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外界對於科學園區營收衰退恐退至金融海嘯水準一事相當憂慮,事實上,台灣科學園區開發策略一直有正反兩面聲音,但不可否認地,每個園區在開發時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故事,南科八十六年設立以來,積極擺脫第二園區包袱就是一個例子。而如今,雖然高雄園區出租率一直是南科管理局設法解決的
問題,但位於陽光普照的南台灣,南科的新出路,就是不完全著重於高科技,也積極引入醫材產業。
南科管理局長陳俊偉表示,「科學園區理所當然要有高科技、但也不能只有高科技。」回顧當年,第二園區之所以設在南科,是為了均衡南北發展,更進一步去探索,南科其實還有更深層的使命。高雄螺絲螺帽、金屬工業發達,國科會與金屬中心合作,在高雄園區發展引進生技醫療器材產業,鎖定人工牙根、骨科、醫美等領域,在開發各式醫療器材時,也促進了化學材料、醫療電子零組件的商機。這項計畫執行第三年,引入32家廠商、產值已有40億元。
與發展成熟的半導體、光電產業相比,醫材產業規模不大、40億元也只是不大的數目;但陳俊偉點出一件重要、也是南科不再是「第二園區」的重要理由:「以科學園區的質量,去帶動地方產業的升級;這就是南科要走的『自己的路』」。
更多關於南科園區"走自己的路"的故事,請見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