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鸿海郭台铭以个人名义入股夏普十代线工厂后,便开始大动作与电信商及有线电视合作,以绑约方式推出超低价的60吋大电视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在推出之初,刚好又适逢尾牙采购的时间点,果不其然,引起市场热烈讨论以及抢购。
|
面临大尺寸电视的需求减缓,郭台铭的应对方式,后续值得观察。(source:中央社) |
然而,对面板产业有基本认识的人大致上都很清楚一个道理,60吋以上的电视机种是属于金字塔顶端的消费族群,若要扩大市场规模,就必须用电信商惯用的补贴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目光,鸿海携手中华电信的MOD的策略固然没错,但长期来看,这种作法是否真能「永续经营」却成了需要思考的课题。
我们用最为实务的想法来看60吋电视,假设你家只有25坪左右,你可能不知道电视要放在哪里,除非你家没有浴室或是厨房,又或者卧室跟客厅合而为一,这才有可能勉强找一个地方把60吋电视放着,别忘了,考虑到视力健康的问题,观赏60吋电视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太小的住家根本容不下这种产品。
另一方面,大尺寸电视在内容的丰富度上也是诸多消费者观望的问题,尽管中华电信的MOD的推广已经行之有年,但毕竟面临到政府法规制定上的牛步及台湾大多有线电视及地方电视台业者大多还是用传统心态来看待「数字化」议题,因此面对MOD,就有如面对洪水猛兽一样,能打压就打压,能闪则闪。
所以到了现在,已有媒体开始报导中华电视已经减少大尺寸电视的订单数量,理由于,市场「需求」其实相对有限,这对中华电信来说影响不大,因为它可以利用后续的服务来向消费者收取对应的费用,但对鸿海而言,60吋电视毕竟是属于耐久财,对消费者而言,应该不至于买了电视后,看个一年就进行更换的动作,电信业者也不会盲目地长期大量采购,来增加库存上的负担。
曾经就有知名电视业者指出,把电视当作消费性电子来经营,本身就是错误的思维,因为电视的生命周期本来就长于智能型手机或是其他消费性电子产品,而郭台铭入股夏普十代线,短期内虽然提升其稼动率,使得夏普的整体亏损状况逐渐减少,尽管郭台铭在成本控制的能力上相当优异,但一开始方向如果就是错误的情况下,市场需求的减缓,对鸿海或是夏普本身来说,其实不是什么好消息。