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近年来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的重点政策,透过各种IT建置,让城市机能更具智慧,不过城市要改变,城市的主体终究是人,所有的改变都必须围绕着人发生,IT只是工具,若不能厘清主从关系,城市建设将会走偏。
|
/news/2018/03/20/1454405150S.jpg |
城市有三大组成因素━政府、企业、市民,城市要智慧化,这三者必须建立共识、各司其职,政府握有控制能力、企业握有资金与技术、市民则必须培养公民意识,市民是智慧城市的实际使用者,因此市民就像一具一具的感测器、每个市民现在都有智慧手机,当城市有问题,市民应该利用手上的设备,随时监督城市,一起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
城市中的运作架构既多且杂,像是治安、交通、医疗、能源,每一种架构都有其专业,且多数架构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甚至是智慧化,如何让协助建立未有的架构、提升已有架构的功能,对城市来说,其工程既庞大且专业,,因此需要与专业的团队合作,提供顾问谘询、软体专业、技术研发等工作。
每个城市有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希??,其他城市的智慧建置可以叁考,但无法完全复制,每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愿景与蓝图,然後按照既定的步骤逐步实现。
至於如何设定愿景?城市规划可与谘询团队讨论,先选定目前城市的特定软硬体架构进行改造,让城市的智慧化建置步伐可以加快,有跳跃性的成长,以台湾街头随处可见的安全监控摄影机为例,台湾的摄影机数量之多之密集,应该是全球前几名,但各区的安全监控系统标准完全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内容无法共用,这几年大家都在谈智慧监控,透过安全监控平台,影像可被定位、追踪,但要达此愿景,前提是所有摄影机的影像标准必须一致,相关单位若能从此着手,则治安系统的智慧化将往前跨出一大步。
延续愿景设定,以纽约为例,当年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主政12年前间,其愿景就是「环保」与「健康」,希??在这12年间,纽约市民的平均寿命增加3岁,最後此一愿景也达成,如今纽约是美国最长寿的城市,且谋杀率为50年来最低,每年吸引而来的游客为5,200万人,从纽约的案例可以看到,城市的愿景是可被量化,市民可清楚知道目标所在,智慧城市无外??是让市民感觉到幸福,而且认知是可达成的目标,从而提升对城市的认同度,让智慧城市的落实更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