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行動App消費者調查分析」顯示,台灣每位手機用戶在持有手機內自行下載平均為16個App。在使用頻率上,每人每天約主動開啟6個App,而每週平均使用約9個App。如何打造雲端服務整合式環境,結合行動裝置App高使用量、社群互動的高黏著度,及結合行銷的創新使用行為模式,成為網路時代創新閱讀樣貌的利基。
|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左4)與圖書館論壇主講人李建復(左1)、祝本堯(左3)、王榮文(右3)、康修維(右1)合影。 |
現今「滑世代」的出現影響了許多的產業進展,出版業也因此產生轉變,除了整體經濟表現不佳,「網路+ 3C」取代傳統紙本閱讀,影響民眾購書意願、出版人的投資意願與創新閱讀文本環環相扣,從國家圖書館連續四年觀察圖書出版趨勢發現,台灣新書出版總(種)數量持續下滑,根據國圖書號中心統計分析,104年總計有5,030家出版社(單位),出版新書的出版機構少了57家(單位),總共出版39,717種新書,首度跌破4萬種,創下十年來新低點。不過,雖然紙本新書出版量大幅下滑,卻仍維持有5千個出版社申請ISBN出版新書,去年的著色書帶動藝術類圖書出版風潮,創下銷售佳績。
電子書出版成長率三成
104年申請電子書的ISBN共有2,147種,占全年新書出版總(種)數的5.41%,與前一年度增加507種。其中以一般出版社出版1,961種最多,占電子書全年申請總數之91.34%、其次為政府機關132種,個人占54種。至於電子書檔案格式,以「PDF」最多計1,893種,占全部電子書總種數88.17%;「ePub」112種,占5.22%;「其他檔案格式」142種,占6.62%。顯見PDF格式仍為電子書市場的主流格式。未來「ePub」格式電子書是否大幅成長,電子書的態勢值得關注。
依據電子書主題類型進一步分析,仍以「語言/文學及小說(含輕小說)」新書541種,占電子書總種數25.2%為最多,比103年增加255種。其次分別為「心理勵志」306種占14.26%,「醫學家政」209種、「科學與技術」178種及「人文史地 」的146種。另「心理勵志」、「醫學家政」與「科學與技術」等主題之電子書,採電子書形式出版已漸成趨勢。
2016台北國際書展圖書館論壇以「網路閱讀平台與圖書館數位閱讀推廣」為主題進行探究,城邦出版集團數位出版部協理祝本堯以城邦集團為例104年數位營收佔比約3%,B2B為最大數位營收來源,B2C市場則以Google Play Books為最大的銷售通路,他認為出版的經營重點在平台,而不在出版社;推動閱讀應從加強社群互動、從線上到線下(O2O)、分齡分眾和加強經營內容以吸引「鐵粉」是出版社與作者當仁不讓的使命,給讀者美好的閱讀經驗是圖書館員的義務,畢竟人際關係與社群力量是擴展資訊散播的力量。
MZ+當期雜誌行銷總監康修維指出內容為王,他根據Flurry統計2015年新聞雜誌App使用量成長135%,在大螢幕手機閱讀更成長了7倍,並現場分享MZ+當期雜誌圖文分離、Video 閱讀的新體驗。
聲朗文化執行長李建復指出華文最大有聲內容版權庫-「愛播聽書」用戶滲透率達到58%,創下超過3.5億網民使用,預估2016年市場規模將到達20億人民幣。他建議出版品不妨能夠先推出「有聲書摘」,讓讀者透過可攜式裝置以移動隨身聽的方式了解書中的精華,感受有聲書的魅力。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介紹台灣雲端書庫時表示,目前全台灣有12個縣市1660萬市民同時上線使用台灣雲端書庫,根據統計104年共吸引了全球141個國家、超過12萬人申請使用,借閱量更高達34萬冊,目前由500家以上出版供應18,000種電子書內容。他形容台灣雲端書庫如同全民共享的知識平台,以推廣閱讀為核心,建立永續經營的數位閱讀生態系統;知識平台新經濟在於知識的加值再利用、流通與管理,進而創造知識,甚至於結合軟硬體資訊、通訊、內容及通路來打造智慧城市。
聯合報總管理處行動服務部總經理周暐達以新北市立圖書館設立電子書牆,提供數位閱讀及打造智慧型的社區住宅圖書雲的經驗,找回閱讀樂趣的成功案例,說明以虛實空間交融的數位閱讀,未來圖書館的實體將會消失。
有更多的紙本書出現數位版,也有許多雜誌推出數位閱讀套餐服務,智慧型手機逐漸取代了電子閱讀器,電子書市場持續被看好成長,但是卻仍無法抵銷新書出版量的下滑,2015年是近十年來新書種類首度跌破4萬種之際,不管是透過借閱紙本書或電子書「滑閱」,或者是結合社群媒體推動閱讀,皆能夠擴展閱讀視野享受不同的閱讀氛圍,也讓「數位閱讀行銷」成為本屆國際書展的注目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