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台達前進2022 COP27 分享島嶼電網韌性及珊瑚復育
 

【CTIMES/SmartAuto 劉昕 報導】   2022年11月0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905】

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今日(8日)宣布積極參與於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召開的第二十七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7),今年不僅是唯一在聯合國官方談判區(Blue Zone)主辦周邊會議的台灣企業,並設立攤位展示實體設備與各國交流,同時也是唯一大會通過在行動倡議區(Action Hub)舉辦座談的台灣團體。

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左4)、台達永續長周志宏(左2)、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左3)、台達能源系統解決方案資深處長艾祖華(左1)與前往埃及的台達基金會特派員連線合影
台達品牌長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左4)、台達永續長周志宏(左2)、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左3)、台達能源系統解決方案資深處長艾祖華(左1)與前往埃及的台達基金會特派員連線合影

台達本次以「島嶼」為題,分享島嶼電網韌性及珊瑚復育雙議題,透過發表影片,展示儲能穩定離島蘭嶼電網的案例,以及自台達50周年啟動之珊瑚復育成果,記者會上並與台達先行團隊於埃及會場越洋視訊連線,將第一手埃及會場的實況向外界分享。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氣候危機是現在進行式,台達一直努力為此尋找科技解方,身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正式觀察員,今年是連續第十五次實地參與聯合國氣候大會,至今累積在會場主辦或參與了16場交流活動,向國際傳達台達所提供的低碳解決方案及氣候調適策略。

今年在周邊會議(Side Event)上,台達將和西班牙代表團及其島嶼政府交流地方能源轉型。面對氣候災害,台達將儲能解決方案導入離島電網,進一步建構低碳島嶼電網韌性。

而在行動倡議座談(Action Hub)中,台達則分享已成功復育移植千株珊瑚的調適之道,並呼應主辦國埃及準備大舉開展的海洋復育計畫,攜手海洋生物分子觀察網絡(OBON)、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專家討論維繫海洋生物多樣性、開發藍碳等專業議題。

台達能源系統解決方案事業處資深處長艾祖華說明,極端天氣事件常對島嶼獨立電網造成困擾,如何適當調配負載、提升災後復原能力,令管理單位頭痛不已,特別是當再生能源大量湧入電網,更須靈活、彈性的管理方法,台達分別在台灣兩個離島地區(金門、蘭嶼)安裝儲能系統,搭配功率調節系統(PCS),能在0.2秒內快速反應,避免跳電意外。

台達將帶著這些實績前往本屆氣候大會,與國際氣候社群及島嶼代表交換意見,一起探討營運分散式電網、讓島嶼達成淨零排放的成功策略。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表示,台達基金會除將代表台達介紹島嶼電網韌性外,也將向各國際談判代表和氣候意見領袖展示來自台灣的珊瑚復育成果和海洋調適策略。

若地球暖化升溫1.5°C,將造成70%到90%的珊瑚消失,因此台達將帶著與基隆海科館、屏東海生館、以及民間保育團體等專家的實質合作成果,與國際社會交流如何透過科技方法復育珊瑚,包括由台達與合作夥伴共同研發的珊瑚育苗設備,以快速復育受到海洋暖化威脅的珊瑚生態系。

COP27除了檢視各國NDC減碳承諾、因烏俄戰爭而起的能源危機,更會聚焦討論脆弱國家的損失與損害(Loss & Damage)賠償機制。台達基金會除長年參與氣候會議,帶回最新的談判動態和減碳知識,協助台灣掌握國際氣候發展趨勢,以緩解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衝擊。

關鍵字: 台達電 
相關新聞
[SEMICON] 台達攜UI結合AI數位雙生 強化半導體設備軟硬體創新
[自動化展] 台達解密低碳智造 以AI強化虛實整合應用
台達北科聯合研發中心揭牌 聚焦電力電子前瞻技術
邁向淨零未來 台灣氣候聯盟攜手ICT產業落實減碳行動
5G智慧杆標準推動聯盟成立 期創造ICT市場新藍海商機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28.17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