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核心概念,就是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链接到因特网,并透过因特网将所有的物体,联系成一整套层次分明的巨型网络。物联网不仅更扩大了因特网的应用层面,并且让物与物和人与物的链接更全面地整合在一起,藉此达到智能管理、识别、监控、传递讯息的目标。
因特网若要能掌握各种物体,就必须要能够掌握各种物体的物理数据,物联网就必须建立最基础的感知层和相关技术。感知层的技术重点就是要把各种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模拟和数字讯号,完整而精确地搜集到位。在这里,感知层主要的技术内容可包含RFID、二维条形码、传感器和微机电MEMS,值得注意的是,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也将成为物联网人与物之间重要的信息传递交流技术,特别是透过智能型手机这个环节。
物联网包含了已经发展一阵子的无线感测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但不仅局限于此,例如目前火红的智能电网(Smart Grid),也是物联网创新架构下重要的环节。2009年9月欧盟的CERP-IOT(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小组,就进一步扩展物联网的定义:按照标准架构、可相互运作的通讯协议,并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全球动态网络基础。这里面物联网的各类物体,就具备标识、表现、传递自身物理属性和特性的智能接口。这个智能接口,就会以整合各种无线通信和感测组件技术为核心。因此,不仅是感测组件和MEMS芯片或是RFID芯片厂商,更多无线通信芯片大厂和模块厂商也纷纷投入物联网的开发整合工程中。
物联网无所不连、无所不包的智能管理网络概念和广泛定义,更延伸出许多想象空间。例如电动车在太阳能充电站需要多久的充电时数,怎么让驾驶人能够具体掌握充电时间,找到距离最近的太阳能充电站。无线通信芯片大厂高通(Qualcomm)就发挥了想象创意,提出一套名为ECOtality的物联智能管理架构。藉由内建此类智能管理架构的行动上网装置,驾驶人就可以透过因特网掌握电动车的充电剩余容量,并且在行车期间预先了解周遭环境内的充电站地点和数量。甚至,这样的物联智能管理架构,已可进一步与智能电网基础设备保持联系,提供驾驶者附近充电站充电电量最为充沛的选择点,藉此智能化地运用周遭邻近太阳能充电站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