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传出iPad延后交货一个月的消息,一般认为这是iPad销售状况比预期热络的效应,同时也乐观预估多点触控面板技术将很快地渗透到企业用大尺寸装置领域。不过深究其实,反而可能不是如此。多点触控面板制程良率不佳,才是导致iPad延迟交货的最大关键。对于山寨iPad产业未来的发展荣景,实在也应谨慎看待。
多点触控屏幕的传感器数组(sensor array)制程,会有各种不同的贴合架构,主要以F/F、F/G、G/G和in-cell这四种架构为主。无论是采用塑料(Film)还是玻璃(Glass)材质,都会遇到是要采取完全贴合、还是要留出一定空隙的制程难题,至于要留出多少空隙、才会达到触控感应最佳状态,都是制程技术上的关键know how。
多点触控面板感测数组各层之间的贴合制程,良率大概都维持在80~85%左右,若采用F/G(Film to Glass)两层贴合架构,良率可能只有64%左右;若采取F/F(Flim to Film)三层贴合架构,良率就更可能降低至51%左右。再加上,抗干扰噪声设计也是必要的制程项目,但与LCM隔离作用的Shielding设计,已成为他厂专利;in-cell制程中的ITO镀模技术,也已成为特定智财权,这些专利障碍其实也间接加重了多点触控面板制程的成本压力。
多点触控面板制程良率不佳,应是导致iPad出货无法如预期顺畅的背后关键因素,这也是导致目前多点触控应用在大尺寸终端产品渗透率无法拉高的主因。市调研究机构Gartner便预估,触控屏幕功能向企业级设备渗透还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到2015年将只有10%的台式计算机、笔电和平板计算机才会具备触控屏幕功能,而目前这个比例是零。
现在虽然多点触控功能在各类智能型手机和iPad上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但这并不表示市场可以同样乐观地去预期多点触控屏幕在企业领域的普及度。同样地,触控屏幕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速度也将会相当缓慢,触控技术能否适应工业环境还是后话,主要还是大多数工人已经适应使用键盘和鼠标。更重要的是,触控屏幕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成本仍过于昂贵,当然这也是触控屏幕制程良率不佳所衍生的结果。
中国山寨机厂商满心期待的转型之路──山寨iPad,也会面临此一无法回避的技术难题。若按照iSuppli所提供对iPad产品内部零组件进行详细的成本解剖分析数据来看,多点触控屏幕的成本最高,单价成本就高达80美元,多点触控屏幕的成本可高达入门款iPad总体成本的35%。从营销角度来看,多点触控屏幕功能也会是厂商贩卖山寨iPad的核心重点。山寨厂商或许在其他硬件方案上还可承继以往山寨机的成熟经验,但触控屏幕对其来说可就是新手上路了。如果连触控面板厂商都没把握在短期内提升制程良率,稳定供货给正牌iPad都有问题了,那么山寨iPad的触控面板货源又从何而来?山寨iPad荣景可期的论据基础又该如何提出更具说服力的内容?
市场消息犹如过往云烟,真正的技术问题还是要大家齐心面对,多点触控功能也不该是厂商相互掣肘的工具。多点触控面板应用若要能普及广泛,厂商们的开放合作恐怕是首要之务吧!
2010触控技术开发者论坛—触控科技展望与布局、新兴触控应用与优化技术
、前瞻性触控面板控制技术、新兴触控技术与验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