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外骨骼輔助機器人將朝輕量化與智能化發展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20年02月21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4859】

對於慢性病或者有傷殘的患者來說,為了維持其良好的生活品質,輔助科技將是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另外由於全球照護人力正嚴重短缺,降低照護者負擔的解決方案面臨迫切需求。許多患者更希望能夠自行透過自己本身的力量來進行復健,或者執行生活上的例行動作,而不假手他人。這些需求都使得輔助科技的市場日趨蓬勃。

外骨骼機器人近年來更發展出使用更便利、步態訓練更精準的方案,讓步態模式更自然。
外骨骼機器人近年來更發展出使用更便利、步態訓練更精準的方案,讓步態模式更自然。

外骨骼機器人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下,發展而出的輔助科技應用實例。事實上,外骨骼機器人設計的主要目的,一是讓正常人變成超人,這樣的範例經常可見於各種科幻電影中,人類穿上機械外骨骼或者鋼鐵衣,可以做到更多平常人所無法達成的事情。另一種目的則是讓病患變成正常人,最常見的例如讓許多四肢傷殘的患者,能夠靠著自己穿著外骨骼機器人而站立甚至行走,可以自理生活,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外骨骼機器人分有固定式與行動式兩種。固定式的外骨骼機器人通常適用於輔助傷殘患者的步態訓練等,除了可提供個人化的訓練內容之外,近年來更發展出使用更便利、步態訓練更精準的方案,例如透過數據來補償行走的動作,讓步態模式更自然。

行動式的外骨骼機器人則是除了可以輔助步態的訓練之外,還可以達到輔助行走的目的。在過去,行動式外骨骼最大的詬病,就是在於設備笨重、使用不易,既使患者穿上了,行動也十分緩慢,因此大多還是停留在室內復健應用階段。然而隨著技術的持續精進,目前行動式機械外骨骼除了輕量化、操作更為簡便之外,在功能面也導入了更高的智能化,讓應用範圍可以更為廣泛。

相關新聞
2025台灣燈會許願樹成亮點 資策會首創浮空投影互動體驗
半導產業AI化浪潮興起 上中下游企業差距擴大
國環院與水利署跨域合作 建構韌性永續環境
電動飛行汽車試飛成功 最快2025年於洛杉磯和紐約等城市啟動商業運營
擴展定律有助AI在更多領域發揮應用潛力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光場顯示:徹底解決AR/VR的視覺疲勞
» 突破速度與連接極限 Wi-Fi 7開啟無線網路新篇章
» 電動車、5G、新能源:寬能隙元件大顯身手
» 高功率元件的創新封裝與熱管理技術
» 高功率元件加速驅動電氣化未來:產業趨勢與挑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2I616GLKSTACUK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