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TrendForce:低軌衛星將帶動2023年全球衛星產值逾3,083億美元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655】

受惠於2022年美國、英國、中國大陸積極推動低軌衛星(LEO)部署進度,成長動能來自於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對軌道、頻譜規範與全球頻寬需求大幅攀升;加上衛星網路(Satellite Internet)視為偏鄉、農村與海空移動載具等主要通訊解決方案,透過衛星通訊技術與地面網路結合,發展混合式網路(Hybrid Network),以提高頻寬、覆蓋率。根據TrendForce最新預估,截至2023年全球衛星產業產值可達3,083億美元,年成長為4.5%。

業者不僅可利用低軌衛星提供通訊互補性,整合現階段正在研發測試的B5G/6G混合解決方案,還可望有更多合作機會,打造全新產業格局。
業者不僅可利用低軌衛星提供通訊互補性,整合現階段正在研發測試的B5G/6G混合解決方案,還可望有更多合作機會,打造全新產業格局。

即使現今低軌衛星在軍事和國防應用非常成熟,但在商業和民用方面,卻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並隨著衛星小型化及有效載荷系統不斷進步。近期太空市場正快速朝向商業化發展,包括SpaceX、OneWeb、Telesat、Viasat、Amazon等大廠積極布局LEO,使之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業者不僅可利用低軌衛星提供通訊互補性,成為地面網路補充、替代方案,加強M2M鏈路,整合現階段正在研發測試的B5G/6G混合解決方案。且因為符合3GPP Rel-17制定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規劃應用方向,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產業鏈上可望有更多合作機會,打造全新產業格局。

同時,基於低軌衛星具有高傳輸、低延遲、全覆蓋優勢,對車聯網、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發展帶來幫助。科技大廠藉此探索太空產業商機,如將衛星網路結合移動載具與混合網路應用,針對航空業機上網路連接問題進行探索,預計低軌與現有中軌(MEO)全球導航系統(GNSS)解決方案整合運行,提供PNT(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服務。

TrendForce進一步指出,因為採取衛星系組網的單一個體,於地面接收站提供的服務時間有限,加上低軌衛星與地球運轉不同步,所以對衛星與衛星間自我管理碰撞防護、系統通訊管理、地面端接收與追蹤等成為挑戰亦為商機。地面設備為了與低軌衛星維持聯結,故適用相位陣列天線(Phased Array Antenna)解決方案,透過波束成形網路產生多個波束,從而同時支援多顆衛星,其中相位陣列天線與5GmmWave技術相近。

綜觀台灣衛星相關廠商,在低軌衛星市場興起下,台揚、啟碁、金寶、昇達科、同欣電、穩懋、康舒等皆有布局,其中全球地面設備產值占衛星產業最大宗,2021年約占51%。隨著全球太空商機龐大,台灣廠商積極以零組件與地面設備切入,藉此機會熟悉關鍵規格,未來甚至可進入制定規格核心組(Core Group)中。

另一方面,在各衛星運營商布局下,預期恐面臨老舊衛星汰換與航空垃圾問題,目前各國致力研究回收太空垃圾技術。如日本提出磁鐵回收太空垃圾;美國、英國積極資助太空垃圾追蹤科技,鼓勵企業參與研發;歐盟則測試太空垃圾清理可能性,透過視覺導航系統、捕捉碎片等技術自行銷毀,未來如何有效回收至地球,亦是廠商進攻太空產業的商機所在。

相關新聞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會聚焦AI時代的學習體驗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COP29聚焦早期預警系統 數位科技成關鍵
AI伺服器和車電助攻登頂 2024年陸資PCB產值達267.9億美元
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9閉幕 聚焦AI資料中心節能與淨零建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6.152.14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