟部法人創R&D100台灣史上最佳紀錄 勇奪15項大獎亞洲居冠
工研院攜手beBit TECH 發表金融業NPS白皮書
工研院新任院士出爐 黃仁勳、蘇姿丰讓台灣添光
[SEMICON] 臺日攜手合作為半導體產業打造韌性生態系 
[SEMICON] 經濟部發表MOSAIC 3D AI晶片 劍指HBM市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進入High-NA EUV微影時代
» 強健的智慧農業 讓AI平台成為農作物守護者
» 輕觸開關中電力高度與電力行程對比
» 確保機器人的安全未來:資安的角色
» 為何設計乙太網路供電需要MCU?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9K0EMWG6STACUKJ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