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运动已在全球掀起了一股DIY风潮,而Maker Movement自2006年在旧金山开始举办之后,短短不到10年期间,自造者嘉年华已经是全球上百个城市、上百万人参与的活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Maker正靠他们的力量在翻转世界,FutureWard共同创办人杨育修曾以此为题材,拍了《自造世代》的纪录片。
|
图片来源:FutureWard |
杨育修第一次接触到Maker,就是在一次旧金山的Maker Faire活动中,Maker文化为他带来很大的冲击。大学主修工业设计的他,曾因工作外派至旧金山,在那里生活了五年,杨育修看到,金融风暴那一年让许多科技大厂裁员,造成不少在科技业工作的人失业,可是这些人逐渐将自身的知识带到食衣住行育乐等各个领域发展。几年后,旧金山重新站了起来,有了全新的面貌,不少的新创企业也趁势而起,例如Airbnb。
这些新创企业有很多都是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在逐渐扩散,杨育修指出,这就是Maker的精神,从一个很好的发想开始,从零到一,然后不断扩大,旧金山充满了这样的活力。在旧金山生活的五年,让他感受到,Maker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人都可以有想法,科技及设备的民主化带来了很多机会。在拍完自造世代后,杨育修决定自己创业,找来创业伙伴Daniel,并在大同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吴志富的推动下,成立了一个Makerspace - FutureWard。
FutureWard拥有超过300坪的使用空间,并且具备3D列印、CNC雷射切割、木工、金工、铁工等工具,杨育修表示,FutureWard的基本架构是参考TechShop,但开幕后的会员人数成长不如预期,收入难以支撑FutureWard的营运,除此之外,没有足够人手来管理也是问题之一。为此,杨育修建立了志工制度,招募志工来换取会员资格,他也因此空出更多时间投入推广FutureWard,并藉由开设课程、举办活动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尽管目前仍面临各种挑战,杨育修也不断想办法解决,他分享了这两年建立Makerspace的心得:第一,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不要等到完美了才开始动工;第二,不会有完美的事情,只能一边做一边修正,直到对为止;第三,不要对Maker投入太多的想法,Maker不一定得创业,可以纯粹为了乐趣和其他人互动、对话,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环境,形成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