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科技對全球資通訊(ICT)產業及商業模式將帶來革命性影響。如此的概念也可套用至台灣的產業環境,「創新創業是台灣以後一定要走的一條路。」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投資長翁嘉盛於2017台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與新創(Innovation & Startups)記者會中提到,台灣產業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套生態系統,且其中一定要包括新創團隊。
|
翁嘉盛表示,創新創業是台灣未來產業升級、企業轉型契機。 |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於5月3日也提到,未來物聯網真正的機會將在新創公司上。對此,翁嘉盛也贊同其看法,翁嘉盛表示,創新創業是台灣未來產業升級、企業轉型契機。但由於台灣過去在新創方面挹注較少的資金,所以於創新創業方面的發展力道較為薄弱。
據了解,亞洲.矽谷計畫所扮演的角色即是媒合新創團隊與國際資金。「讓台灣的團隊也可以打國際盃。」翁嘉盛表示,該計畫是一個良好的平台,可讓優秀的台灣新創團隊嶄露頭角,被國外的創投家見識到台灣的科技人才。
翁嘉盛解釋,該計畫也將鏈結國際科技族群,無論是歐洲、美國、以色列,或者是日本,都希望可以將這些國家的科技能量轉化為台灣的生態系統的一部份。
翁嘉盛強調,亞洲.矽谷計畫希望推動台灣One Ecosystem的觀念。裡面包括全球的科技能量、工研院等研究機構、新創產業,以及大企業等,這些要素要如何在One Ecosystem中結合與發酵,利用這股強大的力量帶動台灣創新產業,就是此一計畫希望實現的。
不過翁嘉盛也坦承,目前台灣部分的法規已不合時宜;亞洲.矽谷計畫不斷地蒐集與整理業界、創投界等想法,希望推動政府修改早已過時的法規,進而讓新創圈得以鬆綁,創造出更有利的投資環境。
5月4日行政院通過金融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專法的「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翁嘉盛也引以為例,金融監理沙盒專法的通過提供創業圈一個重要的投資環境,政府須思考的是,如何做出合宜的創新場域,讓青創界更有其舞台可發揮,通過金融監理沙盒專法讓創新創業界又更邁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