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imec推出雙層半鑲嵌整合方案 4軌VHV繞線設計加速邏輯元件微縮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2年12月09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2400】

本周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上,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發表了最新的半鑲嵌整合方案,透過導入VHV繞線技術(vertical-horizontal-vertical)來實現4軌(4T)標準單元設計,加速元件微縮。該半鑲嵌製程成功將標準單元在中段製程的端到端間距(tip-to-tip;T2T)微縮至8奈米,不同元件層的邊緣還能完成自對準。設計人員可透過這項微縮技術來實現更緊密的標準單元堆疊,與5軌設計相較,面積減少了21%。這套創新的佈線方案搭配半鑲嵌整合製程,將能逐步推進邏輯元件的微縮藍圖,迎向埃米世代。

圖一:標準單元樣板的俯視圖(左)5軌HVH繞線設計(右)4軌VHV繞線設計。
圖一:標準單元樣板的俯視圖(左)5軌HVH繞線設計(右)4軌VHV繞線設計。

長久以來,中段製程採用單層接點的設計來連接前段製程(FEOL)與後段製程(BEOL)。但到如今,中段製程的元件層逐漸增加,例如包含Mint金屬層與Vint通孔層。這些元件層將源極、汲極與閘極的電訊號傳輸至局部導線層,或是反向傳輸。

imec近期推出了一套創新的標準單元佈線架構,取名為VHV,透過在中段製程增設一層元件層(M0B)來實現4軌設計,加速元件微縮。利用這項技術,標準單元的前三層佈線採用VHV設計,而非5軌標準單元所用的傳統HVH繞線設計。不過這項創新的雙層VHV繞線技術在製程整合方面極具挑戰,主要原因是4軌標準單元之間的邊緣較為狹窄。在中段製程,相鄰的M0B層導線端點必須緊密相距,相向的兩條通孔(VintB)邊緣也需清晰的輪廓分界,所有間距都至少在頂部Mint金屬層的關鍵尺寸(CD)之內。展望未來技術節點,我們必須將導線的端到端間距與通孔層的間距從24奈米逐漸縮短至8奈米。直接蝕刻已經無法實現這項目標,因此需要改用自對準圖形化策略。

在今年的IEEE國際電子會議(IEDM)上,imec展示一項雙層半鑲嵌技術,用來實現緊密相鄰的標準單元圖形定義,其中進行一次直接金屬蝕刻。imec奈米導線研究計畫主持人Zsolt T?kei表示:「大致來說,我們先用傳統圖形化技術,製出連續導線與較寬的通孔,接著製出兩層金屬層,隨即把這些元件層一分為二,將位於頂部、間距為16nm~18nm的Mint金屬層作為硬光罩,完成最後的圖形化處理。」 如此一來就能實現Mint、VintB與M0B三層元件層的同步自對準。透過以釕金屬製成的雙層測試元件,我們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通孔的平均關鍵尺寸僅有10.5nm,M0B層的端到端間距也只有8.9nm。」 導線電阻與隔離特性等初始電性特徵分析也協助進行了結構驗證。

Zsolt T?kei接著說道:「這項VHV繞線技術將是實現A10、A7、A5、A3等埃米技術節點的關鍵微縮技術,有效縮短標準單元的間距。甚至還能用於新興的元件架構,像是奈米片、叉型片與互補式場效電晶體(CFET)。透過在中段製程導入以往用於後段製程的半鑲嵌技術,我們現在也找到了整合這項繞線技術的方法。但這還需要更詳細的研究。為此,imec正在進行全新光罩設計的下線製造。」

關鍵字: imec 
相關新聞
臺歐攜手 布拉格論劍 晶片創新技術論壇聚焦前瞻發展
imec車用小晶片計畫匯集Arm、日月光、BMW集團等夥伴
imec執行長:全球合作是半導體成功的關鍵
imec採用High-NA EUV技術 展示邏輯與DRAM架構
imec發表新一代太空多光譜與高光譜影像感測技術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 最佳化大量低複雜度PCB測試的生產效率策略
» 公共顯示技術邁向新變革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231.6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