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電子與電機工程(NTU EEE)團隊發表最近研究成果,透過矽產生穩定雷射光的方法,由於大幅降低雷射產生運作過程的功耗,可被安裝於晶片等級的光達(chip-scale LiDAR)工具箱內,使光達系統的價格和體積大幅降低。
|
南洋理工大學電子與電機工程(NTU EEE)團隊發現如何透過矽相容材質,穩定發出雷射光,有助降低光達系統價格與體積。(Source: 南洋理工大學) |
「光達」是自駕車的關鍵零件,目前的光達系統不僅價格高昂且體積大,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學者無不致力於縮小光達系統的體積,以便將所有影像視覺相關零組件整合在一個小矽晶片上,但因為與矽相容的物質在雷射發光的穩定度和效率上表現不佳,因此無法實現此一目標。
NTU EEE團隊透過新雷射結構的發明,透過延展鍺來大幅提升發光效率(light-emitting efficiency),在光泵浦過程中可持續穩定地發出雷射光。此研究由NTU EEE 團隊的助理教授Nam Donguk和Tan Chuan Seng所主持,近日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
Nam助理教授指出:「鍺和矽原來的特性並無法有效率地發光,雖然2000年時曾有論文預測到將鍺延展少數幾個百分比,便可提高發光效率,但當時認為要延長半導體材料這麼多是不可能的,我們團隊花費數年實驗,終於實現了延長鍺奈米線(germanium nanowire)。」
此一研究成果將使光達系統的價格降低至約37美元,且體積大幅縮小,可放在手指頭的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