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近日告訴《電子產品世界》編輯,根據ARM上半年的出貨量統計報告,有史以來,ARM在中國大陸合作夥伴的出貨量會超過10億片,上半年已經超過了5.6億多萬片。
|
ARM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圖:CTIMES) |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因為對比2008年,當時中國大概是2000多萬片。另外,從全球資料來看,ARM在2012年全球整個出貨量不過是87億片左右。相比之下,中國廠商這次可以達到10億片以上,市場佔有率份額是非常可觀的。
這也是很明顯的標誌,中國設計企業不光是在技術上,在市場執行能力上與全球的競爭力上,已得到了非常快速的提升。這反映了本土IC設計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而不是過去成本考量比較多的模式。
為什麼會成長這麼快?
主要是產業環境的改變,例如中小企業崛起。當前,大的生態系統從PC產業變成行動產業以後,原來產品的秩序被破壞掉了,例如有了Android以後,OS基本上一統天下了。也就是說,一個產業,不管是哪個區域的產業成功,靠的是對市場的應用和客戶產品的定義和最後的執行力。而中國大陸儘管基礎薄弱,但有巨大的應用沃土。
再往前看的話, 中國還有很大的潛力,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從地域上來講,包括大量的增長會從所謂的新興市場崛起。以智能手機為例,智能手機今年的總出貨量大約是9.7億~10億。僅僅是聯發科和展訊,至少是3.5億~3.6億,從數量上來講是非常巨大的。聯發科占了2億多。
再進一步,新興市場無外乎中國、巴西、印度等,哪個國家有真正完整的產業鏈做這件事情,誰就能勝出。對於中國產業的前途,吳總建議,兩岸的產業應該做更深一步的合作,從過去僅僅是貿易的關係,變成更像一個是技術合作夥伴的關係。因此,下面要做一體化的合作,不管是文化、金融還是技術上,等等。為什麼?今後幾年高端精密製造業方面,中國這一塊不可能離開臺灣產業的支持。但是臺灣產業鏈如果沒有新興市場的支持,也沒辦法走下去了。
從宏觀來看,所有中國、臺灣科技產業基本上做得很成功的無外乎搭了兩趟車,一趟就是行動的車,一趟就是中國大陸市場的車。再往下也需要與中國大陸的市場文化上更融合。
從全球格局來講,產業鏈崛起的跡象很明顯了,再往下是產業鏈整合的問題。
從技術角度看,ARM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需求也是非常巨大的,在晶片業無孔不入,這是從十億到百億跳躍的基礎。現在如果發明可以吃的晶片,ARM可以做到百億到千億了。
(補充:今年預計中國大陸出貨10億片ARM晶片,臺灣的出貨量和大陸差不多,二者加起來會達20多億。)
(作者為《電子產品世界》主編王瑩,本文經《電子產品世界》同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