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未来产业应对2050年净零碳排挑战,亟须带动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绿领人才等议题。工研院於今(11)日举办第十一届院士会议,倡议发起成立净零碳排永续基金,协助净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对地球永续做出更大的贡献。工研院院士均表示,净零碳排永续基金将借重国际创投经验,寻找全球创新的技术,并以一定比例支持台湾研发机构发展,也会运用院士交流平台持续讨论,尽速提出具体执行方案。
|
工研院第十一届院士会议,邀请多位重量级代表针对2050净零排放议题提出建言,院士们均倡议发起成立净零永续基金,协助净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基於近年净零永续议题持续受到关注,各国领袖现正齐聚联合国第27届气候峰会(COP27),为全球实现脱碳而努力。工研院院士会议也以「净零永续之国际趋势与推动零碳转型的作为」为题,汇聚多位产业领袖智慧,共商减碳大计。工研院院士均认为:「需从技术、政策与市场三方面进行创新,配合能源转型,从节约能源到提高能源效率,投入研发零碳电力,降低电力排碳系数,才能协助企业达成净零目标。」
在技术方面,院士们建议产业可透过精准的盘点与分析,寻找碳排主要来源来切入,发挥「Smarter、Greener、Together」的精神,亦即更智慧地寻找创新技术,提供更高效率减碳的整合服务;秉持更环保、更绿色的经营理念;企业互相合作,一起执行来应对净零排放的挑战。
在政策方面,能源来源的多样化,也是院士关注重点。院士指出,因能源价格容易受短期事件影响,建议政府应思考30年以上之长期净零议题,分散能源分配比重,提早因应能源价格波动问题。此外,若想要降低碳排放,首要为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企业也可透过绿建筑拓展节能,例如台达总部从1999年投入绿建筑至今,已比先前节省电力达1/3;其次,是在寻找新能源方面,如氢能、SMR均可纳入思考范畴,如此可兼顾企业竞争力及环境保护。
院士也希??政府展现决心、领先作为,例如设定时程,推动公务办公室全面导入绿建筑、公务车电动化、电动公车等长期政策投入,初期以政策创造内需市场,长期则导引企业将技术输出国际。至於中小企业投入净零转型的困难,院士也提出,可叁考过去投资或研发抵减方式,再加上银行进行融资协助,让企业不分大中小,都能转型成功。
市场方面,院士认为,净零排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还必须设计机制来引导,将碳排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让技术跟商业模式匹配,因此法规与环境建立是重要的关键。举玻璃为例,因玻璃价格低,市场应用很普遍,但玻璃制造碳排高,因此政策上需设计机制,将排碳成本纳入整体成本,才能引导产业往净零的方向走。院士建议,此可由政府来整合,工研院协助国营事业建立示范基地,务实地进行演练以成为可供产业叁考的成功范例。
最後,技术研发不能脱离人才,在人才培育上,院士指出,可由工研院提出具体研究主题,与学校优秀教授合作,企业配合资源以鼓励投入。院士也建议工研院可与教育部和国科会合作,从教育开始,提供人才诱因,培育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人才,提高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