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氣候峰會凸顯金融商機 工研院看好南台灣以海藏綠引金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1960】

適逢今年COP28氣候峰會落幕後,除了首次承諾「轉型脫離」所有化石燃料等決議,引發各界討論外;還有自上屆峰會以來便獲高度共識的「氣候金融」課題,更值得關注。工研院也適於此時舉辦「預見大南方─展望新經濟-南臺灣產業策略論壇」,推動「以空輔海、以海藏綠、以綠養金、以金創新」的創新循環策略可資呼應。

自上屆峰會以來便獲高度共識的「氣候金融」課題,更值得在COP28會後關注。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也正持續推動「以空輔海、以海藏綠、以綠養金、以金創新」的創新循環策略。
自上屆峰會以來便獲高度共識的「氣候金融」課題,更值得在COP28會後關注。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也正持續推動「以空輔海、以海藏綠、以綠養金、以金創新」的創新循環策略。

早在今年峰會開幕前2天,各國代表便密集召開3場會議討論,並發表一份非正式官方文件,提出共7項初步討論的落實方法中,就有5項與「金融」相關;且有近200國代表同意,設立規模高達130億美金的「損失與損害基金」,用來幫助深陷極端氣候影響的開發中國家能源轉型,以及建構更具韌性的環境安全網,應對不同的風險,成為這次峰會少數亮點。

工研院也適於COP28閉幕前一天舉行「預見大南方 展望新經濟-南臺灣產業策略論壇」,並首次發表「2024南台灣產業創新策略」,結合了全球趨勢和產業群聚研究、在地專家巡迴拜訪、政府政策及工研院技術盤點後,針對南台灣產業創新轉型提出建言。

工研院副總暨材化所所長兼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主任李宗銘表示,看好當淨零時代來臨,電動車與綠能轉型、海洋產業與藍碳市場將帶動產業新經濟,更預測海洋經濟在未來幾年將呈倍數成長,建議產業應提前布局。南台灣產業則具有產業、文化、生態樣態多元特性,並且擁有多產業園區及天然資源豐厚等優勢,可望迎接未來產業新商機。

工研院身為產業智庫,且有鑑於產業轉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已在南部4個院區投入近700位專業工程師成熟的工程技術與管理經驗;並持續透過「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統籌整合南部產學研能量,積極協助政府推動南部產業發展。

工研院副總暨產科國際所長林昭憲進一步指出,隨著電動車趨勢浪潮來臨,帶動國際車廠積極轉型,加上各國政府推出各項電動車補助,全球電動車銷量預計將在2030年突破1,400萬輛市場可期;尤其海洋能也被歐美視為下世代重要的能源基載之一,正積極發展海洋能源所需關鍵技術與產業鏈。

如今,工研院已針對2024南台灣產業發展,提出「傳產維新」、「跨域革命」兩大策略,建議基於台灣汽車零組件製造貢獻豐沛出口動能上,將南台灣既有具競爭優勢的汽車和零組件產業應用,轉向電動車市場的傳產維新,導入數位科技推行綠色運輸;鏈結在地產業,切入化合物半導體之跨域創新應用,同時布局氫能車輛技術,再造汽車零組件產業巔峰。

在海洋經濟發展面上,台灣既是海島國家,更該推動海洋科技發展為產業帶來新契機,面對迫在眉睫的機會與挑戰,政府也在今年5月26日通過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積極推動海洋產業永續發展。工研院還建議採取「以空輔海、以海養綠、以綠引金、以金創新」的創新循環策略,搶先布局涵蓋永續漁業、永續觀光、無人機與水域無人載具、藍碳新產業等多面向海洋產業的跨域革命。

因此,不僅可利用風、光與氫能源,克服無人載具長途航行、通訊的困難;還能利用藻類從源頭減碳、減廢、減塑、減殺生,形成高值「藻經濟」。依工研產科國際所預估,2030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值將達到3兆美元,創造4,000萬個工作機會。

其中由於海洋覆蓋地表面積71%,包括海洋藻類和生物等,約可產生50%氧、吸收25%碳,顯示藍碳固碳力約為森林碳的2.5倍以上,藍色經濟將達到主流經濟的2倍。台灣雖然擁有全球第一(45%)的綠藻產值,預計全台灣2030年可復育維護面積約為6,325公頃,現存藍碳的碳匯量可達每年34萬公噸,於南台灣更有利基,得以導入更多元應用與分工,連結新興跨界科技,進而創新綠藻產業生態系。

目前已有部份藍碳專案已進入自願碳交易市場,除了紅樹林、海草及鹽沼之外,部份國家也積極開發如大型藻類養殖等新興藍碳方案。未來甚至可藉「以綠引金」,牽引資本布局健康及智慧海洋等長程科技,進而形成海洋經濟獨角獸。

據統計現今全球共有221項海洋基金,2030~2050年規模達2.5~3.5兆、投資報酬率達4倍以上(450%~615%),可惜台灣卻在該領域缺席為0;至今對其占GDP比例統計也只到2019年,不及歐美日等國直到2021年,仍有藍色經濟貢獻GDP的持續統計。工研院也對此提出「微創新、厚科技、鉅挑戰」等短中長期策略行動,邀請產業觀己力提前布局,協同創新,讓南台灣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驅動引擎。

相關新聞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會聚焦AI時代的學習體驗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COP29聚焦早期預警系統 數位科技成關鍵
AI伺服器和車電助攻登頂 2024年陸資PCB產值達267.9億美元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9閉幕 聚焦AI資料中心節能與淨零建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桃園市智慧化程度不落五都之後
» Gateway of Taiwan 智慧治理 看見桃園新價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27.7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