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工研院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 AI加值锁定人脸进行额温侦测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0年04月09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536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延烧,个人体温的量测成为非常重要的筛检工作!工研院化科技力为防疫力,於今(9)日首度以线上记者会的方式发表「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藉由非接触式探测红外线能量的方式,进行体温的检测,技术具备「AI人工智慧辨识」、「室内外皆宜」、「多人动态测量」与「易於快速布建」四大特点,目前已陆续导入台北市及离岛澎湖的部分中小学内,以创新科技守护防疫的关键第一线,落实体温精准量测,防疫超前部署。

/news/2020/04/09/1109190570S.jpg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这是工研院第一次以视讯的方式举办记者会,透过线上互动在疫情期间将防疫科技讯息传递出去。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工研院叁与政府筹组的「囗罩国家队」,与工具机产业携手为扩充台湾囗罩产能贡献心力,推升台湾成为全球第二大囗罩生产国,捍卫国民健康,让人民安心。

由於疫情对许多产业影响甚巨,工研院每周推出产业分析报告已超过20个产业,逐一解析疫情对各产业之影响,以滚动方式更新让企业掌握最新情报,即早做因应,让产业放心。

工研院更以科技实力做後盾,今日发表的「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内建AI人脸辨识功能,可准确分辨受测对象是否体温异常,非常适合应用在大量人员进出的场所进行体温筛检。未来工研院将持续运用跨领域优势,发表更多防疫科技研发成果,用科技力守护国人健康。

工研院??院长张培仁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二月底所公布的报告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前十大患者症状排行榜,有高达87.9%的人都曾出现发烧症状,排名第一,因此在防疫或自我保护上,能在一开始就量测体温,并且及时发现以及隔离发烧人员是非常关键的防疫作为。

张培仁进一步指出,工研院的「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除了辨识的精细度与准确性外,与坊间红外线感测器主要的差异在於具备「AI人工智慧辨识」,可直接锁定人脸进行额温侦测,不必担心猫狗、公车、汽机车乱入,更不用担心拿着热食、热咖啡却被机器侦测到温度过高发出警讯的不准确状况。

张培仁补充,此外,我们以智慧化温度补偿技术,减少如光线、气流或湿度等外在环境干扰,让人员在户外就可进行筛检,「室内外皆宜」改进现有红外线体温感测仪大多须装在室内的限制。工研院并导入「多人动态量测」的功能,可同时间透过脸部辨识量测镜头1-3公尺范围内的所有民众,让量测期间人流快速通关,也可有效降低人力负担。

他强调,为了更有效率的量测体温,工研院采用价格较平实的感测晶片,搭配演算法校正每一颗成色显像,结合物联网还可连结手机控制後台,不必专业人员也能轻易操作,非常适合「快速布建」在校园或企业等大量应用需求。

工研院的「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结合多项创新研发科技,工研院智慧微系统科技中心执行长朱俊勋指出,包括可锁定人脸辨识的「AI人工智慧」、结合快速捕捉照相功能之「红外线体温感测仪」、可稳定室内外温差的「恒温装置控制技术」、可模拟出高品质感测之「校正成色影像的演算法」,与可连结个人手机与资讯後台之「物联网IoT」等多项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是设置在大量人流进出的入囗来使用,适用的场所包括校园、大型社区、企业警哨及大众交通运输等。

今年3月「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开始导入场域验证,分别与经济部与台北市教育局合作,在台北市两所学校包括碧湖国小、中仑高中进行体温量测,4月起也将扩大范围与澎湖县教育处合作,在学校中进行体温量测的工作。未来更将加深布建的普遍性,与国内厂商合作进行量产开发的工作,普及化产业应用。

關鍵字: 人工智能  工研院 
相关新闻
工研院解析9大CES趋势 AI科技全面渗透生活
工研院亮相CES 2025 颠覆医疗照护新未来
AI需求大爆发 2025全球晶片市场规模将突破6900亿美元
爱德万测试:AI与HPC持续驱动半导体测试成长 加速拓展类比测试领域
工研院欢厌电光50周年 百位半导体及光电业者齐聚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以数位共融计画缩短数位落差
» 智慧无线连结:驱动现代生活与未来创新
» CTIMES编辑群解析2025趋势
» 双臂协作机器人多元应用与创新商业模式
» 在边缘部署单对乙太网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R7ALY6MSTACUKE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