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今(14)日舉辦「2019工研院年度專刊發表暨台灣科技服務新生態創新論壇」,發表年度專刊《創生態:科技加值 服務匯流》,特別邀請智榮基金會、數金科技、群健科技、鴻海肚肚智慧餐飲、清華大學等產學研專家齊聚一堂,針對建構台灣科技服務新生態的市場契機提出產業見解。
|
/news/2019/10/14/1301015190S.jpg |
工研院協理段家瑞表示,在過去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中小型企業扮演了台灣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角色。面對現今的國際競爭環境變遷,台商不能再靠著單打獨鬥突圍,如何順應這波創新科技所帶動的產業革命新浪潮,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工研院配合政府政策研發並推動多項「5+2產業創新」技術,以及拓展新南向合作的關鍵成果,欣見今年專刊為台灣服務業與中小製造業的發展把脈,期許藉此拋磚引玉,集結各領域的專家,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達到翻轉產業與經濟的目標。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則表示,全球數位科技趨勢加速,人類隨著「社會1.0(狩獵社會)」→「社會2.0(農耕社會)」→「社會3.0(工業社會)」→「社會4.0(資訊社會)」演進後,將邁向第五次的全新社會–「社會5.0(超智慧社會)」。由於全球消費型態改變,傳統的產品貿易模式都將被新興國家與數位平台取代,從2015年迄今全球各地零售服務業紛紛出現倒閉潮,關閉大量的實體商店。另一方面,隨著環境威脅、全球高齡化、AIoT科技發展,造就健康照護產業的轉變,市場關注如何透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結合,提供創新服務,達到預防保健、飲食運動等自我健康管理。
蘇孟宗進一步說明,台灣產業結構以服務業GDP居冠、就業人數逾六成,是帶動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中小型製造業家數達14萬3,000家,占全體製造業的96%,是經濟重要發展基石,然而服務業及中小製造業長期皆存在服務業研發投入偏低、出口規模小的困境。在數位經濟時代下,台灣擁有智慧硬體產業優勢,在軟體開發方面有相當優秀的技術人才,若能重視服務業與中小製造業使用者需求,開發利基市場服務商機,加上政府以法規、人才雙管齊下,扶植以新興科技為基礎的科技服務業,進一步建立台灣的「科技服務新生態」,將能有效協助服務業與中小製造業升級轉型,重塑台灣產業競爭力,邁向社會永續。
針對台灣發展科技服務業將面臨的挑戰與契機,特別邀請目前業界創新先驅與專家參與論壇。上半場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以「千倍機會的服務業國際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認為台灣未來產業發展思維應轉向,以使用者為中心、就近服務市場的新思維進行國際化佈局。
下半場「台灣科技服務新生態創新」論壇的出席貴賓包括:工研院特別顧問史欽泰、數金科技執行長李亞鑫、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所長林福仁、群健科技行銷長游淨茹、鴻海肚肚智慧餐飲董事長孫和翊、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等產學研專家,一同探討台灣產業面臨的契機及挑戰,以及如何運用新科技帶領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再創產業新契機。
今年產科國際所的年度專刊《創生態:科技加值 服務匯流》提出,因全球數位科技趨勢加速,對於台灣傳統服務業、中小製造業者來說,導入科技來協助服務或生產運作有其難度,預期「新科技服務業」將扮演引領台灣產業數位轉型重要地位。
工研院定義,新科技服務業是「以人為本」思維,企業掌握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建立或參與跨產業合作,運用科技提供創新服務和解決方案。企業導入自動化和智慧技術會取代重複性和勞力型工作,但透過「人機協作」可以強化人類發展新技能、提供彈性工作環境和決策能力。因此,未來新科技服務業的人才需求,應具備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以及問題解決、團隊合作、服務導向和持續學習等軟性技能,並且具備整合垂直產業的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以提供高附加價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