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功能愈複雜,但3C產品講求使用便捷、造型簡潔,人機介面也就愈發簡單直覺。資策會MIC產業顧問洪春暉表示,人機介面的發展趨勢,從視窗式圖像到麥克風語音輸入,再來則觸控面板與觸控筆的風行。而最新進展的人機介面,則是從手指運作跳脫,以影像感測裝置進行動作或是表情上的互動。
動作的感測除了帶起MEMS運動感測器的成長,3D影像感測器也是被帶起的相關半導體需求。目前,3D影像感測主要廠商可分作以色列的PrimeSense,其採取雷射光斑結構計算方法,可以每秒輸出60個畫面,操作距離從80公分到350公分,操作範圍達水平58°/垂直40°/對角70°,可辨識4人的感測,提升了操作範圍與距離,這家公司所出貨的感測模組獲得微軟採用,應用在其遊戲機配件Kinect之中。此外,由Optrima與廣達投資成立的Canesta,也有利用TOF技術達到3D影像感測的解決方案。不過,洪春暉說,在新興人機介面,台灣廠商在影像感測方面,對於關鍵技術的掌握並不高,反倒是在觸控上已經有了成熟的產業運作模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影像感測部分,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便是搭配的新興應用之一。以影像感測器搭配定位追蹤技術以及軟體處理,偵測現實環境中的物體,控制者得以和結合了實體與虛擬的影像互動。在Apple AppMarket當中就有許多這樣的遊戲娛樂應用,在導航、工業、教學、醫療與展售,都有發揮的空間。尤其在展售部分,現在高階數位電子看板多強調可進行臉部辨識,可替購物者進行客層分析、購買建議以及虛擬試穿等服務。除了要有足夠的光學鏡頭以及計算軟體之外,想要達到如此高精密的計算,嵌入式處理器的要求也更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